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蝶梦依依
一代王朝一般会分三个阶段:建立、兴盛、灭亡。北魏在南北朝的历史长河里,是一曲慷慨的颂歌,最后却变成一阕悲戚的挽歌。
今天的三位女主,正好站在最重要的三个历史节点上。100多年的大戏不仅被她们见证,而且她们还包场了。
01
献明皇后贺氏:智谋无双初建之功
网上有句话是这样定义优秀母亲的:是生活中的保姆,精神上的导师。
献明皇后贺氏(351年-396年),除此两条,她还是最成功的编导,最出色的保护神。
生死存亡之时,她用一餐酒饭救了儿子一条命。
她的儿子就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北魏的开创者道武帝拓跋珪。由于她的机智果敢,拓跋珪面临三次险境都化险为夷。
她出生的年代正好是天下大乱,南方的东晋,北方的前梁、后赵、代国相互混战。
各个小国为了抵抗势力大的国家,他们就采取联姻的方式,结成联盟。
她娘家是匈奴贺兰部,父亲贺野干是东部首领。为了贺兰部的利益,父亲把美貌的她送入代国宫中。
《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记载,“后少以容仪选入东宫”,她成为代国太子拓跋寔的太子妃,公爹是代国国王拓跋什翼犍。
她是个命运不幸的女子。
371年6月,年轻的拓跋寔为了救父王被刺客刺杀。扔下即将临盆的她。
两个月后拓跋珪出生,他是标准的遗腹子。她守着儿子万般呵护,盼他长大成人。
从太子被杀后,老国王没再立太子,这就埋下了内乱的隐患。
老国王病重期间,庶长子拓跋寔君听信部下挑唆,残忍的杀了所有的弟弟,亲弑老父亲,还不算完,又想杀拓跋珪,吓得贺兰氏带领儿子连夜逃到娘家,避过一难。
376年,前秦苻坚消灭代国,车裂了拓跋寔君。这些皇族妇女孩童、旧日臣属都向北迁徙避难。6岁的拓跋珪和母亲也在逃难的队伍中。
逃到刘库仁部,刘库仁对待他们很不错。招致他儿子刘显大为不满,动了杀心。
巧的是,刘显的弟媳是拓跋珪的姑姑,得到消息,赶紧告诉嫂嫂。
贺氏娇美柔弱,却是一个处变不惊的女子,当晚就梳洗装扮妥当,等着刘显来。并和几个亲身侍从交代好路线,只要这边笑语欢声响起,赶紧带小公子逃跑,去贺兰部避难。
刘显来到屋内,一看美女美酒香气袭人,忘记自己来干嘛了,一会功夫就醉酒,趴在桌上打起呼噜。
约莫等了几个时辰,他突然听到马厩里传来嚎啕大哭声,他迷迷糊糊走出屋子,贺氏质问他为什么杀了他儿子,她哭天抢地,竟然哭得休克过去。
过了一两天,贺氏怕露马脚,也偷偷的回到娘家。
风险过去,母子团聚。几年后,拓跋珪在贺兰部长成英武少年,威望还越来越高,这招致了小舅舅贺染干的不满和忌惮。
怕他以后复国对贺兰部不利,趁着黑夜带侍卫围住他们的营帐,想杀拓跋珪。
贺氏是机警之人,早就察觉到,她责问弟弟后又甩出来很多张亲情牌,最终躲过了一大劫难。
她还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母亲。拓跋珪看上他美貌的小姨要娶,可惜她严重反对无效,十几年后,真的是一语成谶。
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如果没有她的机智,拓跋珪也许早遭陷害,当然就没有北魏了。她的谥号是“献明皇后”,她的贡献和明智是有目共睹的。
02
文明冯太后:以文治国丰功伟绩
看过一句话非常认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在北魏一个多世纪的史册中,她的故事最为精彩和感人。
一个汉人罪臣之女,登上权力巅峰,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她就是文明冯太后(441年-490年)。
和平六年(465年),太华殿前,宫人们燃起熊熊大火。
原来是几天前26岁的文成帝拓跋濬驾崩。鲜卑族有“烧三”的习俗,就是死者死后第三天,要把死者生前的所有用品烧干净。
火势正旺时,谁也没有预料,遗孀冯皇后突然跳进大火,想殉情。周围人赶紧把她救出来,昏迷虚弱的她,只能被抬回后宫养伤。
在别人眼里已经绝望无力的冯皇后,可没闲着,在暗处留心观察。
皇后养病,太子还小又在守丧,这可给野心勃勃的乙浑创造了机会。
他积极培养党羽,矫诏诛杀忠良,一手遮天,一时权倾朝野。一场乙浑在明处,冯后在暗处的心智较量拉开序幕。
一个轻敌狂妄,一个巧设良计蓄势待发。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消灭劲敌,渣都不留。
接下来是属于她一个人的独角戏。
太子拓跋弘还年幼,她只能从幕后到前台,开始代理朝政。
一个23岁的女子怎么有如此魄力?这和她曲折坎坷的经历有关。
她出生于长乐信都(河北省冀州),家族是北燕皇族。五岁时惨遭灭门之祸。因是小女孩,被押着去北魏宫廷充当奴役。
不幸中的幸运是,姑妈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左昭仪,她没受苦还能学习文化。
在《魏书·皇后列传》中记录: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
12岁那年,因满腹学问加上长得漂亮,她被文成帝拓跋濬注意到并宠幸,不久就被封为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又被册封皇后。
拓跋濬的突然离世,让她绝望痛苦。但聪明人是善于调整自己人生方向的,她振作精神,决定担起责任,和北魏一起渡过难关。
她开局顺利,大赦天下,兴办教育,重视提拔人才,重用良臣,广开言路,把国家治理得像模像样。
冯太后掌权不恋权,几年后随着孙子拓跋宏出生,她专心抚养,于是就还政于儿子拓跋弘。
拓跋弘是李贵人所生,却是她一手调教养大的,对她这位嫡母还算敬爱。政权归还后,拓跋弘没执政几年也驾崩。当然也有史书说,是冯太后为夺权毒杀了他。
冯太后只能再次临朝。这次临朝她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政治家。
她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变法。每年至少改革一项,甚至是两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诸多方面。
她下诏禁止同姓通婚,这项改革对改良优化人口质量大有益处。太和八年(484年)“班禄制”实施。她给每个官员每月按时发放俸禄,不再出现贪腐。
随后接着出台新措施,历史上叫“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
改革的成效是国家税收猛增,农民赋税减轻安居乐业,经济繁荣。
当然最成功的是培养了一代伟大帝王孝文帝。冯太后从思想上向他灌输治理天下独霸中原的理念。
从小跟奶奶长大的孝文帝耳熏目染,尊孔崇儒,对汉文化的经典了熟于心,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型”皇帝。“孝文迁都”、“汉化改革”,一系列政治举措和伟大壮举,被历史铭记。
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日夜操劳的冯太后,病逝于平城皇宫的太和殿,享年49岁,谥号“文明太皇太后”。
史书上对她养情人这事,也提了几句,但是她的情人们都是贤臣能将,对国家发展出力献策。
她历经三朝,抚养教育两代帝王,她以文治国,锐意改革,她的丰功伟绩,影响深远。因此也被称为“千古一后”。
03
灵太后胡氏:多情乱情误国害己
这位胡太后是孝文帝拓跋宏的儿媳,是宣武帝元恪的皇后,是孝明帝元诩的生母。
拓跋改姓“元”,这是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成果。从衣食住行到思想文化,一切汉化。
胡氏(?—528年),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是司徒胡国珍的长女。
她能进宫是靠姑姑,她的姑姑是一位很能讲经解佛的尼姑,能言善辩。
北魏时期,佛教流行,寺庙广布,她姑姑能接触到皇上皇后和皇亲贵戚,她很会推销,一直夸自己的侄女如何美貌如何懂佛等。
说的皇帝元恪心动,于是将胡氏招进宫,果然姿色美艳,胡氏因此得以被宠幸并被封为充华。
宫里佳丽如云,可不是那么好混的,有个巨大的危险等着她。
早有高皇后,这位皇后嫉妒心很强,心狠手辣。
好在胡氏小心周旋,处处提防,两人的较量是胡氏赢。
这源于一项残酷无情的宫规,“杀母留子”。从拓跋珪立朝开始,一直延续到元恪,所以北魏的后宫嫔妃都害怕生孩子,尤其怕生皇子。生了皇子被立太子,就是自己的死期。
胡氏不按常规出牌,高调行事,大胆怀孕生子。高皇后每天盼着对手被处死的好消息,结果只是白高兴了一场,因为元恪废除了这项规定。胡氏不但活得好好的,还被封为贵嫔。
公元512年(延昌元年),儿子元诩被立为皇太子,当然多亏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等从中相助。
又过了几年,宣武帝去世,儿子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元诩年幼,由胡太后临朝听政。大权在握后,她先把政敌高皇后逼迫出家为尼。
《魏书》说:太后性聪悟,多才艺。
胡太后聪颖颇有才学,能亲自处理纷繁事务,亲笔批阅公文。执政初期对朝政还算尽心尽力。
然而佛教盛行可能对她的影响太深,她大肆兴建寺庙佛堂。
她接手时,北魏国库丰盈,财力雄厚,可是人啊,权力大了就无限膨胀,她追求奢靡更不懂节制,随心所欲地对臣子进行赏赐。
如果这些尚能原谅,后来她有两条罪过就是不可饶恕,历史上对她的批判也不绝于耳,甚至把她归到荡女队伍中。
一是太好色,对长相漂亮的男子,贪欲过旺。她利用权力,先霸占了自己的小叔子清河王元怿。
接着又强迫大将杨大眼的儿子杨白花和自己同房,杨白花十分害怕,又厌恶这种关系,就偷偷带着自己的家眷侍卫,连夜逃到南梁去了。
得到消息的胡太后伤心欲绝,眼泪横流,没喜欢够,人家就跑了。她挥笔写下一首词,就是有名的《杨白花歌》: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她的纵情淫荡,使得整个朝堂,风气不正。
二是糊涂又狠毒,儿子渐渐长大,她霸权不给,和儿子关系密切的近臣,她都派杀手暗杀,这样母子两个的关系恶劣僵化。
儿子对她淫乱宫帷的丑事更是深恶痛绝,处处表现出不满。
胡太后的情人们给她狠吹枕边风,她一不做二不休,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她利用最后的权力继续演戏,把刚出生一个月的元姑娘立为帝,对外谎称是皇子,胡太后一看别人没异议,当天接着又废黜元姑娘,立元宝晖三岁的儿子为帝。
这时的朝堂,文武官员人心涣散,各地叛逆作乱。将领尔朱荣以皇帝元诩死因不明,直接发兵洛阳。
轻而易举攻克洛阳后,又以胡太后淫乱误国为由,派手下将领把胡太后和小皇帝扔进滚滚的黄河淹死了。
五年后,到了孝武帝时,才按照皇后之礼安葬,谥号“灵太后”,含贬义。
三个女子三类性格三种命运,她们见证了一个国家从开始艰难立国,到中期繁荣鼎盛,再到后来的覆灭。也许历史潮流不是几个女子能左右的,但后世人对她们的评价,是有因才有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7 2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