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奶奶去世,把财产平分给三个儿女,我爸却说:这不对,重分一下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9-27 04:10:00 来源:缘之心

“这不行!”我爸一拍桌子,震得茶杯都跳了起来,“妈的遗产,凭什么不给大嫂一份?”

客厅里顿时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大姑和小姑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应。大妈坐在角落里,低着头一言不发。

“爸,你冷静点。”我试图让我爸冷静下来,“这可是奶奶的遗愿啊。”

“遗愿?”我爸冷笑一声,“一个不公平的遗愿,就该被打破!”

奶奶去世,把财产平分给三个儿女,我爸却说:这不对,重分一下

他转向大妈:“大嫂,这些年你照顾妈,付出最多。你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

大妈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不用了……我……我不能要……”

我爸坚定地说:“必须要!我们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今天,我们就重新分配遗产!”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我知道,一场关于亲情、道德与公平的激烈讨论即将展开。

我叫张小明,今年31岁。作为这个家庭中的第三代,我见证了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而今天,我要讲述的是我父亲的故事,一个关于责任、爱与宽恕的故事。

奶奶去世,把财产平分给三个儿女,我爸却说:这不对,重分一下

我父亲张国强,1969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候,爷爷奶奶生养了四个孩子:大伯、我爸、大姑和小姑。

家里条件很差,爷爷是个木匠,奶奶在生产队干活。为了养活一大家子,大伯在读到三年级时就辍学了,开始帮爷爷奶奶干活贴补家用。我爸常说,小时候能吃上一顿肉,就跟过年一样高兴。

大伯的付出是这个家庭的支柱。他不仅承担了大部分的农活,还跟着爷爷学习木工技艺。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完农活后还要去帮爷爷做木工活。晚上回家,常常累得连饭都吃不下。

奶奶去世,把财产平分给三个儿女,我爸却说:这不对,重分一下

“你大伯啊,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爸每次提起大伯,眼里都会闪着泪光,“要不是他,我和你两个姑姑可能都没机会上学。他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个家。”

大伯不仅勤劳,还特别懂事。家里条件艰苦,但他从不抱怨。每次爷爷奶奶给他买新衣服,他总是说:“我不用新的,给弟弟妹妹们买吧。”

就这样,他一件旧衣服常常穿好几年。

正是因为大伯的无私付出,我爸和两个姑姑才有机会继续上学。我爸经常感慨:“如果不是大哥,我可能现在还在田里刨地呢。”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和好人开玩笑。在我堂妹4岁那年,大伯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

奶奶去世,把财产平分给三个儿女,我爸却说:这不对,重分一下

那时候我才7岁,对这件事没什么印象。但从家里人的只言片语中,我拼凑出了事情的经过。

那是个阴雨绵绵的夏天,大伯去镇上帮人修房子。谁知道脚手架突然倒塌,大伯从高处摔下来,当场就没了呼吸。这个噩耗像晴天霹雳一样击中了整个家庭。

大妈悲痛欲绝,但她没有像很多人预料的那样改嫁。相反,她选择留下来,独自抚养年幼的堂妹。这个决定,在当时的农村是多么不容易啊。

“你大妈是个坚强的女人,”我爸常这么评价她,“能熬过那段日子,真不容易。”

奶奶去世,把财产平分给三个儿女,我爸却说:这不对,重分一下

大妈不仅要照顾年幼的女儿,还要种地、做工贴补家用。村里人都说她是个“女强人”。即便生活艰难,她也从未向家里伸手要过一分钱。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赏大妈的选择。奶奶就对大妈很不满意。

“你说她是不是克夫?”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奶奶和邻居阿姨嘀咕,“要不然我儿子怎么会死得那么早?”

这种偏见,在农村并不少见。尽管大妈尽心尽力照顾堂妹,但在奶奶眼里,她始终是个“扫把星”。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爸和姑姑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只有大妈和堂妹还留在老家。每逢过年过节,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但我总能感受到大妈和奶奶之间那种微妙的疏离。

奶奶去世,把财产平分给三个儿女,我爸却说:这不对,重分一下

五年前,爷爷去世了。我们全家人聚在一起,商量奶奶养老的事。

“要不,把妈接到城里来吧?”我爸提议,“轮流照顾,也能让妈享享清福。”

但奶奶坚决不同意:“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这老屋里过完下半辈子。”

最后,是大妈主动提出要回老家照顾奶奶。

“我一个人也没什么事,回去照顾妈正好。”大妈说。

就这样,大妈带着堂妹搬回了老家,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照料生活。这个决定,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和感动。

奶奶去世,把财产平分给三个儿女,我爸却说:这不对,重分一下

这五年里,大妈的孝敬和付出是有目共睹的。每天早上五点多,她就起床给奶奶熬药。然后准备早餐,喂奶奶吃药。

白天,她要忙着种地、喂鸡,还要照顾奶奶的起居。晚上,她还要给奶奶洗脚、按摩。

我们经常回老家看望奶奶和大妈。每次回去,都能看到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奶奶的衣服也洗得一尘不染。大妈总是笑呵呵地招呼我们,仿佛照顾奶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大嫂,你太辛苦了。”我爸每次都心疼地说。

但大妈总是笑着摆摆手:“不辛苦,照顾妈是我应该做的。”

奶奶去世,把财产平分给三个儿女,我爸却说:这不对,重分一下

然而,奶奶对大妈的态度却始终冷淡。即便大妈照顾得再周到,奶奶也很少有一句暖心的话。有时候我都忍不住想替大妈抱不平,但每次看到大妈那宽容的笑容,我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大妈的孝心不仅体现在日常照料上,更体现在她对奶奶情绪的包容上。奶奶年纪大了,脾气越发古怪。有时候无缘无故就发脾气,甚至还会骂大妈。但大妈从不还口,总是笑呵呵地哄着奶奶。

有一次,我偷偷问大妈:“大妈,你不觉得委屈吗?”

大妈却说:“有什么委屈的?妈年纪大了,我们做儿女的多担待点是应该的。再说了,你大伯在世的时候,对我多好啊。现在我照顾妈,也是报答他的恩情。”

听到这番话,我心里既感动又惭愧。大妈的胸怀,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自愧不如。

奶奶去世,把财产平分给三个儿女,我爸却说:这不对,重分一下

直到今年春节,奶奶突然病倒了。我们全家人又一次聚在了老家。看着躺在床上的奶奶,我们都知道,她的时间不多了。

在弥留之际,奶奶叫来了公证处的人,立下了遗嘱。

“我的存款和房子,平分给国强、大丫和小妹。”奶奶有气无力地说。

我们都愣住了。在场的人里,唯独没有提到大妈的名字。

“妈,大嫂这些年照顾您,您怎么能……”我爸刚要说话,就被奶奶打断了。

“我的决定,你们别管。”奶奶固执地说。

就这样,奶奶带着对大妈的偏见离开了人世。而今天,我们就是为了执行这份遗嘱而聚在这里。

奶奶去世,把财产平分给三个儿女,我爸却说:这不对,重分一下

“不行,绝对不行!”我爸再次重申,“大嫂这些年的付出,不能就这么被忽视了。”

大姑和小姑对视一眼,然后点了点头:“我们同意重新分配。”

大妈却坚持不肯接受:“这是妈的心意,我不能要。再说了,我照顾妈是应该的,不图回报。”

我爸走到大妈面前,郑重其事地说:“大嫂,你听我说。咱们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些年,你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如果我们接受这份不公平的遗嘱,那才是对不起大哥在天之灵。”

说着,我爸拿出一张纸:“我们重新分配。房子和存款平分成四份,一家一份。”

大妈听到这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如雨下。

我爸继续说:“大嫂,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是你的亲人。要是小雨以后嫁人,被婆家人欺负了,一定要找我。我张国强说到做到!”

这一刻,我看到了大妈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被认可、被接纳的喜悦,是多年委屈终于得到释放的欣慰。

我站在一旁,看着这温情的一幕,心中充满了敬意。我为有这样一个正直、有担当的父亲而骄傲。同时,我也为大妈的无私付出感到深深的敬佩。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选择冷漠,有些人选择计较。但我父亲选择了宽容和正义,大妈选择了无私和奉献。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什么是家人。

这一天,我们不仅仅是在分配遗产,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互帮互助、患难与共的家庭精神。这种精神,是大伯用生命铸就的,是大妈用行动传承的,也是我父亲用决定延续的。

走出老屋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阳光洒在院子里,仿佛给这个有着复杂历史的家庭镀上了一层金色。我知道,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家庭将变得更加紧密、更加温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退休金6千存款80万,我花钱雇女儿照顾老伴工资日结,还有奖金
...生活节俭,年轻时李大爷在煤矿挣工资,李大妈领着四个儿女在家里种十几亩地,还养猪养鸡,收入不少。那些年,李大爷的退休金贴补给了儿子家不少钱。每到播种季节,儿子家买化肥买种子的时
2023-05-11 12:39:00
“以后,3家轮流照顾妈”爸爸宣布决定后,妈笑了,奶奶却哭了
...一切似乎注定了一场家庭的矛盾和不安。4.那些只有依赖儿女保护自己才能免受欺负的女性,着实令人感到义愤填膺。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曾写道:要懂得爱护自己,不要将你全部的热情
2024-01-06 06:09:00
奶奶去世留下30万,大家打算平分,大妈却要我爸放弃:你又没儿子
我站在奶奶家的客厅里,窗外阴沉的天空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奶奶刚刚下葬,家里的亲戚们聚在一起商议遗产分配的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让人喘不过气来。大伯清了清嗓子,打破
2024-09-28 21:51:00
其实,父母和孩子相处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就把自己的收入还有自己和老伴所有的家底都告诉了一双儿女。没想到,儿女在得知后,三番五次地找张奶奶要钱,不是要买车就是生病要钱。每次张奶奶不想给的时候,儿女就会对张奶奶进行道德
2023-06-14 17:45:00
合肥9旬“豆芽奶奶”不慎摔伤右手骨折,儿女们轮流照顾
...安晚报》,上面刊登着受助女童信息。 摔伤右手骨折,儿女轮流照顾截至目前,刘运英已经帮助100多位孩子重返校园,她的举动带动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孙辈们接力。家人对刘运英捐资
2025-05-10 19:35:00
60岁后,不管怎么样,这几件糊涂事尽量少做,晚年生活基本无忧
...做,晚年生活基本无忧。01别把自己的钱物一股脑都交给儿女人这一辈子,鲜少有为自己活的时候。年轻时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和孩子的身上。抚育孩子,是成年人
2022-12-21 20:31:00
我独自住了一次院后,让我发现不依靠儿女的晚年生活有多爽
78岁的李秀兰的生活一直以来都是平淡而安稳的,她住在老城区的一栋老式居民楼里。每天清晨,李秀兰都会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回来后为自己做一顿简单的早餐。她的三个子女都成家立业了,平时
2024-06-14 14:20:00
儿媳和女儿同时生孩子,我去照顾女儿月子,儿媳:孩子没有奶奶
...转,她坚决的说道:“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孩子没有奶奶!”王大妈站在那里,无言以对。她看着怀中的孙子,心中充满了愧疚。她意识到,自己的一次选择,不仅伤害了儿媳的心,也可能影响
2024-02-18 20:05:00
千万大妈哽咽!39岁男网红秀才一夜封神,其魅力何在?
...思维。在家庭角色分工中,父母是家里的长者,他们培养儿女、照顾儿女,一直在充当给予者的身份。这样的身份会有一种责任感,让他们更多地关注儿女的需求。他们经常忽略自己的需求,更不会
2023-09-12 15:13: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回响丨义立天地
何为“义”?是流淌在人间街巷的不灭血脉是危难时刻千万双无畏伸出的手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人却在危难瞬间用血肉之躯筑起“义立天地”的丰碑点击视频看这份穿越千年光阴的赤诚在今日的山河依然灼
2025-08-12 15:17:00
青春实践派|“十元茶馆”:贵州“避暑茶”里的甜美爱情
“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是我们前世种下的花朵。你为我花开,我为你花落……”夏日的贵州,推开窗便是满眼绿意,凉风习习。在贵阳市南明区青云市集
2025-08-12 15:31:00
带妈妈照片进考场的男孩收到录取通知书 父亲:孩子带着通知书去妈妈墓前告慰
大皖新闻讯 今年高考期间,江西上饶一名男孩带着妈妈的遗照进考场参加考试,考试结束后他直奔妈妈的墓前悼念,感动了很多人。8月12日
2025-08-12 18:23:00
安徽“玉米阿姨”跳海救人后续:有了固定摊位,开直播遭遇“黑粉”攻击
大皖新闻讯 7月7日,在山东青岛,一名女生不慎坠海。危急关头,在附近摆摊卖玉米的57岁安徽女子刘玉荣奋不顾身,跳海施救
2025-08-12 22:24:00
· 韩国人以为沈佳润是财阀千金
韩国网友误以为沈佳润是财阀千金,因其父亲艺名小沈阳与辽宁省会沈阳市同名,推断其家族拥有“城市命名特权”,网友:小沈阳的成名作还是《不差钱》。
2025-08-12 19:54:00
法援案例丨一纸公证起风波,法援助力七旬老人“留住”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七旬老人王秀兰(化名)半生为家庭操劳,从照料老伴到抚育孙辈,把日子过得满满当当。可谁曾想
2025-08-11 11:54:00
凤凰古城外国女游客跳水救人引关注 目击者还原救人瞬间
大皖新闻讯 近日,一段外国游客在湖南凤凰古城景区内跳水勇救落水儿童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一男孩不慎失足落入河中
2025-08-11 12:44:00
【尚德胶州】送子从戎显大义 担当在肩传家风
鲁网8月11日讯(记者 孙强 通讯员 胶宣)在新时代的潮流中,葛振红用平凡的人生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她像一根坚韧的线,将家庭责任与社会担当紧密串联
2025-08-11 16:46:00
法援案例丨仓促和解留隐患,法援助五保老人破七年困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五保老人刘金山(化名)因一场交通事故陷入索赔困局,证据空白、时效存疑、协议束缚如三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2025-08-11 17:02:00
【视评】不判离是提醒,养孩子得父母一起扛
最近湖南岳阳法院判了个离婚案子,挺让人唏嘘的。一对夫妻要离婚,俩孩子,小的还是一级言语残疾。俩人都同意离,可说到养这个残疾孩子
2025-08-12 01:58:00
父亲患慢性白血病 池州16岁女孩忍痛捐髓救父
大皖新闻讯 45岁的父亲被确诊为慢性白血病,与女儿配型成功后,16岁的女儿忍着疼痛与害怕毅然为父亲捐献骨髓和干细胞。虽然配型成功带来希望与生机
2025-08-11 19:09:00
【多彩新论】法院不判离,就是要爹妈担起责任
近日,湖南省岳阳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离婚案件引发关注。龚某某与熊某婚后育有两子,小儿子小熊为言语一级残疾。双方均同意离婚
2025-08-11 19:42:00
豆瓣8.2,这本漫画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和认识自我的过程。《相反的人》就在陆冉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诞生。着眼于当下,观察自己的状态,度过每一天
2025-08-11 04:29:00
基因技术让更多家庭看到希望 1.15米“袖珍妈妈”在杭诞下健康宝宝
近日,浙大妇院钱江院区手术室传来一声响亮啼哭,身高仅1.15米的小丽(化名)通过剖宫产顺利诞下男婴。经检测,宝宝未携带母亲的致病基因
2025-08-09 07:38:00
江苏女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下安徽男孩 20年后她又陪着“儿子”抗癌续写动人故事
大皖新闻讯 20年前,安徽六安12岁男孩刘腾博身患白血病,绝望之时,江苏南通女老师闾蓟敏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他的生命
2025-08-08 1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