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男性乳腺癌基因组首次被解码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12 16: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3月12日报道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3月9日报道,男性也可能患乳腺癌,尤其是60至70岁的男性。尽管这仅占每年发生的所有乳腺癌病例的不到1%,但其发病率有所增加。

由出生在哥伦比亚的病理学家和科学家胡安·米格尔·莫斯克拉领导的团队,其中包括马吉德·阿萨德和美国康奈尔大学韦尔医学院的其他同事,首次实现了对男性乳腺癌全基因组的测序分析。

莫斯克拉博士在接受本网站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的结果是一项进步,在未来“可能有助于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并开发个性化治疗”。

该研究发表在《现代病理学》杂志上。

在此之前,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患有乳腺癌的女性身上。但据了解,在过去40年里,这种肿瘤在男性中的发病率增长速度比在女性中快得多。

此外,大多数男性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风险。这种情况导致他们往往在更晚期才被诊断出来,这意味着治疗效果更差。

莫斯克拉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对10名患者的肿瘤DNA和种系DNA做了全景分析。他们发现了可能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基因突变和分子谱。

研究人员在几种已知会促进癌症发展的基因中发现了突变。他们还确定了影响另外五种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的结构变异(基因组中DNA断裂和重新排列的地方)。

这项研究中有两名参与者的BRCA2基因存在变异,这会影响DNA的修复,这是引发乳腺癌的常见原因。

在一个由18个额外肿瘤样本组成的扩展研究小组中,研究人员发现,约21%的肿瘤具有10至20个过量的FGFR1基因拷贝,该基因与一些患有乳腺癌的女性的耐药肿瘤有关,而且已经是靶向治疗的一个目标。

莫斯克拉博士在与本网站的对话中表示:“一个有希望的方面是,针对这10名男性中的8人身上发现的基因变异,已经有抗癌疗法。这意味着男性乳腺肿瘤的新治疗途径正在开辟。”

例如,免疫治疗药物和PARP抑制剂可能对存在BRCA2基因变异和大量肿瘤突变的男性有效。

研究认为,引发癌症的NTRK1基因重排,可能会对被称为“激酶抑制剂”的药物产生反应。此外,研究中发现的基因突变可能会促成新的靶向疗法的发现。

美国哈佛大学附属的戴纳-法伯癌症研究所乳腺肿瘤学中心研究员、阿根廷科学家何塞·巴勃罗·莱昂内在接受本网站采访时表示,男性乳腺癌基因组解码研究“非常重要”。

深入研究男性乳腺癌“将使我们能够了解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最佳方法。事实上,男性乳腺癌历来是根据对女性乳腺癌的已知疗法来治疗的,但这可能不是最合适的”。

研究男性乳腺癌的莱昂内博士虽然没有参与这项发表在《现代病理学》上的研究,但他指出,研究结果很引人关注,“因为研究人员分析了男性乳腺癌的基因组,以观察它的组成如何以及它与女性乳腺癌的差异有哪些”。

基因组被解码后,莱昂内博士表示,现在“需要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相关研究,以验证结果并继续沿着这条发现之路前进”。

大约95%患有乳腺肿瘤的男性所患的类型为“激素受体阳性癌症”。

莱昂内博士与来自阿根廷研究机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耶鲁大学癌症中心的同事们最近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卷》月刊上发表了另一项研究,各团队在其中评估了乳腺肿瘤在20年中的特异性死亡风险。

他们对近3000名患有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1期、2期和3期的男性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评估了初次诊断20年后乳腺癌的死亡风险。

他表示:“我们发现,男性在初次诊断后20年内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很高,并且依传统的临床和病理因素的不同而变化,例如检测时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和肿瘤分级。”

尽管研究中描述的20年死亡风险与在女性乳腺癌中观察到的相似,但研究表明,这种风险在男性和女性当中的分布是不同的。

莱昂内强调:“男性和女性死亡风险的第一个高峰都出现在初次诊断后5年左右。然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患有乳腺癌的男性在初次诊断后11至12年左右会出现第二个死亡风险高峰,而女性不会出现这个高峰。”(编译/苏佳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2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9岁女子癌症末期命悬一线,原因是这种先天基因突变,恶性程度高
...多的抑癌基因每时每刻的进行检测和修复DNA损伤,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BRCA1/2基因就是主要参与DNA损伤的修复和转录的调控
2023-09-20 11:34:00
乳腺癌新药获批上市,臻和精准检测PIK3CA突变助力患者治疗新希望
...乳腺癌中占比达30%-40%[2]。同时有研究数据显示,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西方人群的乳腺癌患者比较,中国乳腺癌患者PIK3CA突变的发生率更高
2025-03-27 14:18:00
爱康集团“粉红守护·翼动香江”2023年度公益盛典上演
...HPV感染者,检测发现HPV病毒的DNA片段整合到了人体自身的基因组中的比例约为10%。而研究表明HPV病毒的DNA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事件
2023-10-20 22:41:00
...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余科达教授研究团队基于中国乳腺癌基因组图谱(CBCGA,351例)队列,以既往多个大型肿瘤学研究项目作为验证队列开展免疫亚型研究。结果发现,“腔面型”乳腺癌
2024-11-18 21:38:00
抗击癌症的最新进展有哪些
...国剑桥大学参与的一项研究分析了1.2万多名癌症患者的全基因组序列,这使研究人员能检测到与癌症相关的DNA突变特征,发现致癌因素的线索。研究人员表示,识别DNA突变特征很重要,
2024-02-05 01:39:00
“最毒乳腺癌”治疗研究获突破
...的随机对照伞形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基于患者分子亚型和基因组标志物,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或免疫疗法的精准治疗新疗法,可显著延长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毒性可控。这有助
2024-01-25 07:26:00
豫北医学院生育力重点保存实验室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 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3. 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4.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2025-07-24 16:03:00
科学家打造空间转录组分析新工具,能整合不同患者的空间数据
...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往往只能测量有限的基因数量;全基因组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其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同时,全基因组空间转录组的测序技术,往往无法针对单个细胞类型进行评估,比如无
2024-03-28 10:44:00
南京女子十八年患了五种癌症 医生推测:她得了一种容易患癌的罕见病
...内一个非常重要的抑癌基因,也被称为“守护基因”或“基因组的守门人”,在细胞中起到监测和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的作用。TP53基因的突变或变异可能会导致失去对肿瘤细胞的抑制能力,增加
2023-09-16 09:0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服务台|预防流感,这些要注意
天气转凉,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逐渐进入高发季节。省疾控中心病毒病防治所主任医师李岩提醒,流感多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于发病3至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
2025-11-10 08:25:00
眼睛越揉越痒 怎么破
对于广大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而言,秋季是一场“噩梦”。眼睛有时奇痒难耐、红肿刺激、泪流满面,越揉越痒,常伴随着过敏性鼻炎
2025-11-10 10:38:00
科学管理妊娠期糖尿病,守护母婴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存在潜在威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治疗,我们完全有能力降低这种风险,确保母婴平安。本文详细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的科学管理方法
2025-11-10 07:03:00
感冒发烧时中医为什么强调要“忌口”?
感冒发烧时,家里长辈总会反复叮嘱“别吃生冷”“忌油腻辛辣”,这看似是老经验,实则蕴含着中医的诊疗智慧。在中医理论中,忌口并非简单的“饮食限制”
2025-11-10 07:03:00
胸口痛就是心绞痛?这5种“伪心绞痛”症状千万别忽视!
胸口疼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许多人一旦胸口痛,第一时间就是怀疑自己患上心绞痛。虽然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威胁心血管健康的疾病
2025-11-10 07:03:00
偏头痛发作时,按压这些穴位能缓解
偏头痛发作时常伴随剧烈的搏动性头痛、恶心、畏光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除药物治疗外,中医穴位按压因简便易行、操作安全
2025-11-10 07:03:00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控压,为何还要调理脾胃?
高血压是极为常见的慢性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西药来控制血压,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在中医治疗理念中
2025-11-10 07:03:00
央媒看太原|央视报道太原市民立冬喝“头脑”
11月7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 今日立冬来一碗“头脑”暖身》为题,报道了进入冬季,天气渐冷,太原市民喝“头脑”御寒
2025-11-10 07:20:00
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症
如今,肥胖已不再是单纯的“体型问题”,而是公认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体态美观,更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
2025-11-08 05:24:00
从了解症状到有效预防掌握肺炎防治知识
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对人们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乡镇地区。因此,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肺炎防治知识水平
2025-11-08 05:24:00
胃溃疡,你真的了解吗?
“一饿就胃疼,吃点东西就缓解”“饭后半小时胃隐隐作痛”,很多人有此经历,却以为是“胃炎”或“吃错东西”,随便吃胃药应付
2025-11-08 05:24:00
重症肺炎的“隐形杀手”如何打破免疫防线
重症肺炎是重症医学科(ICU)最棘手的挑战之一。当普通肺炎突破人体免疫防线,发展为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时,这场与病原体的“战争”便进入了最危险的阶段
2025-11-08 05:24:00
拔罐养生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拔罐是流传千年的中医养生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温和调理的特点,但是很多人忽视护理细节,没达到养生效果,引发皮肤损伤、邪气入侵等问题
2025-11-08 05:24:00
深呼吸真的能减压吗?科学原理揭秘
面对堆积的事务、突发的挑战,不少人会下意识地叹口气或做几次深呼吸,随后便感觉紧绷的神经稍有舒缓。但也有人疑惑:这不过是简单的呼吸动作
2025-11-08 05:24:00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常见病因与诊疗进展:聚焦扁桃体与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认知功能及心血管健康。其中,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引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最主要病因
2025-11-08 05: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