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文化交流让两岸同胞心更近、情更浓——访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陈秋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2 15:1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文化交流让两岸同胞心更近、情更浓——访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陈秋平

台湾青年在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体验福州国家级非遗项目软木画。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供图

【同心曲】

闽台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2020年11月,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在福建福州挂牌成立。近三年来,研究院在促进闽台历史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有哪些亮点工作?与台湾的机构共同开展历史文化交流的情况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陈秋平。

闽台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记者:请简单介绍一下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的建院情况和闽台历史文化渊源。

陈秋平: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于2020年正式挂牌成立,旨在充分利用福建丰富的闽台历史文化资源,汇聚两岸学术及文化等各界的力量,开展两岸交流,促进两岸学者、专家共同开展闽台历史文化相关主题研究,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研究院着力打造两岸智库开放合作平台,努力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与研究、文物交流与展示的重要窗口,推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福建和台湾隔海相望,80%以上台湾同胞祖籍在福建。福建的先民把中原文化、福建文化带入台湾。台湾的语言、宗教、民间信俗和民间艺术等大多数都是从福建传过去的。可以说,闽台文化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

打造两岸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记者: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的亮点工作有哪些?

陈秋平:我们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增进两岸同胞文化认同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2021年,我们在调研时了解到,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出版已百年,是一部较为完整的有关台湾的史书。书中以大量的笔墨来叙述闽粤移民对台湾的开发,缅怀先人创业的艰辛,证明了“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又闽粤之族也”。同时,又以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现台湾人民反抗外族侵略特别是日本殖民者侵占台湾的斗争史。全书既体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政治、经济、法律、典仪、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历史渊源,又突出了台湾地区的地方特色。

这本书是文言文写的,为了方便阅读,我们觉得有必要进行白话文的转译。于是,研究院组织了台湾与大陆8所高校2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转译。在转译工作中,两岸学者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多次磨合、探讨、研究,最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基本完稿,已经交给出版社印刷发行。

另外,民族英雄郑成功是两岸同胞共同景仰的历史人物,其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至今对两岸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仍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22年,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之际,我们举办了“开辟荆榛 复我宝岛”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主题文化展及《郑成功收复台湾》学术讲座,并联合民间力量共同推出三集纪录片《郑成功》,在央视纪录频道和海峡卫视播出,受到两岸同胞的广泛关注。

研究院十分注重与两岸各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闽台历史文化研究和交流。近几年,我们联合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举办“我家的两岸故事——迁台历史记忆展”、联合台湾博物馆学会举办“源古流新——2023两岸博物馆文创品特展”、联合台湾翡翠青瓷文化机构举办“青在当下——台湾何志隆翡翠青瓷”作品展等,这些展览加深了两岸的互相了解。此外,研究院自2022年起开设了“坊巷讲坛”,邀约两岸学者每两个月围绕闽台历史文化线上线下开讲,通过学术交流,引导台湾同胞正确认识历史。

与之同时,我们也努力汇聚福建省内官方和民间有关力量。目前,我们已经在泉州设立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德化分院,在厦门设立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连横文化研修中心,在漳州设立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闽台古琴文化研修中心。

以文为介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记者:青年之间心灵相通是海峡两岸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基础。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在服务台青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陈秋平:在福建这片热土上,老一辈的台商和新一代的台青前后接力,在这里创业安家,书写着生动的两岸情缘。为生动呈现台湾青年在闽发展情况,研究院联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共同推出系列微纪录片《我家的两岸故事》,将镜头聚焦于在福建工作、生活、扎根的台青们。他们中既有跨海联姻、落地生根的白衣卫士,也有带着族谱、家书寻根问祖的热血青年,还有用闽南语唱响“闽南本色”的说唱歌手。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福建、认识福建、扎根福建。系列纪录片每年推出一季,首季已于2022年在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播出,并同步转载到国内外新媒体平台,成为两岸同胞“追着看”的纪录片。

同时,研究院通过常态化举办闽台历史文化主题展览、学术讲坛活动等,为两岸青年提供一个了解闽台历史文化、碰撞思想火花、增进彼此交流的平台。研究院还积极吸纳台湾青年学者共同参与服务台青扎根福建等相关决策咨询的调查研究,听取他们的需求和心声,助力完善惠台政策。

记者:对于进一步加强闽台历史文化交流,您有何建议?

陈秋平:开展闽台历史文化研究与交流,有利于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有利于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最终助力祖国完成统一大业。

我们将进一步聚焦闽台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交流,团结联合两岸的有关力量,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多做一些促进心灵契合的工作,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和感情,让两岸同胞心更近、情更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1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羽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年轻人应该加深文化交流,更深入地了解脚下的土地和文化。为期两天的首期闽海论坛6日在福州落幕。两岸专家学者聚焦“深化两岸文化融合发展”,倡导
2023-07-06 21:22:00
...文化保存的代表。萧永平说,当地宗祠祭祖文化源自闽南历史文化递嬗。金门县全县168个自然村各立宗祠,散居各地的侨民至今仍常返乡祭祀先祖。也因此,每次走进家庙都会加深他对宗亲观念
2024-10-24 21:48:00
...们更要发扬中华清明文化,同心守护民族记忆。作为沪台文化交流品牌项目之一,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今年首次将清明文化置于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之下进行探讨。上海市台联党组书记李海泳
2025-04-01 04:31:00
文脉传千年 书院连两岸——第七届海峡两岸书院论坛在南平开幕
...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柏翰宣读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创会会长朱茂男贺信 林湫简要介绍了南平历史文化和近年来传承保护书院文化的具体举措,并对两岸嘉宾到访南平表示热
2023-10-19 10:04:00
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两岸交流活动在京举办
...义。开幕式上一并举办了台海出版社主题图书发布、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纪录片《郑成功》展播、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暨收复台湾362周年纪念邮品首发仪式。 “成功文化市集”活动现场。另
2024-08-28 15:35:00
福鼎白茶邀两岸嘉宾共享双遗 交流品鉴活动成功举办
...以“双遗白茶 两岸共享”为主题,特别设置“福鼎白茶文化交流座谈会”,中国文化大学邱毅教授,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教授,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梅相靖,福鼎白茶制
2025-06-19 13:46:00
...动每年聚焦一个主题,内容包括展示经济发展建设成就、历史文化古迹、美丽乡村建设、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本届活动18日启动,为期8天,聚焦两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展现鄂台两地经贸文
2023-09-23 14:24:00
首届海峡两岸(湖南)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
...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局长李京文,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爱武出席。市委书记刘革安致欢迎词,市委副书
2025-09-17 13:32:00
一脉相承话同心,两岸同胞并肩携手弘扬中华文化
...历下区委常委朱英涛共同为“山东省海峡两岸青少年泉水文化交流中心”揭牌。“山东省海峡两岸青少年泉水文化交流中心”设在济南古城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是山东首个以泉水文化为特色的两岸
2025-03-31 20: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