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静
10月19日,南京广电集团出品的电视剧《依依向北风》正式在央视8套黄金档播出。酷云实时数据显示,该剧首集峰值收视率直接突破3%,稳坐全平台收视榜首。
一部看似“小众”的知青剧,为何能收获如此高的热度?《依依向北风》最打动人的是对知青生活的真实还原,展现了知青们在乡村的冲突与成长、回城后的人生抉择、岁月变迁中的感慨。剧作自身的“接地气”与“懂观众”,成了收视率的加分项。许多情节唤起了观众的时代记忆点,瞬间就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镜头扫过,全是“回忆杀”
第一集刚开场,层峦叠嶂的紫金山轮廓就出现在观众眼前,盛雪竹骑着二八自行车一路从梧桐路上走过,那些具有年代感的建筑街景,恰是老南京的标配景致,让南京人一眼认出“这是当年的模样”。
土生土长的老南京张阿姨说,听说浦厂医院要拍剧,她特意去围观了两天。“那天看到演员穿着蓝布褂子,骑着二八自行车从医院门口经过,瞬间想起我年轻时的样子!”
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生也在剧里找到了“母校彩蛋”:“学校的梧桐路、老食堂都拍进去了,以后跟外地朋友炫耀有新素材了!”
剧中的南京元素从不是简单的背景板:六合冶山老厂房的锈迹里藏着工业记忆,江宁云台山村落的砖瓦沾着烟火气,南京农业大学校园的梧桐叶落在自行车筐里,与编剧笔下的场景分毫不差,这些都让南京观众直呼“细节太顶了”。
弹幕里的共鸣: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开播两集,弹幕早已被南京观众的“认亲现场”填满。“我天天路过的地方,原来脚底下踩着他们的‘1980’”“我们学校那条路取景真的很有年代感”“墙面的标语、做旧的公交车,比老照片还鲜活!”
剧情里的故事更让人共情:盛雪竹为正义举报知青办主任,哪怕蹲拘留所也不妥协;俞乐山帮她找线索时的机智,像极了老一辈南京人“讲义气”的模样。有网友说:“爸妈看剧时不停念叨,这就是他们当年的日子,连吵架的腔调都一样!”
“超级片场”再出佳作,剧旅融合要火了
这部“宁产剧”能这么懂南京,离不开剧组的用心,这部剧的南京基因从一开始就刻得很深。导演武洪武笑称,自己的名字与南京洪武路的缘分,早就注定要在这里讲故事。260个取景地串联起的不仅是剧情,更是南京的城市记忆,剧中处处展现了南京别样的风土人情,场景还原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京的大街小巷,尽显金陵烟火气。
《依依向北风》不只是影视佳作,更像一本南京文旅指南。以后外地朋友来玩,除了夫子庙、中山陵,还能跟着剧情打卡:“这是盛雪竹走过的梧桐路,那是俞乐山奋斗过的老厂房。”正如弹幕里说的:“这部剧把南京的魂糅进了故事里,越看越爱这座城。”
南京厚重的文脉、秀美的风光和浓郁的市井风情每每“圈粉”观众,南京,早已是公认的“超级片场”。据南京电影协会数据,5年间有110个剧组来此取景,《金陵十三钗》《大江大河》等影视作品里,都藏着南京的身影。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南京还登顶国内文旅消费TOP10目的地城市榜首,而《依依向北风》的热播,说不定会掀起新一轮“跟着剧集游南京”的热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1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