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教育教学路上无惧风雨和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张凯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张凯(右)的身上有一股韧劲儿,他勇于挑战的精神也时刻影响着每一个孩子。 半岛全媒体记者张彤
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操场上,张凯正带着一群孩子打球,休息间隙,孩子们围拢着他有说有笑,场面十分温馨。
今年35岁的张凯是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一名体育老师,教书育人是他从小立下的志向。毕业后,他以学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我就是冲着青岛这个城市和北师大的牌子来的,这就是我要奋斗的地方。”当其他伙伴还在校外进行岗前培训的时候,他被委以重任,负责总务进行开学准备工作。
每天早晨,张凯背着7串钥匙打开每一间教室,晚上再把所有门窗关闭保证安全;作为学校为数不多的男教师,他几乎抗下了所有“粗活累活”,搬运货品、清点物资、装饰校园……有时候忙得来不及吃饭,有时候两个手机也不够用,有时候晚上接到供货商电话就要赶往学校,体育器材、教具、桌椅板凳……他一件一件清点,一连好几天都忙到后半夜。没过几天,双手便被磨起了水泡,他忍痛戳破,贴上创可贴继续工作。
刚建校的时候,学校没有直饮水,张凯把大桶水搬到每一个班级的饮水机上;运动会的时候,操场还没划分功能区,他用胶带贴出了跑道和场地;食堂人手紧缺,他每天在食堂洗餐具。他认为,只要踏踏实实用心付出,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2018年当得知有甘肃支教机会时,他激动又期待。可是妻子当时正带着初中毕业班,且需要照看将要上幼儿园的孩子,他犹豫了,但在妻子的支持下,他毅然踏上了西部支教的旅程,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河东小学开启了自己的支教之路。
为了和孩子们更快融合,他无时无刻不在琢磨。第一周结束,孩子跑过来抱着他问:“张老师,你下个星期还会再教我们吗?”“张老师,我觉得你长得像向日葵。因为你特别喜欢笑。”于是“向日葵老师”的名字就传遍了整个校园。望着一拥而上的娃娃们,让他感受到满满的爱。由于师资紧缺,张凯“临危受命”被安排教授四年级数学。零数学教学经验,家长们的顾虑,都没有让他退缩。他积极利用城阳区和北师青附资源,在大西北远程跟北师青附的数学组长集备,在数学教研之路上忙得不亦乐乎。就在离期末考试只有十天的时候,清晨醒来,他发现妻子的三十多个未接电话,原来是孩子半夜高烧惊厥抽搐,幸亏有好心的邻居帮助,送到了医院抢救。河东小学校长得知后让他赶紧返青照顾孩子。
回到青岛后,虽然人在医院陪床,但心依然在支教学校。他每天在群里给孩子们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进行阶段性测试,看着图片批试卷,统计错题,录讲解视频,反馈作业,在考前从未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教的班级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家长感动地说,遇到他真的很幸运,真的希望他能带着孩子到小学毕业。
在张凯的“牵引”下,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师生家长代表跨越1700多公里来到河东小学,建立了“爱知乐·公益图书室”。离开甘肃前,张凯被授予“数学学科优秀教学质量奖”,被成县人民政府授予“东西部扶贫协作优秀教师”称号。他说,这是最特别、最珍贵的奖项,这件事情告诉他,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返青后张凯刚柔并济,领头体育教学,曾连续三年代表城阳区参加青岛市体质健康抽测工作,并连续三年荣获城阳区第一名。作为建校元老,与校同龄的他与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走过的这一程,就是一个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不断挑战和超越的历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30 12:46:4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