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
陕西长泉村出身的鲁智深,本名鲁达,十八岁那年,为了营救被镇关西纳为妾的金翠莲,他大打出手,结果被官府通緝,不得不匆匆逃亡。
在已无路可走的绝境中,一位叫金老汉的老人向鲁智深指明了一条生路——若要活命,只有上五台山剃度为僧。于是,鲁智深踏上了通往五台山的路,开始了他命运多舛的出家生涯。
一、智真长老收留了其他人都不愿收留的鲁智深
五台山文殊院里,一众僧人见鲁智深相貌丑陋,气质桀骜,都不愿收留他。唯有智真长老主动站出来,无视其他人的反对,亲自为鲁智深剃度,并平等对待鲁智深,称他为“智深道兄”。智真长老这般开明包容的做法,让鲁智深由衷地感激、钦佩。在智真长老面前,鲁智深总是谦卑有礼,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
其实,鲁智深本就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他生来相貌丑陋,性格桀骜,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但他内心却极其善良,从小便有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的美德。只因其貌不扬,加之性格直爽,常给人以武断跋扈之感,所以鲁智深从小便没能交到知心好友。
直到有一次,鲁智深目睹了金家父女被镇关西凌辱的全过程。本是富裕之家的金家,却因家道中落而受尽欺凌。唯一的女儿金翠莲更是沦为镇关西的妾室。鲁智深看在眼里,怒在心头,终于忍无可忍,动手打死了为非作歹的镇关西。谁知此举虽出于正义,却还是招来官府的通缉。
于是,鲁智深只得四处逃亡。在逃亡的路上,饥寒交迫,路途艰难。正当鲁智深绝望之时,金家的老汉子金老汉找到了他,将上五台山当和尚的主意告诉了他——这是鲁智深最后的生路。
五台山文殊院,一座密宗名刹。那里的长老们都极具道行,对佛法颇有研究,决不随意收留俗家弟子。一众僧人见鲁智深相貌丑陋,气质桀骜,都认定他不是出家的好苗子,不愿接收他。唯有智真长老主动站出来,力排众议要收留鲁智深。
智真长老开明包容的做法,终于给了鲁智深希望。在漫长的逃亡生涯中,鲁智深已遭受了太多白眼与误解。智真长老的善意,对他而言无异于绿洲里的甘泉,能洗去他内心所有的烦恼与疲惫。
因此,每每面对智真长老,鲁智深都抱着無比的感激之情。他自觉做智真长老的弟子,已是莫大的荣幸,决不敢有丝毫僭越之举。
二、智真长老真心尊重鲁智深这个难缠的徒弟
剃度之后,鲁智深仍无法摆脱他桀骜不驯的天性。他好酒如命,每次喝醉了酒,都要大打出手,惹是生非。众僧人对鲁智深早已看不下去,而智真长老还在一再地容忍着他、开导他。
一次,鲁智深又醉酒作乱,砸开了山门。第二天酒醒后,智真长老没有丝毫责备,而是耐心地找到鲁智深,为他分析利弊:“我的好徒弟啊,你我都是修行人,怎可动辄出手祸害他人?”智真长老这番话,让鲁智深深感悟。
他终于下定决心,一心向佛,不再喝酒滋事。其实,鲁智深本性并非凶悍。他喜酒,纯属因一时寂寞难耐、心生烦闷。上五台山后,他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艰辛:修行之路漫长难耐,他又不得家书,深感思乡之苦;众僧人见他貌丑性烈,无不避之唯恐不及,鲁智深倍感孤独;山里的斋饭极其简陋,更加剧了他的烦闷......种种不适之中,只有美酒可以暂时驱散内心的郁结。
然而每次醉后,看着被自己打翻的佛像与寺门,鲁智深都后悔不已。他本就是个极有道心的人,最看重因果报应。打伤和尚搞乱佛堂,积下的罪孽不小。所以每次酒醒之后,鲁智深都自我反省,痛心疾首。
智真长老就是在这个时刻,显露出无比的宽容与智慧。他并不简单地指责鲁智深,而是设身处地为他分析利弊,引导他回到正道。这份慈悲善念,才真正触动了鲁智深的心。
三、智真长老不轻言放弃,让鲁智深在东京有了归宿
尽管鲁智深改过自新,但五台山的环境对他而言依然过于苦修。最终,在众僧人的压力下,他别无选择,只得离开五台山。临行前,智真长老亲自写了一封推荐信,让鲁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投奔他的好友智清长老。他在信中写道:“鲁智深天资聪颖,道心坚固,后必成就不凡。”
正是因为有了智真长老这份信任和鼓励,鲁智深才得以在东京安顿下来,顺利继续他的修行之路。每每想起智真长老,鲁智深都感激不尽、崇敬备至。
其实,鲁智深离开五台山那天,一路上都在反复权衡——待在五台山,他能专心修行,但要面临其他僧人的白眼与孤立;下山投奔宋江,他能重拾兄弟之谊,却难保不再走上杀人放火的老路......
正当鲁智深犹豫不决之时,智真长老的一封推荐信改变了他的想法。信中那句“后必成就不凡”,犹如一道惊雷,震醒了鲁智深的心灵。原来,在智真长老眼中,自己并非一介凡夫,而是大有作为、前途无量的人才。
这份肯定,让鲁智深前所未有的振奋。他明白,自己不能辜负智真长老的期望。于是鲁智深毅然踏上前往东京的路,决心在那里重新出发,修行有成。
四、面对宋江,鲁智深从不卑躬屈膝
后来,鲁智深落草梁山,成为宋江手下的一员大将,他面对宋江也总是我行我素、不拘小节。每当宋江发号施令,让鲁智深做一些他不情愿做的事,鲁智深也从不卑躬屈膝、囫囵吞枣,只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然而对宋江刚愎自用的鲁智深,宋江却从不与他正面交锋,对鲁智深一味忍让,常常称呼鲁智深为“吾师”。为人通达的宋江深知,要驾驭鲁智深这样桀骜的性子,不能与之硬碰硁,唯有尊敬他、顺着他,他才会心悦诚服。
其实,宋江对于鲁智深也是由衷钦佩。在他眼中,鲁智深乃是少有的大丈夫,临危不惧,覆水难收。当年在祝家庄打死镇关西报仇雪恨,便是鲁智深的真性情发作。
若非性格过于直爽,他也不会沦落到今日田地。宋江明白,要收服这样刚烈的好汉,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用命令口吻,唯有迁就,让鲁智深慢慢认同自己,甘心听从调遣。
所以每当鲁智深不听从自己的安排,我行我素时,宋江也从不和他争辩,只是耐心引导:“吾师啊,事情总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再好好商量商量......”就这样,宋江用恰到好处的尊重,渐渐赢得了鲁智深的信任与支持。再也不会有人怀疑鲁智深对宋江的忠心。
结语
无论是面对收留自己的智真长老,还是率领自己的宋江,鲁智深都从不卑躬屈膝。他独对智真长老毕恭毕敬的原因,一是智真长老收留了其他人都不愿收留的他;二是智真长老真心尊重自己这个难缠的徒弟;三是智真长老始终没有放弃自己。
可见,人心向着真诚善意和包容,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智真长老对鲁智深一直都是信任与鼓励,从未动摇过。宋江则用恰到好处的尊重慢慢赢得了鲁智深。
这样的恩情,注定鲁智深这辈子也还不清。所以我们也应当向智真长老与宋江学习,多些包容,多些善意,用这些美德感化身边每一个桀骜不驯的鲁智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4 1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