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馆校协同 三维联动 创新历史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6-03 04: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王志强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3日 09版)

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馆校协同  三维联动  创新历史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为推动历史学师范专业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与教育实践三者有效联动,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2011年,海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与海南省博物馆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经过近13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以馆校协同育人为突破口,依托2024年度海南省教改重点项目《馆校协同,三维联动:历史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一定教研经验和实践成果,对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

开展志愿服务 弘扬地方文化

为传承与弘扬海南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011年,学校历史学专业组建朝阳历史宣讲队,与海南省博物馆共建“琼史钩沉”周末大学生历史文物讲解志愿服务项目(以下简称“‘琼史钩沉’项目”)。

项目服务队现有固定成员50余人,设队长1人、小组长4人。每到周末,各组在海南省博物馆艺术馆的三大基本陈列展厅、历史馆的两个专题陈列和非遗“四个一”陈列展厅,为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服务。经过10余年的发展,项目团队确定了“五定”志愿服务模式,即定岗,明确服务台、馆内各展厅等志愿服务岗位;定责,明确志愿服务不同岗位工作职责;定人,每年招募有志参与志愿服务的学院新生组成志愿者队伍;定班,将志愿者分为4个小组,轮流进馆开展讲解服务;定标,为志愿者开展专业讲解能力与讲解仪态专题培训,并分别设立笔试、口试,以明确标准考核志愿者专业水平。

多年来,项目团队平均每年服务40000余人次,累积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共开展常规讲解1000余场,大型公益活动20余场,进校园、进社区宣讲20余场。2016—2023年团队成员获年度“海南省博物馆优秀志愿者”47人次,2018年获“海南省最美文化志愿者”1人次,2024年获“全省博物馆讲解员大赛”志愿组赛道一等奖1项,2019年获“牵手历史——第十届中国博物馆优秀志愿者”1人次。团队荣获2015年“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8年“海南省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创建活动”提名奖、2019年“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20年“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入选海南省2018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

在“琼史钩沉”项目的示范引领下,更多社会志愿者和海南高校志愿团队纷纷加入海南省博物馆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创新教学实践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为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根据馆校合作协议,海南省博物馆委托历史文化学院开展考古遗址调查项目,并提供经费支持。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根据“海南史”“南海史导论”“史学田野调查:方法与实践”等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组建海南师范大学考古队,深入考古工作现场进行田野调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院与博物馆围绕馆校协同育人合作有关内容进行课题研究,获省教改重点项目1项、培育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相关教研论文4篇,完成调研报告2篇,相关成果构建了馆校协同育人模式在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效果评估评价机制,切实提升了双方的教研水平。同时,学院邀请博物馆的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创新创业实践周”实践课程、“互联网+”大赛备赛活动中,博物馆文创部的专业人员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进行专业辅导,结合丰富的文创经历与经验,指导学生申报相关项目,取得良好成效。

近年来,围绕党史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朝阳历史宣讲队团队成员参与了海南省博物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碧海丹心——解放海南岛文物史料展》等与“四史”教育相关的特展讲解工作,发挥省博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作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党史修养。

加强三维联动 推动协同育人

历史学专业实践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践及田野调查,综合实践主要指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等第二课堂相关活动,教育实践指师范专业所涵盖的见习、实习与研习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院秉持“弘毅明德、鉴古知今”的院训,充分聚焦师范类院校教学特色,以馆校协同作为切入点,探索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互融互促,有效推动历史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通过馆校协同,学院与博物馆为学生的专业实践与综合实践提供了重要实践平台。专业实践主要依托学科特色,开设富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围绕海南地域历史文化展开,为综合实践提供专业的知识、理论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服务项目等综合实践,有效提升了专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综合素质,夯实了师范类专业基本功,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对于教育实践的推动作用。5年来,学校历史学专业学生在“田家炳杯”等全国历史学本科生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5项。

学院着力推动专业实践、教育实践、综合实践实现有效联动,馆校协同育人机制雏形初现。同时,学院内部学工负责的综合实践(第二课堂)与教学部门负责的专业实践及教育实践也实现了深度协同,内部协同育人机制基本成形,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王志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3年宝安区“年度教师”王雪 以史明志 培育优秀时代新人
...、班主任,成长为高级教师、历史备课组长,宝安区高中历史学科兼职教研员,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师,王雪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她说,期待将时代活水引入学生世界,用好赓续
2023-08-21 06:16:00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邵滢报道 8月1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河南大学联合主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2023年教育部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
2023-08-21 01:34:00
贵师大在第九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小学教育和初中科学共11个学科,分为“初赛+决赛”两阶段,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微课、说课4个主要环
2024-01-09 15:03:00
地校融通 师范强教丨汉江师范学院:来这里,寻找属于你的未来!
...这里是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开设有历史学、旅游管理、行政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旅游管理1个专科专业,形成了本科与专科并举、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学院
2024-07-03 17:54:00
...才培养侧记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多年来坚持以历史学(师范)专业为基础,社会工作、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应用型专业为依托,积极推进专业内涵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专
2022-12-30 04:40:00
在时间的长河中,摆渡生命
...班历史教师吴恭芳吴恭芳,嘉峪关市第一中学历史教师、历史学科组长、市级兼职教研员。 2004年,吴恭芳老师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毕业,此后进入嘉峪关市第一中学任教。从教十九
2023-01-06 07:44:00
传承文化纽带 厚植情感认同
...壮族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立项,学校以历史学专业为主体,通过开设与侨务相关的系列课程,形成具有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并重的侨务人才培养体系。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4-04-28 17:23:00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形成卓越教师培养新路径一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形成学练结合新体系。依托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等7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
2023-06-30 09:06:00
我和菏泽教育这十年 ①| 归乡筑梦 守护初心
...归来 续写母校的教育篇章“张丁,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喜爱历史,热爱教学,潜心做事,自待花开。座右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近期老师表彰时,鄄城一中老师张丁在光荣
2024-11-29 19:08: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