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3月2日讯(记者 杜方奇)2月28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产品稳产保供”新闻发布会。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丽丽,枣庄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帅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高丽丽介绍了自然资源部门在土地要素支撑方面的关键举措。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不断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要求和支持政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是科学规划,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需求。根据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成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前提下,合理布局设施农业用地,确定设施农业用地的数量和规模。2024年以来备案设施农业用地102宗1766亩。
二是节约集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按照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设施农业尽量利用荒山、荒坡、荒丘、荒滩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土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需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地类变化的,按照“以补定占、先补后占”的原则落实补充耕地任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2024年以来因设施农业用地占用补充耕地662亩。
三是明确职责,加强全流程监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了《枣庄市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细则》,明确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责任;依照行政管辖和土地权属,构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的管理体系。全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或综合执法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通过动态巡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定期排查等方式,加强对设施农业用地的监管。对未经备案违法违规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假借农业设施项目名义实施非农建设、擅自扩大设施农业用地规模等行为及时予以制止、责令限期纠正,坚决杜绝各类打着设施农业用地外衣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会上,李帅就相关部门推广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的具体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他说,设施农业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承载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和生产模式,引领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更是广大蔬菜、果树农民朋友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是持续开展“农技下乡”活动。统筹推进“农技下乡•稳产保供”“智汇春耕”“千人指导 万人培训”三大行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指导服务,根据农时季节和农业生产特点,录制一批实用技术微视频,宣传推广先进设施栽培技术,帮助解决生产难题,为设施农业稳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大力推广优质种子种苗。围绕马铃薯、皱皮辣椒等优势特色产业,研发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目前全市通过国家、省登记、审定的马铃薯、辣椒、番茄新品种26个,下步继续培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落实配套生产技术,发展规模化育苗企业,努力提升工厂化育苗比例。
三是推行绿色标准化生产。推广设施蔬菜合理轮作、水肥一体化、嫁接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十大关键技术,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推进设施机械化生产。稳步推进老旧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设施应对异常气候灾害和适宜机械作业的能力,推广机械整地、播种、喷药、收获等小农机和无人驾驶移栽、运输等智能装备,不断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五是推动设施农产品品牌化。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农业品牌,依托“枣味榴传”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以品牌建设促进设施农产品生产。
此次发布会充分展现了枣庄市在设施农业发展上的坚定决心与全方位布局,各部门协同合作,为设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杜方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2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