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灵龙飞扬,舞姿不凡!大运河畔上年近花甲的舞龙人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2-23 09:49:00 来源:新京报

59岁的谢兆亮侧身抬腿,将手中的道具龙珠举高,身后两个龙头随着他的动作歪头追寻,近18米长的龙身顺势摆动。虽然年近花甲,但谢兆亮的动作依旧轻盈。踩着锣鼓打出的节奏,他带领两条龙完成“二龙戏珠”的招式,这是“通州运河龙灯会”的经典节目。

灵龙飞扬,舞姿不凡!大运河畔上年近花甲的舞龙人

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五,运河文化广场,手持道具龙珠的谢兆亮和队员们正在进行舞龙表演。

2月14日,大年初五,“通州运河龙灯会”非遗传承人谢兆亮带着30名队员来到通州区运河文化广场进行舞龙表演。他们都来自通州区漷县镇张庄村,平均年龄超过60岁。

从小看着父亲舞龙,中年自己接手舞龙队,现在走进学校教孩子们舞龙,谢兆亮只凭借着一种朴素的责任感,“老一辈把非遗技艺传承下来,如果在我们这一辈丢失,那太遗憾了。”

灵龙飞扬,舞姿不凡!大运河畔上年近花甲的舞龙人

2月19日,大运河龙灯文化博物馆,谢兆亮身后的运河龙灯不只是展品,也会参加各种表演。

守护传统文化

谢家与舞龙的故事,要从谢兆亮的高祖父谢万春说起。那时还在清朝年间,据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张庄村特色的运河龙灯会可追溯到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距今有190年历史。

从谢万春开始,谢家的孩子们一直是舞龙骨干。中间龙灯会偶有中断。改革开放后,谢兆亮的父亲谢文荣联合十几位老人,凭借过去的记忆,历时4个月恢复了舞龙的技艺。

灵龙飞扬,舞姿不凡!大运河畔上年近花甲的舞龙人

2月19日,通州区张庄村,谢兆亮在翻阅资料。许多舞龙套路需要结合历史记载与自我创新来完成编排。

如今舞龙队里所有的龙骨架,都是谢文荣在家自己鼓捣的,做好一个龙头最快需要一年时间。骨架有了,还要有具体动作。龙翻身、单挑龙把、龙劈叉、龙打挺儿……他们整理出了十三套表演招式。

灵龙飞扬,舞姿不凡!大运河畔上年近花甲的舞龙人

2月19日,通州区张庄村,谢兆亮展示父辈制作的龙头骨架。

好的舞龙表演,龙嘴几乎离不开龙珠。一个龙头30斤,舞龙头的队员体力要好;龙珠打头阵规划路线,需要舞龙珠的队员脑力好。

灵龙飞扬,舞姿不凡!大运河畔上年近花甲的舞龙人

2月19日早晨,北运河畔,谢兆亮在比划舞龙套路健身。

以前只是村里的龙灯会,春节舞龙喜庆,灾年舞龙祈求平安。2005年,张庄村龙灯会被列为北京市“非遗”项目,正式命名为“通州运河龙灯会”。

通州运河龙有它自己的特点:方头,鹿角,猪鼻,圆眼,长须;龙身是运河蓝,龙尾是金鱼尾。此外,通州运河龙是雌雄二龙,以双龙形式登场的舞龙表演在国内不多。

让下一代人爱上舞龙

舞龙十分消耗体力。春节的几次演出里,谢兆亮的舞龙服装里面只套了个秋衣秋裤,一小时的舞龙表演结束后,他已是大汗淋漓。

队里的30名队员,大多数与谢兆亮是二三十年的老朋友。小时候父辈在村里舞龙,作为孩子的他们就在台下看。

灵龙飞扬,舞姿不凡!大运河畔上年近花甲的舞龙人

2月14日,运河文化广场,暖场时,现场观众加入表演。

灵龙飞扬,舞姿不凡!大运河畔上年近花甲的舞龙人

2月14日,运河文化广场,谢兆亮在表演中引导观众退后,保证观众安全。

老一辈的人都舞不动的时候,年轻人必须要接手了。谢兆亮做过木工,包过工程。2015年,年过八旬的父亲舞不动后,谢兆亮把木工队解散,全心舞龙。因为干木工出身,经常拎100多斤的木头,体力好,他上手很容易,从龙头到龙尾都舞过。

灵龙飞扬,舞姿不凡!大运河畔上年近花甲的舞龙人

2月14日,运河文化广场,现场锣鼓喧天,谢兆亮与老朋友讨论表演内容。

灵龙飞扬,舞姿不凡!大运河畔上年近花甲的舞龙人

2月14日,运河文化广场,谢兆亮在表演开始前大声介绍运河龙灯历史。

谢兆亮的小儿子谢召伟在2022年加入舞龙队,当年32岁,他平时上班,休息时就被父亲拉过去舞龙。刚开始只能随着队员跑,现在能操作简单的动作了。

2023年3月1日,“通州运河龙灯会”第一次走入校园。每周三下午在通州区侯黄庄小学上舞龙课。

灵龙飞扬,舞姿不凡!大运河畔上年近花甲的舞龙人

2月14日,运河文化广场,小朋友与运河龙合影。

灵龙飞扬,舞姿不凡!大运河畔上年近花甲的舞龙人

2月14日,运河文化广场,演出间隙,面对观众的合影需求,队员都非常配合,他们希望通过互动把运河龙灯推广出去。

为了让孩子们舞着方便,谢兆亮维持龙身长度,但降低了龙头的重量,整条龙只有10斤重。有的孩子很感兴趣,课上追着问舞龙的历史;有的孩子很有灵气,教一两遍就能跑下来。

谢兆亮在孩子们身上看到希望,“舞龙的未来就在他们身上了。”

灵龙飞扬,舞姿不凡!大运河畔上年近花甲的舞龙人

2月14日,运河文化广场,表演结束后,队员们等待大巴车。

摄影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采写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编辑 刘晶 刘倩 张湘涓

校对 刘越 杨许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3 1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非一般中国“千年霓裳 遇见运河”通州大运河畔再现传统文化盛景
...融的魅力。东方文化内涵揭秘,吸引各界目光本次活动以大运河为文化背景,通过中华传统服饰走秀展示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完美结合,再现了大运河畔的传统文化盛景。特邀中国知名优
2023-10-03 13:22:00
钦钦钟鼓国有庆——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风音乐会在通州区大运河畔举办
...活动暨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金秋国风音乐会”在通州区大运河畔精彩上演并取得圆满成功。“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暨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金秋国风音乐会”拉开帷幕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深入阐
2024-10-15 10:20:00
...元素,古风优雅。你可以拿起龙灯,乘坐鳌鱼灯船行驶在大运河上,随着漕舫穿过拱宸桥,让新的一年流光溢彩、福气满满。2024年是60年一遇的甲辰龙年,恰逢大运河申遗十周年。作为20
2024-02-02 07:42:00
...讯 还记得曾让杭州“出圈”的兔子灯福气船吗?今年,大运河里将驶来饱含龙年祝福的大运龙灯福气船。“我们将手工鳌鱼灯装饰在8艘游船、10艘公交船上,预计在2月2日至3月11日期间
2024-01-18 07:26:00
擦亮“大运河”金名片 文体旅融合展新景
...向东,北京长安街东延长线与贯通南北、联通古今的中国大运河“相汇”,见证着千年漕运历史为通州这座运河之城留下的丰富文物古迹和美景,也讲述着运河文化生生不息的传奇故事。11月13
2023-11-12 16:53:00
穿越千年盛世 再现运河繁华:2023年大运河“开漕节”系列活动启动
...通州区漕运码头热闹非凡,帆影重重,人流如织,2023年大运河“开漕节”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开幕式在这里举办。活动以“穿越千年盛世,再现运河繁华”为主题,旨在打造兼具传统与现代、文
2023-04-17 17:55:00
...系,流经8省(市)。为了解它,有人历时近30年,行走于大运河首尾,在沿途的每个省市都留下足迹,将每一座途经城市的故事记在心中,他叫王梓夫,还因此收获了“漕运史公”的美誉。日前
2024-06-21 10:00:00
中外专家学者泛舟通州 共话千年运河文明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臧赫)千百年前,中国大运河贯穿南北,作为交通大动脉引八方来客,通州城因漕运而繁华;而今,通过其漕运文化留下的历史遗迹和交流精神,通州再次
2023-11-22 20:36:00
京津冀法院齐聚通州共筑大运河司法保护屏障
...治网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实习生 屈羿辰2024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提出十周年。5月16日,北京通州、天津北辰、天津武清、天津红桥及河北
2024-05-17 15:1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