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费志民
不久前整理故纸堆,发现一封高中同学唐君于一九八〇年八月二十一日写给我的信。信笺仅一页,主要是告知、询问彼此的高考录取情况,而最勾起我回忆的是其中一句:“兄七月二十七日广播站的文章甚善。”
被唐君誉为“甚善”的文章,是我投给县广播站的一篇题为《勤与思》的随笔,它缘起于刚结束的高考,算是我首次公开发表的处女作。
那年七月上旬参加完高考后,我回到乡下家中等待结果,脑海里总抹不去考场的一幕幕情景。语文试卷的最后一题是分值达四十分(总分一百分)的命题作文《读〈画蛋〉有感》,我写了篇议论文,论点为学习需要达芬奇画蛋那样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精神。出考场后一复盘,语文老师余先生当众称赞我审题贴切,这让我对语文成绩乃至高考前景充满了期待。
一天,我随手翻阅高中语文课本,当看到《荀子·劝学》时,忽若有所思,对照自己的高考作文,不由产生了一种重写的冲动。达芬奇画蛋,注重的是细致观察、准确描绘和反复实践,突出一个“勤”字。荀子也倡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及“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勤奋精神,同时又强调通过认真思考,尽可能多地掌握“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善假于物”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相比达芬奇的“勤”,荀子的“思”似乎更深了一层。我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不多时,便完成了一篇集读后感和考后感于一体的《勤与思》。读了几遍,我很满意,感觉弥补了高考作文的缺憾。晚饭时我边吃边听着有线广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写好了放着也是浪费,何不试着投投稿呢!于是,当晚我又细细修改了一遍,重新誊写好,第二天一早去镇上邮局寄给了县广播站。
稿件寄出后,我也没抱多大希望,但耳朵比平时更多地关注着家里的有线广播。一天正在做午饭时,我不经意间听到广播里飘来几句内容似曾相识的话,虽然只听了个尾巴就结束了,但我确定就是我的那篇文章,顿时十分激动。傍晚,我早早地坐在有线广播下听重播,果然,县广播站在学习节目的《思想火花》栏目中播出了我的《勤与思》,文章篇幅略有压缩,基本观点和论述都在。可是,让我感觉尴尬的是,播音员把我的名字念成了“黄志民”。想想也难怪,这么多年来,除了“黄志民”,我还多次被人称作“贾志民”或“曹志民”,这都是手写汉字时潦草惹的祸。
那个年代,有线广播是受众最广的公共传媒,家家户户每天都能听到。果然,高考上线后返校那天,包括唐君在内的好几位老师和同学都跟我提起县广播站播出我文章的事。收发室还给了我一个县广播站早就寄到学校的大信封,里面除了用稿通知、通讯员登记表,还有很多写作参考资料。虽然广播中和信件上出现的名字都是“黄志民”,但大家都认准了就是我,也许是对我的写作早已有所认可吧!这么一想,那几天的我还真有点“飘”。
时隔四十多年回想这篇《勤与思》,论述平庸、文字稚嫩,简直不堪重提。但是,作为因高考而写成并发表的处女作,它对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至今仍在延续,就如我一看见唐君的那句话就能记起一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7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