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战争万箭齐发是常态。这些射出去的箭矢如何处理?直接丢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9 11:13:00 来源:戏说三国

早在一百万年前,聪慧的原始人便开始制造武器,以应对周围的野兽,并利用这些武器进行狩猎,满足生存所需。

进入阶级社会后,战争频繁爆发,各类武器相继出现,其中弓箭应运而生。弓箭手随之成为我国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力量,而弓箭也因此成为古代战场上一项关键的军事资源。

古代战争万箭齐发是常态。这些射出去的箭矢如何处理?直接丢掉?

古代弓箭的发展史

在历史学家的研究中,有一种颇为有趣的观点,认为弓箭的出现早于人类的诞生。而这种观点的形成,与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联系。一些专家指出,在那段没有文字记录的远古历史中,弓箭的发明必然已经存在。

关于弓箭具体诞生的时间,一直以来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2.8万年前,石器时代的人们便为了狩猎和自我保护的需求,开始使用弓箭。

早在1963年,我国就从山西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枚用燧石制作的箭头,这一发现足以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射箭技术的国家之一。

古代战争万箭齐发是常态。这些射出去的箭矢如何处理?直接丢掉?

在殷商时期,射箭已成为贵族必备的技能之一。到了西周,射箭更是成为君子六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弓箭也早已被用于战场之上,可以说,先秦时期的战场上已经出现了使用扳指的战车弓箭手。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陷入了严重的分裂,战乱频繁。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弓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强大的威力使其成为所有兵器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成为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象征。

在秦汉时期,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秦始皇下令收缴全国的箭镞,并将其熔铸成十二铜人,从而限制了弓箭在战场上的使用。然而,在两汉时期,汉人与匈奴在草原上的激烈交战,又使得弓箭重新在古代战场上大放异彩。

古代战争万箭齐发是常态。这些射出去的箭矢如何处理?直接丢掉?

古人非常重视弓箭手的培养,以宋朝为例,从弓箭手的选拔到校阅以及赏罚,都有专门的制度进行约束。

弓箭的演变过程一直在稳步推进,从原始人使用石、骨、贝壳制作箭头开始,箭头的形状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在殷商时期,出土的箭头主要为有脊双翼式设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三棱式箭头广泛流行,箭头的材质也从青铜逐渐过渡到铜,最终发展为铁制。

为了使弓箭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威力,后汉时期的耿恭发明了毒箭。

明清时期发明的“鸣镝”更具特色,它能够在飞行时发出声响。可以说,一旦鸣镝鸣响,万箭齐发。

古代战争万箭齐发是常态。这些射出去的箭矢如何处理?直接丢掉?

战场上的弓箭可以说是来之不易

我国古代,铜和铁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军事资源。战场上,无论是制造武器还是打造盔甲,都离不开铁和铜。因此,铁矿和铜矿的开采只能由官方垄断。

弓箭的制作并非易事,涉及的主要材料有六种:干木、角质、筋线、胶水、丝线和漆料。

干指的是用于制作弓臂的主要材料——木材和竹材。木材的坚固性优于竹材,因此在北方更为常用,而南方则主要采用竹材。因此,在古代战争中,北方军队往往能够占得先机。

获取角、筋、胶的过程更加复杂。角是指动物的角,筋则是动物的肌腱,这两者通常分别贴在弓臂的内侧和外侧,常用的材料是牛的角和肌腱。而弓箭的承力部位则使用动物胶,通常来源于牛、马、鹿、鱼、犀牛和鼠等六种动物。

“丝”指的是弓上的丝线,而在弓箭上涂抹漆则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弓箭。

古代战争万箭齐发是常态。这些射出去的箭矢如何处理?直接丢掉?

由此可见,制作一把弓所需的材料并非易于获取,而一把优质的弓箭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虽然箭头的制作相对简单,但用于制作箭头的铁和铜却十分稀有,除了制造箭头之外,这些金属还要用于其他用途。

铜是铜钱的重要材料,然而在古人掌握了炼铁技术后,武器的制作几乎完全转向铁制品。

古代的采矿和炼铁技术并不算先进,因此,一个箭头的获得可谓十分不易。

古代战争万箭齐发是常态。这些射出去的箭矢如何处理?直接丢掉?

此外,弓箭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资源,必须由工匠精心打造。而在战场上使用的弓箭,则由官匠负责制作。不论哪个朝代,官匠都在官府的严密监管之下,数量也始终不算多。

可以说,任何一把弓和每一支箭,都是耗费了大量金钱与时间制成的。因此,在战场上,箭矢的数量都是有限的。

《三国演义》里讲述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实际的主人公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魏略》中记载,孙权派出了一艘大船前往寻找曹操。曹操下令让万箭齐发,但这些箭矢都射中了孙权的船只。孙权指示调转船头,使船身两侧的箭矢数量达到均衡,然后安全地返回了。

古代战争万箭齐发是常态。这些射出去的箭矢如何处理?直接丢掉?

孙权智勇双全,因而曹操才赞誉他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见,箭矢在古代战场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战争结束后需要清道夫对战场进行打扫

在古代,战争结束后,士兵们通常会去“清理”战场。

所谓打扫战场,自然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清理。在古代战场上,“打扫”涵盖了对人和物两方面的处理。

负责打扫战场的士兵有两个任务:一方面,他们要寻找自己的战友,若发现受伤的同伴,就必须将其带回军营进行治疗,并妥善处理已经阵亡的战友遗体;另一方面,他们还需确认战场上的敌方士兵是否尚存活,若发现仍有生命迹象,则直接将其击毙。

古代战争万箭齐发是常态。这些射出去的箭矢如何处理?直接丢掉?

至于物资方面,则需回收关键的军备资源,主要包括各种武器和铠甲。

我国盔甲的发展历程包括藤甲、青铜甲、皮甲和铁甲等多个阶段,其中铁甲的制造尤为困难。因此,大多数士兵配备的都是皮甲。尽管皮甲制作简单且成本较低,但材料也并不充裕,因此并非所有士兵在战场上都能装备皮甲。

可以说,无论是甲胄还是弓箭等武器,都是军队在战场上极为重要的财产,更是下一场战争中抵御敌军的关键装备。因此,士兵在打扫战场时,必须将这些军备物资回收。

箭矢的回收同样至关重要。箭矢的制作工艺复杂,特别是铁制箭头在古代战场上被视为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回收,绝不能随意浪费。

古代战争万箭齐发是常态。这些射出去的箭矢如何处理?直接丢掉?

因此,无论战场上箭如雨下,当清理战场的时候,那些箭矢都必须及时回收。如果不迅速回收,在下一场战争中,这些箭很可能就会被敌方用来对付我们自己。结语

后期出现了弓弩,较之弓箭,弓弩威力更强,射程更远。在许多时间里,弓箭主要用于守城,而弓弩则在战场上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随着近代火器的逐渐使用,弓箭最终逐渐退出了战场。

弓箭并未从历史中消失,进入21世纪后,射箭已发展为一项广受关注的竞技体育项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装剧中常有万箭穿心的场面,古代弓箭真的那么厉害吗?
箭,利用弓的张力赋予动能,凭借其能量对目标造成物理伤害。现代武器(枪弹)也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原理来进行制造的,只不过提供初始能量的方法改变了。杀死人或其他生物,对目标造成伤害,是
2023-05-13 14:15:00
秦箭:战国时期的兵器之王
...有生还的可能。等待敌人的,只能是死路一条,死于千箭万箭齐发之下。那些射在城门上,射在城墙上的秦箭,足足地插进了铜墙铁壁的城门和城墙。这样的威力,人体和当时军人身上穿的铠甲,又
2024-03-02 13:44:00
聊聊古代弓箭的威力与箭头的类型和用途
...形状通常是圆锥形或者三角形,以便于快速穿透目标。2.战争箭头:战争箭头主要用于战场,其特点是能够造成大面积的伤害。战争箭头的形状通常是扁平的,以便于在穿透盾牌或者装甲后仍能保
2024-10-30 20:08:00
...的概括,也一直被世人坚信,不过这一切往往都是伴随着战争。在古代的战争大多都是冷兵器,交战的主力是刀剑,可是远程的弓箭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旦两军交战,如果有一方先冲锋的话,守的
2024-04-23 19:40:00
古代打仗有的人身上中一箭就死了,一箭真能杀死人吗?
...边,那种箭头荼毒的事情就变得难以启齿,只不过在实际战争中为了提高胜率,还是有将军出此下策。说回开头的观点,有时候运气在弓箭面前尤为重要,在宋朝有两名武将都被射中头部,他们是李
2022-12-24 12:53:00
秦朝统一六国的秘密武器:弓弩、三棱箭头与秦剑的传奇
...怕六国的军队还没冲过来,秦国这边就已经弓箭、弩箭,万箭齐发,穿破敌军了。这里并不是说六国没有弩箭,而是威力远远小于秦军,不信接着看下一个“黑科技”。第2个,秦军弓弩配备的箭头
2024-05-09 21:06:00
秦国拥有那个时代不该有的哪些东西
...而你培养一个弩箭手的时间顶天半年。而且弩箭的出现让战争的不确定性元素增加,强大的威力对于秦国来说如虎添翼。秦国人也正是看中了弩的这些优点,便又改良出了秦弩。秦弩的威力大,主要
2024-04-13 20:23:00
同样是面对乱箭,为什么张郃被杀,而许褚却活下来
...郃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依旧中箭身亡;许褚突然面对万箭齐发的状况,还要一心多用,却未有受伤的记载,这并非是因为许褚的武艺,比张郃更高强。这一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既与客观的因素
2023-06-10 11:31:00
世人皆知蒙古骑兵骁勇善战,那么蒙古骑兵究竟有多强呢
...目标点。其四,就是蒙古骑兵不被粮草限制,不管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后勤保障都至关重要。虽然当时的蒙古骑兵并没有专门的后勤部门,但他们通常都会就地取材,保障士兵和马匹的日常需
2023-02-13 13: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