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特稿:中国何以成为创新大国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21 21:32:00 来源:杭州网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特稿:中国何以成为创新大国

新华社记者张晓茹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机遇与挑战。

创新,是破局开路的利器,点亮面向未来的希望。从中国空间站筑梦苍穹到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从高铁飞驰神州大地到5G连通大江南北……近年来,中国一批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正如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所说,中国加快创新发展,对中国有利、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对世界有利。

激活创新体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先人们早就提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凭借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闻名世界,在天文、医学、农学等多领域成就硕果累累,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围绕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奠基之举、长远之策,推动我国向着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科技创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明确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新时代中国的科技创新步伐有力而稳健。

中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发展。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说,中国目前在44项“关键技术”中的37项处于领先地位,涉及太空探索、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

今年5月最新发布的自然指数显示,中国作者在2022年对高质量自然科学研究做出了最大贡献,在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份额首次排名第一,超过美国。

此前在谈到中国科研之所以不断取得进展的原因时,英国《自然》杂志总编辑玛格达莱娜·斯基珀表示,中国对科研的长期持续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大力发展教育等是重要因素。

培育创新人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而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从劳动力要素看,中国有8.8亿劳动年龄人口,人口平均年龄达38.8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2.4亿。2021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9年,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中国人力资源的新优势正在显现。

2022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提出,国家加快战略人才力量建设,优化科学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完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等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发现、引进、使用和评价机制。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为572万人年(人数同工作年数乘积的总和),是2012年的1.8倍,稳居世界第一,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由2012年的43人年提高到77人年。中国内地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从2014年的111人次增长到2022年的1169人次。

培育创新沃土

中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力发动机单台试车时长创新纪录,“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创新驱动下,一系列“大国重器”惊艳亮相,多项超级工程稳步推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也显示,2021年中国有效专利数量排名全球第一。美国彭博社发表评论说,中国近十年来一直专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这些高技术领域正为中国经济创造更多更高的价值。

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傅晓岚表示,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使中国走出了有特色的创新之路,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过去十年,中国在很多创新行业和领域实现了突破,人工智能、航天技术、深海探索和新能源科技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助力非洲实现粮食自足,中企承建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为当地人民生活铺就幸福路……科学跨越国界,中国正与世界共享科技创新。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关键靠创新,根本靠创新。面向未来,中国将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沿着创新驱动的大道不断进发,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留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1 2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电(尹倩芸)回望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正引领中国车市持续跨越。在年中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后,2024年末又传来消息: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
2024-12-17 20:31:00
“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成为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省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2025-03-08 08:07:00
(年终特稿)从2023高燃时刻感知中国航天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从2023高燃时刻感知中国航天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2023年已行至尾声,中国航天仍保持高密度发射。 回望这一年,从开启新篇的中国空
2023-12-28 16:19: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开罗6月29日电 特稿:交相辉映 共赴未来——续写中国与中东国家文明交流新篇章新华社记者中国和中东国家都是璀璨文明的发源地。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把相隔遥远的
2023-06-30 17:44:00
中新网北京12月19日电 题:中国民营企业出海现新趋势作者 王梦瑶“现在中国电动三轮车在海外确实很火。”近日,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举办的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培
2024-12-19 20:31:00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 刘育英)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高端医疗装备......2024年,中国制造新赛道新领域热点频出。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试点,从技术攻关到场景
2024-12-21 19:11: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布鲁塞尔/杭州12月21日电 特稿:“期待尽快前往中国实地考察”——欧洲欢迎中国商务代表团密集造访新华社记者单玮怡近期,欧洲多国密集接待中国多个省市的商务代
2022-12-21 15:30:00
向着世界经济的大海,逐浪前行(年终特稿·出海①)
...内工作。 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摄即日起,本报推出“年终特稿·出海”专栏,聚焦2024年中国“出海”的新变化,展现在世界经济大海中逐浪前行的中国。——编 者2024年的中国,
2024-12-12 05:37:00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中国民营经济2024:在变局中展现发展韧性中新社记者 陈建新12月19日至21日,一场高规格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专题研讨班在北京举行,中央财办等五部门
2024-12-26 12:3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两台到158台、5亩到20万亩|从一个农机合作社看毕节市农业机械化发展
秋收一到,找杜苏林得“追着农机跑”。历经几次跑空后,10月6日中午,记者终于在黔西市金碧镇新兰村的一块玉米地里见到了这位大忙人
2025-10-07 22:24:00
2025国缘V3济南国际网球公开赛盛大开幕 泉城再迎国际体育盛事
鲁网10月7日讯泉涌济南,盛事如约。10月5日,2025国缘V3济南国际网球公开赛在济南奥体中心网球馆正式启幕。作为济南市体育赛事版图中的重要一环
2025-10-07 15:42:00
大皖新闻讯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安徽省高速公路迎来出行高峰。为保障群众安全、便捷、舒心出行,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执法人员坚守一线
2025-10-07 15:50:00
金秋送爽,好礼如雨!邮储信用卡青岛分行气球雨惊喜派对引爆李沧万达
鲁网10月7日讯(记者 刘伊雪)金秋十月,双节同庆。10月6日,邮储银行青岛分行在李沧万达中庭打造的“周六5折 天天立减 气球雨惊喜派对”迎来高潮时刻
2025-10-07 16:17:00
平乡县入户慰问+志愿服务暖人心
河北新闻网讯(王雪峰、胡树栲、杨晓波)秋阳和煦,丹桂飘香。双节期间,平乡县委社会工作部携手平乡高盛老兵志愿服务队,带着满满的关怀与节日的祝福
2025-10-07 16:19:00
10月7日12时许,记者从高速长春分局获悉,受返程高峰影响,长春北(亚泰大街)收费站出口当前车流量极大,车辆通行缓慢,为避免耽误您的行程,提醒计划从此站驶出的司机朋友,及时调整路
2025-10-07 13:01:00
向海展新翼\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外观设计充满闽南特色。从空中俯瞰,它的屋檐就像三重波浪形的飞檐,既像闽南传统的大厝,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鹭
2025-10-07 08:00:00
【厦门之美】一城月色映团圆
2025“厦门中山路·最美中秋月”活动中,“月兔呈祥·国庆同心”打卡展示美陈装置吸引市民游客争相合影。(记者 陈立新 摄)昨日18时22分
2025-10-07 08: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数据显示,假期前五日,全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3.7%,重点旅游街区游客量同比增长69
2025-10-07 08:00:00
省能源局近日公布第三季度新型储能项目库调整清单。新增入库项目中有3个项目在太原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能源消纳问题,也有利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025-10-07 06:22:00
10月5日,市城乡管理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节假日环境卫生保障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城六区、省综改示范区、市环卫中心
2025-10-07 06:53: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佳节情意浓,神州共欢庆。一场场以“党群同心、月圆情浓”为主题的中秋活动,在阳曲县高村乡各村党群服务中心
2025-10-07 06:54:00
记者走基层丨西藏阿里地区:同赏边关月 共话家国情
10月6日晚,河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中秋茶话联欢会在工作队驻地举行。图为援藏队员正在观看节目。 河北日报记者 赵瑞雪摄10月6日
2025-10-07 07:42:00
首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名单公布我省5家园区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入选园区在应急通信与指挥、工程抢险救援、矿山专用安全生产装备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日前
2025-10-07 07:42:00
在沙河市白塔镇栾卸村,万亩林海层林尽染,景观水系潺潺流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尽享乡村惬意慢时光。拍摄丨赵永辉、张智制作丨吴晓萌
2025-10-07 07: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