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德脑村民吴老号再也不怕过节了。“我们苗族习俗是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走动要送鸭子,如果家中兄弟姊妹多的话,那可要花不少钱呢。现在拎袋糍粑走亲戚,脚步都轻了。”
苗家人过节没有送礼负担了,得益于黔东南州黎平县口江乡与双江镇共同制定的《苗寨联合公约》。
口江乡德脑村,苗族传统婚嫁、节庆习俗在这里世代相传。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部分习俗逐渐异化,高价彩礼和铺张宴席成为村民沉重负担。2023年初,德脑村党支部书记左宗良带着“两委”班子遍访村民了解到:全村超九成村民渴望改变,盼着卸下“人情债”枷锁。
图为黎平县口江乡德脑村村干部向村民宣传《苗寨联合公约》。(欧柳艳 摄)
这事儿咋解决?还得看基层党组织挑大梁!德脑村“两委” 立马拉上邻近的口江乡、双江镇11个苗寨凑一块儿商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聊了8个多月,来来回回议了无数轮,最终敲定涵盖婚恋、节庆、未成年人保护等六大领域的《苗寨联合公约》。
“以‘婚俗减负’为突破口,直击痛点。”左宗良介绍,《公约》明确规定彩礼和婚宴规模,取消互赠十余只鸡鸭的旧俗,改为互赠糯米饭、糍粑等特色美食,既维系情谊,又大幅减轻经济压力。
为更好地宣传落实《公约》,口江乡组织各苗寨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履行“跨村合约”承诺书,党员干部在婚嫁事宜中以身作则,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同时,积极向身边的亲属、朋友和群众宣传“跨村合约”中的文明婚俗、文明节庆理念,主动劝导、制止高价彩礼等不良行为。
苗寨新风尚有了明明白白的规矩,大伙儿心里亮堂。“以前,年轻人悔婚要承担高额赔偿,现在按《公约》处理,婚恋自由,不强求。”德脑村村民石达琼说。
机制有了,如何在长效化上做文章?口江乡、双江镇有妙招。各村里实行监督执行机制,推选3到5名群众认可度高的老村干、老党员成立“执行委员会”,乡村两级党组织对执行委员会工作进行指导,让执行委员会甩开膀子干。建立健全“红黑榜”管理机制,将《苗寨联合公约》的六个方面内容纳入榜单评定标准,对表现优秀的张榜表扬,对违反公约规定的进行公示劝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节俭过节、文明过节。省下的银钱怎么花?德脑村将节省下来的节庆开支用于组建村歌队、修缮村寨设施、设立“励志奖学金”。最直观的是村民“钱袋子”,往年被“人情债”啃掉的五六千元降至四五百元,还能给家里多添几头牛犊。
“移风易俗既减轻负担,又转变观念,培育文明新风。我们借助村规民约开展联合治理,村民配合度高,苗寨更和谐了。”左宗良说,近一年来,因婚恋、节庆产生的纠纷归零。
从被动遵循到主动拥护,一纸公约打破了千年旧习,让古老苗寨轻盈融入现代文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9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