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不周山之战灭绝了三大古国,为何中华文明得以幸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4 15:19: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面写了炎黄传承,写了部落战争,写了龙的来历,其实都是为今天要写的这一场战争作铺垫。但事实上老严很不想写这场战争,因为那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最大的一场战争。而结果也太可怕了,差一点就让老严无法存在,当然大家也是如此。

前面我们讲到,黄帝一辈子做的最大的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扩张,不管是阪泉之战还是涿鹿之战,还是后来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都是扩张地盘,凡是不服从的就打,直到最终服从。因此黄帝的领土面积超过今天中国的一半。另一件事情就是采集金属,历史上记载过他在首阳山采铜,但事实上规模大多了。

不周山之战灭绝了三大古国,为何中华文明得以幸存?

黄帝在忙忙碌碌中活了两百三十多年,离开了人世。不过离开人世的方式有两种说法,这两种说法都在《史记》上有记载,互相矛盾。一种说法是黄帝寿终正寝,也就是死了。另外一种说法是,上天认为黄帝业绩非凡,因此派了一条龙来,把他和他的七十多个大臣接上了天,也就是去了尼比鲁星。作为阿鲁纳奇在地球上的后代,能够去尼比鲁星,在整个地球都是极少见的。

不管最终结局是什么,反正黄帝已经不能统治人间了。他把自己的权利交给了孙子,这就是颛顼帝。然而颛顼帝在继位过程中,出现了一次战争。这一次战争在历史中没有记载,不管是尚书,国语,史记还是之前的山海经,都没有说这个战争。但是上面提到的这些书都说了战争造成的后果:世界差点灭绝,人类几乎全部消亡。

不周山之战灭绝了三大古国,为何中华文明得以幸存?

战争的一方是颛顼帝。他是五帝之一,史记对他极其赞扬:“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任用并且珍惜人才治理天下,沿用上天制定的四季规律,沿用神制定的道德规范,治理风气,教化百姓,非常虔诚地祭祀上天。大家可以看得出来,他核心的一点,就是尊重上天。所谓的上天,当然指的是尼比鲁星的那些阿鲁纳奇。他是阿鲁纳奇在人间的代表,当然本身也是阿鲁纳奇的后代。颛顼帝继续着领土扩张的工程。

战争的另一方是共工。至于颛顼帝为什么惹上了共工,以至于不共戴天,不得不以战争来解决,各种记载相互矛盾。有的说共工和颛顼争帝位;有的说共工是水神,纵水淹没百姓,颛顼帝爱民如子,当然要制止他如此胡作非为。据说共工的驻地是今天的河南辉县。如果这个据说是真实的,那就不是因为颛顼帝扩张领土也入了共工,因为那里原本就是黄帝的领土。虽然老严一直觉得这个说法才最合理。不管是哪种原因,总之打起来了。具体战争的经过,文字记载是一点资料都没有,老严也不好意思去想象,去写一篇惊心动魄的,心惊肉跳的惊险小说。大家知道打得天翻地乱、天昏地暗、天倾地裂就行了。

不周山之战灭绝了三大古国,为何中华文明得以幸存?

天倾地裂是战争后阶段发生的事情。据说共工打败了,心里的怨气无处发泄,于是出现了中国版的诸神之怒:他一头撞上了不周山。这一座山在中国的西北,具体是哪一座山老严还没有研究出来。这座山的名字本来不叫不周山,因为被共工撞掉了一大块,山已经不周全了,所以人们称作不周山。记得初中时候学过一篇古文,里面有这样的内容:凡人之怒,不过是捶胸顿足,以头磕地而已,而天子之怒,那是伏尸千里,血流漂杵。然而这都比不上神之怒,那是“地维绝,天柱裂”,人所能见的宇宙乱成一锅红糖南瓜粥。

具体说来,共工的这一撞,引发了三大连续性的罕世灾害。首先是地球震荡。刘安在《淮南子》中说的是“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震荡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人们看到天空极速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极速向西北方向漂移。

不周山之战灭绝了三大古国,为何中华文明得以幸存?

第二个灾害是,撞击引起了大量的火山和地震。因为撞击是发生在东亚,具体位置大概在今天的青海或者甘肃,当然也有可能是新疆。方向是从西北往东南撞击。所以在世界其他地方并不知道发生过这一次撞击,只是看到了大洪水之前发生的大地震,记载了海水倒灌,记载了水从地下涌出来。地下有水涌出来,这并不是地下水,而是地球震裂之后,在地下形成了通道,海水倒灌的时候,从这些通道迸发出地面。

而地面急速向东南方向倾斜,并且引起海水倒灌,造成了惊天大洪水。这是第三个灾害。这一次发生在中国的战争,影响的是全世界。这里插一段故事。昨天老严遇到一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只能找一些保安、保洁之类的工作。我和她聊天,感觉无从下手,然而当我说到诺亚方舟的时候,她眼前一亮,我们终于找到了共同点。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为什么造成这样大家都知道。老严想说的是,所谓的诺亚方舟故事,讲的其实就是这一次滔天大洪水。

不周山之战灭绝了三大古国,为何中华文明得以幸存?

老严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在世界各地不约而同都有关于大洪水的文字记载或者神话传说,这绝对不是巧合,也不是马克龙风风火火赶到莫斯科去跟普京会晤商量下来的,而是这一次大洪水真实发生过。虽然我们的历史教材并没有写这些,但是每一个人都会相信这一点。不过大家千万要保密,要是被西方知道那一次大洪水是因为中国的战争造成的,他们可能会让中国赔偿五万亿美元以上。

当然读者们肯定有一个最大的疑问:得有多大的撞击力,才会影响整个地球,才会发生全世界震荡、地震和大洪水?就算把本文的一百万读者全部绑到一起,用力扔向喜马拉雅山,——我们假设每个读者体重三百公斤,那就是三十万吨,如果是高速撞向喜马拉雅山,还真的有可能引起地球震荡。当然由谁来把这个巨大的肉团子高速扔出去是无法解决的事情。

不周山之战灭绝了三大古国,为何中华文明得以幸存?

其实这个问题还真有答案的,老严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讲到了。在共工撞击不周山的年代,阿鲁纳奇虽然不多,但是毕竟还有一部分在地球上。尤其是那些因为犯罪被流放到地球的阿鲁纳奇,数量不是很少。而这些阿鲁纳奇具有高度发达的科技,他们可能引导一个小行星撞击地球,也可能自己制造一个什么巨型武器,撞击一座山,他们的目的当然是要灭绝全人类。

也就是说,古代人们认为这是由颛顼和共工之间的战争引起的,这也是真实的。但是限于眼界,他们并不知道共工的真实身份,或者共工身后的那些阿鲁纳奇们的真实身份。正是这些阿鲁纳奇制造了这一次有史以来最大的惨案。这个惊天惨案,造成了四大文明中的三个直接中断。另一个因为有大量的陆地,其中一部分人幸存了下来,并且延续了文明。这就是中华文明。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能延续,标准答案就在这里。

不周山之战灭绝了三大古国,为何中华文明得以幸存?

这一次惊天大惨案,事实上是地球两种文明的交界点。大洪水发生之前的文明更体现为阿鲁纳奇文明,人类还处于蒙昧状态;大洪水之后的文明才真正是人类文明,人类逐渐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阿鲁纳奇文明。而人类文明的源头,就在以新疆为中心的中亚地区。大洪水淹没的不止是上一个文明,还有那些丰富多彩的人种,还有阿鲁纳奇那发达的科技。而在今天,金字塔、巨石阵、海底城市等,在风和水中瑟瑟发抖,讲述着上一个文明的辉煌与真实。

可以确定阿鲁纳奇的目的是灭绝全人类,但是不知道因为计算失误,还是动力不足,其中有极少数竟然活下来了。这一部分人怎么坚强活到了今天,并且繁衍了接近八十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4 19: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首个山海经大数据智能文旅项目落地雅安
...控股集团、中铸控股有限公司联合赴雅安就“不周山遗迹古国”大数据智能文旅项目展开座谈,并考察雅安市近年飞速发展的经开区工业和大数据产业链。“不周山遗迹古国”大数据智能文旅项目创
2024-04-25 14:51:00
夏朝之前是尧舜,那考古发现的石峁人怎么解释?
夏朝之前的时期被认定为尧舜古国时期,这一历史事实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公布后得到了确切的证实。根据考古学界的一致认同,夏朝中晚期的都邑分别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和山
2024-02-19 20:08:00
黄帝的军队称为“云师”,他为什么以“云”命名百官?
...红山文化各部落已形成崇云(以云为图腾)的部落联盟或古国。这一古国的历史文化信息几乎消逝殆尽,但仍有只鳞片爪流传后世,所以《左传》、《史记》等典籍中有“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
2023-02-23 16:01:00
颛顼到底是历史人物还是神话
...黑龙江,南到岭南。东到东海一带。颛顼的宗教改革,对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颛顼与第二大事件的关联。后人在研究中发现,颛顼与玛瑙和美玉有着不少的联系:1、
2022-12-24 15:37:00
周穆王和一个半神,结束了中华民族的神话时代
...实是来源于尼比鲁星的外星人,苏美尔人把这些外星人叫阿鲁纳奇。老严这本书也沿用了这个叫法。最初来到今天中国大地的阿鲁纳奇就是伏羲和女娲。他们改造或者制造了人类,成为为他们采集金
2023-02-11 20:41:00
...,精美的玉器、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造型,展示着久远的古国形态和文明的曙光。提到“凌家滩”,也许市民朋友并不熟悉,该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是一处距今5800
2023-11-20 08:09:00
东西问丨王义桅:全球文明倡议,旨在解决三大问题
...,把西方现代化说成开创了唯一的人类现代文明,把文明古国说成是“死了的文明”或“静止的历史”。而其他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要否定传统文化,走西方化道路。事实上,传统文化是文明的滋养
2024-03-15 21:06:00
蒙古国的建立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尊严的影响
...巨大。而对于我国来说,近代以来最大的领土损失就是蒙古国的建立。蒙古国的建立,给我国带来三大损失,第三点最致命,最严重。中国古代是一个集合游牧文明以及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庞大帝国,
2023-12-25 15:36:00
共工新闻社国际传播中心携手复兴通讯社,共谱友好合作新篇
...耕耘,在维护华人、华侨切身利益的阵地上坚守,在传承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奋进,在传播中华文明的道路上疾行,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摇旗呐喊,为驻在国与中国的交流架桥铺路,付出诸多积极努力。
2025-04-07 21: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
大众网记者 张勇 刘涛 崔智琪 定陶报道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定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
2025-08-07 16:59:00
山河铭记|新四军武器匮乏 传奇女子变卖家私购3000支枪千里驰援
大皖新闻讯 新四军建立之初,一万多人的部队有枪的还不到一半人。这时,一名女子做出惊人举动,解决了新四军燃眉之急,这名女子就是叶挺将军夫人李秀文
2025-08-07 17:11:00
这张“脸”有戏|“薇约”屯堡·系列微短剧之二
六百年前,明朝数十万大军奉旨“调北征南”,从江淮流域跋涉至黔中腹地。他们以石筑城、以武戍边,将江南风物与军事智慧镌刻于贵州的喀斯特山峦之间
2025-08-07 18:22:00
龙云,原名龙治贞,1903年生,贵州省锦屏县人。1926年7月,龙云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三十师,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08-07 20:59:00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电影《731》宣布定档9月18日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2025-08-07 21:5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做个粮仓也是爱你的形状
在集安博物馆里,藏着一件超萌的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陶仓”,通高92厘米、底径24厘米,爱心“眼睛”千百年来凝视着时空,浑身上下都透着古早味的浪漫
2025-08-07 19:19:00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