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27日晚,浙江省余姚市的姚剧《王阳明》在贵州省北京路大剧院精彩上演,从王阳明格竹到贬官悟道、良知教化、剿匪平定、传道讲学,该剧围绕王阳明的一生,用纪传体表现手法,讲述了王阳明追求圣人之道的艰难坎坷。
据了解,姚剧是流行在余姚、慈溪、宁波、舟山、上虞、绍一带的戏曲剧种。它是在民间歌舞“马灯”“旱船”“采茶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为近于说唱的“对子戏”,在余姚一带称作“灯戏”或“灯班”。由于姚剧语言通俗、流利清晰,唱腔近于口语,往往一二十句唱词顺而歌,一气呵成,运腔自然,犹如鸟语,故有“鹦歌班”之称。2008年,姚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场剧目围绕悟理、立功、治理社会等篇章展开,来表达阳明先生“知行合一”“致良知”“明德亲民”的思想精髓。舞台上,姚剧《王阳明》用典型的江南式唱腔、精美的服化道和舞台布景,受到贵阳观众喜爱。
据了解,姚剧《王阳明》由杨东标、张金海历时3年十易其稿,创作而成,首演于2007年12月,该剧创排时,主创人员曾沿着阳明先生的步履前往江西、贵州等地考察寻访。
该剧自首演以来,相继斩获包括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在内的十余项大奖,好评如潮。这部剧作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全剧通过多个经典篇章,展现了王阳明在逆境中如何参透“心即理”,在乱世中践行“致良知”的心路历程。观众在剧中能够感受到这位余姚先贤的铮铮风骨,以及其思想光芒的深远影响。
“此次赴贵州参加‘大地风采黔声贵韵’文艺精品展演活动,进一步推动了阳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该剧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四明山到黔灵山,姚剧《王阳明》不仅是艺术的演绎,更是两地文化互鉴的桥梁,将为两地的戏剧文化事业带来新的思路与灵感,助力文化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赵相康
编辑/赵珊珊 实习生 熊天翔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