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美育的应用价值与实施原则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18 05:33:00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各地区蕴含的独特文化和审美意味,留下了品类繁多的非遗文化。做好非遗文化传承和特色保护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使命,美育是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

作为独立学科的美育在近代出现,审美教育通过激发受众的审美热情和文化认同,有助于纠偏过分注重物质利益、日益精细的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帮助人们获得全面的人格发展。

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般被视为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的主要构成,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族文学,传统的美术、书法、舞蹈、音乐、曲艺、戏剧、表演和杂技,传统手工艺,传统口头文学及其载体语言,礼仪、节庆等传统民俗,传统武术和游艺、医药等。相比经典文艺作品,非遗文化及其物质载体深入现实生活,涵盖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和民族性文化价值,同时具有十分突出的审美特征。在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面临巨大挑战的今天,从美育角度扩展非遗文化的影响力,不失为切实可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育领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一是过程性、活形态展示直观视觉冲击力和真实审美体验。过程性是美育实践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回归美育的根本目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观者深入村镇、走街串巷,观看诸如地方戏、剪纸、葫芦雕刻等文艺表演或工艺品制作过程,能够全方位切身感受非遗独特的文化滋养和审美熏陶,受情感渲染和审美经验灌输,潜移默化地获得心理机能的和谐运动,进而提升精神境界和人格塑造的完满性。

二是情感性现场感受民间手工业制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品,如绣花鞋、布老虎、年画、风筝、剪纸、糖人、泥塑、过门笺,它们往往色彩艳丽、造型朴素并富有生活气息,且凝聚着非遗传承人多年耕耘的心血和技巧,让受众由衷感叹工艺水准的高超、形式美感的绝妙。在审美感受的过程中,情感深深地被触动,这种情感化的冲击力和审美记忆意味深远,促使受众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

三是增进受众的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认可度。非遗是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髓,受众通过了解特色非遗文化,感受小众文化的多样性魅力。受众在别具一格的非遗文化考察中获得情感触动、审美感知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加深对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正向评价,也就是在审美感知的带动下内在强化文化归属感。

四是全面性增强受众的民族文化审美认同。作为各族各地群众智慧的结晶,非遗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情趣、工艺水准和审美理想,受众通过赏心悦目的非遗文化体验,足以感受不同地方和民族的独特审美倾向,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审美认同,同时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自觉加入到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队伍当中。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育价值,有必要深化具体的实施原则,力求做到着重实地考察与实践,发挥属地优势、层层推进,同时要顺应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要求,真正将非遗的美育职能发挥到位。

一是深入生活,立足实践。美育是一种有组织的身心教育活动,但不能局限于教学上的理论教育,而是要落实到实际的活动发生现场,围绕观摩、学习和实操拓展相关活动。受众通过观摩各种工艺制作过程,并参与其中实地体察,能够准确体验非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获得形式感知和审美追求,从而在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获得情操陶冶。

二是发挥属地优势、逐层向周边辐射。通过属地范围内的非遗文化推广,让受众深入了解当地独特的传承和保护情况,感受独特的文化和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引领受众逐渐向周边辐射,进而扩大非遗文化的欣赏、考察范围,在跨区域、跨民俗中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三是顺应数智化传播的新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美育注重实地考察的同时,不应限于固态人际传播,而要适应数智时代的新需求,兼顾传播途径的创新发展。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互联网、社交媒体、虚拟现实、数字化展示等手段,以数字模式带给受众全新的展演形式和审美体验,从而将实地考察和虚拟再现结合起来,多层次、多方面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育应用价值而开展具体的教育实践,是让受众深入了解非遗内涵价值的有效途径,进而促使广大受众凝聚审美共识、构筑民族文化认同和增强文化自信,从而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秦洪亮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8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
2023-10-13 06:10:00
...综合人文素养,使美育达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见证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成果,涉及的领域很丰富,文化内涵很深厚,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也很高。非物质文
2024-05-24 03:14:00
...们打造美育中心的初衷。”当天,美育中心还聘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鼓词)代表性传承人、温州市鼓词研究会艺术顾问陈志雄等20余人为非遗导师。据悉,温州市首届高校“校园文化节
2023-12-20 14:18:00
塑造美好心灵 增强文化自信
...价值和艺术价值。“花儿”艺术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兰州大学立足西部独特的资源禀赋,建立了兰州大学西北花儿传承与实践基地。该基
2023-10-23 03:50:00
...讲座;结合越剧、临海剪纸、台州刺绣、台州乱弹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设了非遗体验系列活动。学院还积极推动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链接国内特色通识课程,实现学习共享,为学生提供丰富
2023-01-09 09:11:00
...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学校美育改革,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传统文化进校园,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水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育教学中得到传承和弘扬,开展
2023-08-30 09:20:00
...进一步提高。黑龙江,作为东北的重要省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丰富,具有鲜明的黑龙江民俗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把黑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育教育,不仅是对美育教育领域
2023-09-19 06:46:00
...州市求知小学的一大亮点,并在2008年被正式确认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那时起,求知小学开始了一段丰硕而丰富的教育旅程。2022年,该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精品数字教育课程,其
2024-08-04 06:48:00
...动创造美这一核心思想。学校先后获评“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等。(王湘林 杨章成)
2023-03-08 09:0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