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张家界日报
汪爱华:
扎根乡村37年,铺就学生幸福成长路
汪爱华,1966年10月出生,桑植县龙潭坪学校高级教师。1985年5月迈上三尺讲台,一直担任龙潭坪学校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从教37年来,汪爱华始终认真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爱心感染学生,以真诚感动家长,以热情点燃梦想。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次获得“教书育人标兵”“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
春风化雨,倾注师爱
汪爱华高度重视班级思想品德教育,班里学生凡行好事,她就会及时表扬鼓励,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凝聚力强。在学校每年组织的贺龙教育基金捐款活动中,班级学生踊跃捐款,奉献爱心,表现突出。
汪爱华任教的班级有20多名寄宿生,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她在生活上对这些学生照顾有加、关怀备至,利用休息时间给予学生陪伴,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曾有一名学生因家境艰苦,一年级时就在学校寄宿,且常因贫困而只能吃白米饭。汪爱华了解到这一情况,便亲自下厨炒菜带给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汪爱华一做就是整整6年!4年前,这名学生在自己的婚礼上无限感慨地对汪老师说:“当年,汪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汪爱华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倾注爱心、耐心、责任心,用爱书写高尚的师魂。
一丝不苟,竭尽师责
“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汪爱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演绎。
37年间,汪爱华期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对待工作,她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她所带的班级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屡获第一,获得家长由衷称赞:“汪老师班上的学生素质就是高!”
然而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导致汪爱华积劳成疾,不幸罹患额窦炎,经常性头痛欲呕且无法根治,尽管这样她从未落下一天课,每次都是课间吃药,然后微笑着走进课堂。在办公桌里,汪爱华悄悄藏了一瓶薄荷活络膏,头痛时擦一点儿可稍微缓解一下病情,疼痛剧烈时她会闭上眼睛强忍片刻,上课铃响便扶着椅子,起身向教室走去,有时候在课堂发作,她会倚在讲台,咬着牙坚持着,台下的学生发现了异常,才把她扶在椅子上,让她坐着把课讲完。
2014年暑假,汪爱华又被查出患上了附件畸胎瘤,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把手术定在开学之前,术后出院便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她时时刻刻想的是:“无论如何,我不能耽误学生的课啊!”
不偏不倚,潜心育人
在37年的班级管理中,汪爱华深知:班级管理事无巨细,需要班主任付出大量的心血,才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她始终认为:老师的职责不仅是在学生的头脑中打下知识的烙印,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心灵里点燃一根发亮的烛光。
“让每一个学生都出彩”这是汪爱华的信念,她从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对待潜能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鼓励为主,适度给予批评,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爱心换取他们的信任和信心,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业上,汪爱华亦付出极大耐心,无论严寒酷暑还是白天黑夜,都坚持一对一指导这些学生的学习,面对面批改他们的作业和试卷。在她的努力下,班级多名潜能生在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取得了全面进步,成功步入了名校的大门。很多学生回到学校看望汪老师,感激涕零地说:“没有汪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您是我感恩一辈子的人,是您铺就了我的幸福之路。”
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汪爱华的心底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37年来,她辛勤耕耘,用爱心、耐心和智慧,把梦想一点点变成现实!“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汪爱华从教心灵的真实写照。她把所有的情和爱,全部融入了大山深处的教育事业,用不变的真情在大山深处铸就了不朽的师魂。
来源:张家界市教育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8 11: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