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一个花旦去了天一阁修古籍 一修就是47年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4-04 07:45:00 来源:杭州网

王金玉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职务:曾担任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藏品修复部主任,现退休。 擅长:修复因江南潮湿环境导致的虫蛀、霉变、板结等古籍病害,创新提出“湿补法”“托纸加固法”“隐补法”等修复技法,成功抢救《复庄今乐府选》《北曲联珠》等濒危古籍。

走近浙江非遗传承人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浙江75人榜上有名,位列各省区市第一。目前,浙江省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71人,总数居全国第一。他们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化血脉的赓续者,快报特此推出《走近浙江非遗传承人》特别报道,对话这些“活着的历史”守护者。

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王金玉,她作为装裱修复技艺代表性(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上榜。

浙江宁波,月湖西畔,天一阁古色古香,游人如织。

这座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如今已经向社会开放。

在一幢被蓊蓊郁郁的草木包围的小院里,我见到了王金玉——她今年63岁,已经退休,但还是留在天一阁,给修复中心的修复师们上课。

花旦

1978年,王金玉来到天一阁的时候,是16岁,从此,老宅深深,树木参天,鸟鸣蝉噪声中,一位青春美丽的少女伏案修书,一日复一日。

“来天一阁前,我考进了宁波甬剧团,是团里的花旦,因为天一阁缺乏修复人才,我被分配过来。”王金玉回忆说,要是还在甬剧团的话,就是王锦文的师姐。

王锦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甬剧代表性传承人。舞台上的水袖翻飞如云,和书画装裱、古籍修复相比,王金玉从动走向了静,一静就是47年。

那时的天一阁没有对外开放,安静的院落,没有什么人往来,窗外是婆娑的树叶声和鸟鸣声。

王金玉先是学的书画装裱,师从新中国成立后天一阁书画装裱修复的第一代匠人姚爱娟,案台前,修长的身躯站立着,脊背挺直——哪怕40多年过去,王金玉的脊背还是挺得笔直。

刷纸头,是行业俗称,指的是用鬃刷将每一张宣纸刷平整,刷破了,王金玉原封补回去,补的次数多了,她的技艺越来越高超,达到了补过却看不出来的程度。

调糨糊,这就很看重调制者的臂力,也是一种体力活,面粉经温水稀释,用开水将其烫熟成半透明的糨糊状,再加水稀释,用过滤网过滤掉杂质,调至欲滴未滴的浓度。

天一阁里的同事说,王金玉调制的糨糊堪称一绝。

择纸

天一阁现藏各类古籍30多万卷,历经数百年岁月剥蚀,不少古籍已发黄变脆,出现破损、断裂、虫蛀等现象,不仅需要书画装裱,还需要专业人士修复古籍。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天一阁没有专门的修复部,王金玉和姚爱娟负责书画装裱工作,古籍修复工作由洪可尧先生和李大东负责。

洪可尧先生在修复古籍时,王金玉有时候会在一旁认真观看,耳濡目染了一些修复的方法和技艺。

1996年起,天一阁成立了由李大东、王金玉、施美君、邱丹凤组成的古籍修复专职小组。也是从这一年起,王金玉开始承担古籍、书画、文书、碑帖等纸质类文物修复工作,同时承担了碑帖传拓、书画装裱工作。

修一本古籍,经历拆书、洗书、补书、折页、喷水、剪页、压平、锤书等十余道工序。

高大的案几前,王金玉伏案修书,泛黄的古籍平摊在桌上,她一手执笔,小心翼翼蘸着糨糊,将薄如蝉翼的补纸填补在虫洞里,再一点一点移去多余的部分。

这个过程,耐心又细致。这就是她每天重复的工作——让古书再现“青春”,让典籍重现“盛颜”。

修书要择纸,需要挑选和古籍材质相近、厚度略薄、颜色宁浅毋深的修复专用手工纸。

目前天一阁仅用于修复的手工纸样就有500多种,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中,而王金玉在拿到古籍后,手掌和古籍轻轻相触,对于修复纸的选用,就了然于胸了。

锤书

锤书,是古籍修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锤打的方式,让修复后的纸张保持原有的厚度。

传统的锤书是用方头锤敲打纸张,但是容易在纸上留下印痕,对古籍造成二次破坏。王金玉自己设计图纸,打造了表面带有弧度的圆头锤,避免了锤书留痕。

在馆里,除了中午吃饭,王金玉一坐就是一天。时间仿佛过得飞快,就在她的指缝间溜走。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

“修书的话,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没有空调,又不能吹风扇,最多就是把风扇放在脚边。冬天的时候更惨,因为要经常擦桌子,所以手会泡在冷水里,不能用热水,手上长满了冻疮。”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经手修复的善本古籍累计百余册,独立完成了天一阁馆藏明代科举录50册修复方案的编写工作;独立承担修复善本古籍《嘉靖七年福建乡试录》等明代科举录31册。

一套清乾隆年间的《台东涧溪鲍氏宗谱》,放在王金玉手心时,纸质脆化,边边角角早已破损不堪,虫蛀、霉蚀、絮化、水渍、褶皱等各种状态齐聚。

“为了修复这套古籍,我们几乎用上了所有的古籍修复手段,两册书凝结了四个人的努力。清洗去污,同时降低纸张酸度;选择湿补法、干补法修补书页;对纸质尚好但有破洞和残缺的书页,以修补为主;脆化、絮化的书页待补洞完成后用薄皮纸整体托裱加固。”王金玉说,“修复用纸宜薄不宜厚,宜淡不宜深。根据《台东涧溪鲍氏宗谱》前期调查结果,我们选用奉化棠云的竹纸作为修复用纸,选用薄皮纸作为加固用纸。”

修复后的这本古籍,书页平整、书口整齐、字迹清晰,俨然重生。

这套古籍的修复过程被写进了《古籍与文书修复导则》,导则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天一阁博物馆主持编写,为今后东亚地区开展古籍与文书修复、培训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参考依据和国际规范。

传承

在天一阁西北角有一座三层小楼,进去前,要经过多次开锁,“这是我们的库区,为确保文物安全,每次进入都需要开锁。”王金玉说。

小楼下,树木参天,岁月静好。

三楼,是天一阁古籍修复室,在这样的安静环境下,十余名修复师在这里修书,互不打扰。

他们有的是80后,有的是90后,在两米多长的案子前,一手握着毛笔,小心翼翼蘸着糨糊,眼睛紧紧盯着眼前的古籍……

办公室里一个巨大的立柜,被隔成几百个小格子,每一个小格子里都放着一种纸,初看上去,只有颜色和厚度的差异,玻璃门上贴着相应的编号。

这里的每一个格子里,放着一种手工纸,也是每本需要修复的古籍可能用到的纸张。

2007年,天一阁博物馆专设藏品修复部,在同事们的推荐和领导的支持下,王金玉担任了藏品修复部主任,探索出一条传统修复技能和现代科技保护相结合的文物保护道路,而修复队伍,也从开始的四五人,扩大到了14人的规模,2000年后招收的古籍修复师大多是古籍修复专业出身。

2013年,天一阁古籍修复中心第一次将科技元素融入传统纸质文物修复中,完成了3张清代进士榜的抢救性修复工作。

这3张进士榜来自鄞州区姜山镇新张俞村祠堂,距今已有100多年,纸张残破不堪,还伴有严重的污渍。王金玉创新性地将这个技术融合应用到纸质文物修复中,采用化学加固等手段,一点一点将几近粉末、块状的残片拼接还原。

如今,可能唯独让王金玉有些遗憾的是,儿子终究没能继承她修书的技艺,“他静不下心来,没有耐心修书”。

窗外,树影摇曳,春光正好。

在天一阁古籍修复中心,王金玉带出来的徒弟们,一个个接续着她的技艺,天一阁一代代的修书人,沉醉在数百年的文化传递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04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外“流浪”200余年,天一阁流散古籍回家
宁波天一阁博物院成功征集到珍贵古籍 通讯员供图近日,宁波天一阁博物院成功征集到珍贵文物共17种110件,包括16部善本古籍和1套雕版。这批古籍多为明代刻本和抄本,特别是其中包含一
2024-06-14 09:40:00
聊聊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
天一阁博物院西大门。天一阁博物院供图清代万斯同《明史稿》手稿。天一阁博物院供图明代《洪武四年进士登科录》。天一阁博物院供图 天一阁博物院的古籍修复师精心修复残损的古籍。胡学军摄
2023-05-05 10:05:00
诺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参访浙江天一阁 对话东西方医药
...中新网宁波6月2日电 (张斌 王旭文)6月1日,在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院Tianyi Talk系列活动开启跨界对话,邀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与天一阁古籍研究专
2024-06-02 18:54:00
天一阁,国内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距今已有450多年历史。如今,无数人慕名而来,游园、看展、赏古籍、购文创、参加读书活动,在与古籍、读书人、藏书人的历史对话中,得到智慧启发,滋
2024-11-17 15:02:00
浙江宁波小学生祭扫范钦墓 致敬天一阁创始人
...山范钦墓,宁波海曙区中原小学的十多位小学生和家长在天一阁组织下,专程到此祭扫。范钦是明代著名藏书家,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创始人。他一生爱书如痴,将万卷藏书泽后世
2024-03-31 16:26:00
(杭州亚运会)从中国古籍看现代“亚运”:古老运动焕发时代活力
...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天一阁,了解古籍中的“亚运项目”,感受古人的风雅与乐趣。在中国古代,人们不仅热爱诗词歌赋,同样也非常热爱体育运动,龙舟就是其
2023-10-05 15:04:00
古尔纳夫妇参观天一阁:非常感谢这一段美好的旅程
3月9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携夫人来到了宁波天一阁。从范钦铜像到东明草堂,从天一阁藏书楼到秦氏支祠戏台,古尔纳夫妇感受了宁波独有的“书藏古今”。听闻自己是参观天一阁的第一位诺
2024-03-10 01:32:00
...经洞的悲壮历史、明代王世贞藏书故事、宁波古老藏书楼天一阁的藏书保护故事……记者12日获悉,“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藏书故事大赛”在复旦大学落幕。晋级决赛的10支优秀大学生队伍进行现
2024-10-12 15:07:00
农村瑰宝灵香草,用途广泛,曾让“天一阁藏书楼”闻名天下!
...古时的“功臣”呢!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藏书楼之一——天一阁藏书楼,被誉为“南国书城”,是兵部侍郎范钦的藏书楼,里边的藏书约有一万三千多卷,在那个年代来说,相当不容易了。因为书籍
2024-10-17 07:2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重庆南川区一河段水体颜色异常?当地回应:全面开展现场排查
中国网11月11日讯 据“南川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发布《情况通报》。近日,有网民反映该区孝子河三河廊桥段出现水体颜色异常问题
2025-11-11 09:01:00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是第34个全国消防日,主题为“全民消防,生命至上 ——安全用火用电”。为深入贯彻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要求
2025-11-11 09:42:00
东南网11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8至10日,第十九届蛋品科技大会在福州举办。大会以“创新·创见——共筑蛋品产业新生态”为主题
2025-11-11 11:17:00
东南网11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11月10日,“缅怀文教先祖 赓续八闽文脉”阮弥之入闽1600周年纪念大会在榕举行
2025-11-11 11:20:00
近日,石家庄市保险行业协会组织30家寿险公司开展人身险合规知识竞赛,旨在响应河北金融监管局“合规管理提升年”工作要求,强化行业合规经营意识与知识水平
2025-11-11 11:22:00
精准施策除隐患 多措并举保安澜—遵义市红花岗区水务局扎实推进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工程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饶先勇)为切实提升辖区小型水库运行安全保障能力,遵义市红花岗区水务局以党建引领工程建设为核心,秉持“养重于修
2025-11-11 11:29:00
10月31日,晋州农商银行与晋州市人民医院携手联动,开展了一场“金融惠民・健康守护”公益义诊活动。用心尽心,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
2025-11-11 11:29:00
东风发电厂三项创新成果斩获行业大奖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罗晟鸣)近日,在2024至2025年度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及第五届(2025)电力企业班组创新创效优秀项目成果评选中
2025-11-11 11:29:00
遵义市红花岗区开展节水宣传进企业活动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梁书强)为了增强人民群众参与节水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巩固红花岗区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遵义市红花岗区水务局坚持党建引领
2025-11-11 11:30:00
遵义市红花岗区:着力民生保障,办理群众饮水实事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陈波)10月30日,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困扰深溪镇多年的群众供水量不足问题正式进入系统性解决阶段
2025-11-11 11:30:00
遵义市红花岗区水务局依法清理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建筑 确保湘江河道行洪安全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代海)近日,遵义市红花岗区水务局成功督促深溪镇坪桥村村民清理了位于湘江深溪镇渔剑滩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法临时建筑物
2025-11-11 11:30:00
贵州省天然饮用水行业协会第二届十二次理事会在宜宾顺利召开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罗晟鸣)11月8日,贵州省天然饮用水行业协会第二届十二次理事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本次是贵州水协首次跨省市召开理事会
2025-11-11 11:30:00
遵义市红花岗区水务局开展“天地一体化”复核工作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龙曦)为切实做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法律意识
2025-11-11 11:30:00
黔南州智力支边办组织唇腭裂患者赴贵阳接受医疗救助
多彩贵州网讯(记者 雷小露)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嫣然天使基金于2025年11月6日至9日在贵州地区开展“嫣然天使之旅·贵州行”医疗救助活动
2025-11-11 11:30:00
普定秀水村:生姜采收话丰年 品质储藏助增收
近日,普定县玉秀街道秀水村的生姜迎来丰收旺季。从田间培育到科学采收,再到精准储藏,种植户张松的生姜种植产业不仅让自家的农产品实现价值最大化
2025-11-11 1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