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90载守护,不朽英魂的守护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0 17:02: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茭湖乡槽头村的大山深处,流传着一个一家三代跨越90载守护烈士墓的感人故事。

1954年出生的曾群林是茭湖乡槽头村人。

1933年,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驻地小源株木桥(今仙源)打响,不少伤兵转到了附近红三医院进行救治。曾群林的父亲曾洪兴带领乡亲们埋葬了32名伤势过重牺牲的红军烈士,随后坚持了近四十年守墓。曾洪兴去世后,曾群林成为第二代守墓人。数十年来,曾群林一直谨记父亲和当年红军战士的“约定”,坚持带着家人每年前来祭扫。

从1933年到2023年,曾群林一家祖孙三代接力守墓90年,用真挚的情感守护着红军烈士的宁静与尊严。90载的光阴,如同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记录着他们不朽的奉献和承诺。扫墓、修缮、献花,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烈士的缅怀与敬意。

“请连长放心!”——硝烟战火中的特殊承诺

每年清明节,曾群林都会带着儿子曾耀明,手拿镰刀,肩扛锄头,爬过将近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来到红军烈士墓前。他们细心地砍去杂木灌草,清除墓周败叶,摆上祭品鲜花,向烈士深鞠三个躬。

曾群林年近七旬,但依然精神矍铄、乐观健谈。他从小听父亲曾洪兴讲红军闹革命的故事,那些激烈的战斗,那些牺牲的烈士,都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坐落于槽头村大山深处的上泗埚,三面环山,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距离县城比较远。1933年3月至4月间,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同敌军在万载境内的株木桥展开激战,700多名红军重伤员转移到这里的红三医院进行救治,其中32人因伤势过重牺牲,长眠于上泗埚。

“老乡,部队马上就要转移了,看护烈士墓地的任务就拜托您了。每年清明,去给他们打扫打扫,陪他们说说话。”部队撤离前夕,曾在红三医院救治的红军连长曾祥庚找到曾洪兴,向他郑重地嘱托了这一任务。

当时,曾洪兴还是个22岁的青年小伙,面对曾祥庚的这份千钧重托,他没有半点犹豫和推辞。他眼神坚定地说道:“曾连长,您放心,我会用我的一生来守护好这些英勇的红军烈士,让他们的英灵得以安息。”

这一承诺,就是近40年。40年里,曾洪兴每年坚持给红军烈士扫墓,一年又一年,从未间断。

“请父亲放心!”——生命尽头的殷殷嘱托

受当时条件所限,32位红军烈士都是草草掩埋、散葬各处,没有留下任何明显的标记。1972年,经曾洪兴倡议,他带领乡亲们反复查证,逐一收敛烈士遗骸,并将32座散葬的红军烈士墓进行合葬。

1973年,曾洪兴因患腿疾,行动不便,便把守护红军烈士墓的接力棒传给了儿子曾群林。

1993年,曾洪兴因病去世,临终前,他交代曾群林:“红军为了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献出了宝贵生命,我答应了曾连长,要守护好这32位红军烈士,这件事我们家要世世代代做下去。”

曾群林跪在老父亲的病床前,说:“您放心,我会继续守护好红军烈士墓的。”

就这样,曾群林成为第二代守墓人,这一守又是50年。50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甚至数九寒冬,他守护烈士墓从未间断,在他的守护下,烈士墓完好无损。这些年来,曾群林也一直教育自己的孩子,永远不能忘记先烈,以后让他们来接自己的班,在守护烈士墓的同时,传承烈士精神。

时过境迁,上泗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乡亲们都搬出了大山,离开了上泗埚。但曾群林一家一直不肯离开,常年守护着红军烈士墓,坚持到墓地打扫卫生、清除杂物。每逢清明、国庆、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他都带上家人一起前往祭扫。

2012年,红军烈士墓列入万载县国防教育点后,地方党委政府把墓周边砌成水泥墓基,铺上地砖,立上墓碑,定期修补。每年有大批党员干部、现役军人、青年学生、人民群众自发到上泗埚祭扫红军烈士。每每此时,曾群林都会热心地当好向导,为大家讲述红军战士舍生忘死、英勇战斗的革命故事。

“请英雄放心!”——红军墓前的铮铮誓言

守护英烈魂,代代有传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年事已高的曾群林也从满头黑发变成了白发。他的儿子曾耀明,从小就听着爷爷曾洪兴的故事长大,目睹了父亲曾群林50年如一日地守护红军烈士墓,90年前留下的那份责任与承诺,早已刻骨铭心。

很小的时候,每到清明节时,曾耀明就会跟着父亲一起去给这32位红军烈士扫墓,长大后,他自己可以一个人上山了,平时没事时,他也会不定期地上山,为烈士墓擦拭墓碑,清除杂草。

2023年3月,在红军烈士墓前,曾群林父子俩进行了一场特殊的交接仪式。曾群林,这位坚韧的老者,用颤抖的手轻轻擦拭着墓碑,对着沉睡在地下的红军烈士说道:“我年纪大了,以后怕是很难经常来看你们了,不过,你们放心,我儿子曾耀明会接过我的担子,就让他接替我,继续来守护你们吧。”

说完,曾群林转过身来,看着儿子曾耀明,语重心长地嘱咐道:“你一定要守护好烈士墓,让红色精神如火焰般代代相传。”

父亲短短的话语,犹如万钧之重。曾耀明深情地看着眼前的红军墓,说:“青山作证,我曾耀明向各位英雄前辈起誓,我一定像我爷爷、像我父亲一样,守护好你们!”

清风徐来,青松摇曳,掀起阵阵绿浪,无言的墓碑见证了这对父子的承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黄沙血染英雄骨,碑碣永留万古名。”祖国大地,一座座烈士墓碑、一处处烈士陵园、一个个纪念场馆,都是闪亮的精神地标。据了解,我国国内现有烈士墓98.9万余座,烈士纪念堂馆、碑亭、
2024-04-03 05:08:00
...到通江沙溪派出所。这一坚守就是28年。作为烈士陵园的守护者,一代代沙溪民警红心向党、警心为民,争当红军传人,以不变的初心使命和红色基因谱写出平安答卷。恩阳古镇,红色资源滋养警
2024-10-16 12:24:00
贵州大山里,他们接力守护红军墓的故事令人动容……
...彩贵州的鲜明底色。在这片土地上,共有烈士陵园201处、烈士墓6413座,12558名烈士长眠于此。在这些红色故地,有一群红军守墓人接力守护着烈士英魂,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值
2024-12-30 19:10: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十五军将士的英魂长眠于此。清明节临近,一位老人来到烈士墓前伫立敬礼,又细心地将墓碑擦拭干净。这位老人叫王茂贵,是一名抗美援朝退役老兵,曾荣登“中国好人榜”。因一次发现开启56
2025-04-02 15:30:00
...扫活动。丰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熊凯来到徐雅军烈士墓前一边视频连线徐雅飞,一边将装满水果、香烟等祭品的托盘摆放整齐。“哥哥,今年我没办法来现场了,但我很想你,50年了,我
2023-05-01 11:52:00
90年前的“剑约”等来远方寻亲人
...程从福建龙岩赶来的红五军团34师烈士后代,第一次来到烈士墓前祭拜。这场跨越时空的相见,在现年83岁的乐洞村村民何清阳心中盼了千遍万遍。何家祖孙三代人坚持为黄连长守墓,一守就是
2024-04-07 04:20:00
四川省广安市:散葬烈士归队 告慰烈士英魂
...指示精神,按照“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原则,将零散烈士墓进行集中安葬和就地维护,做到常态化维护、规范化整修、动态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下一步,广安市将持续加大对烈士纪念设施日常
2023-09-26 12:35:00
大学生志愿者“以我之笔,祭奠英魂”
...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与追思。哈尔滨烈士陵园内共有18座烈士墓碑,以及无名烈士雕塑、抗联英魂、风骨石、英名录碑四座雕塑,由于日晒雨淋,部分碑文颜色渐褪。现场,大学生志愿者们分工合
2023-07-15 07:16:00
传承红色基因       追寻红色印记
...们抵达张山头红军墓群,这里竹林幽深寂静,1343座无名烈士墓,层层叠叠散落在近千亩竹林中。竹林之下的土地里长眠着红军烈士的英魂,没有墓碑,半截竹竿上绑着红飘带,用红漆标记上一
2023-11-27 03: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闽侯廷坪乡各村村干部为“宝藏山货”代言,你认识这些山货吗?
2025-11-20 11:25:00
鲁网11月2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邹城峄山。峄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拥有多处著名楹联,既有源自秦代《峄山碑》的篆书集联
2025-11-20 13:55:00
鲁网11月20日讯靖海卫故城位于威海荣成市人和镇,是明代海防体系的重要遗存,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见证了抗倭历史与卫所文化的融合
2025-11-20 15:10:00
河南首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发布,有你家乡吗?
大河网讯 地名,是地理位置的标识,是乡愁的情感载体,更是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哪些地名能承载一方的千年记忆?近日,河南省民政厅正式发布《河南省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5-11-20 16:33:00
大河网讯(记者 王怡潇)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这支两千多人的“娃娃军”,怎样鏖战独树镇冲出险境
2025-11-20 12:5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之“韬奋好书”暨“好书评”揭晓大会在北京举行。河北省两种出版物获评2025年“韬奋好书”
2025-11-19 08:36:00
10位无名烈士生前容貌被复原,26位烈士遗骸完成DNA鉴定,怀揣照片的烈士颅骨破坏严重,“可能战斗时就已经不存在了”(见习记者:边义婷 剪辑:刘响)
2025-11-18 17:18:00
《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出版发行
日前,由历史文化学者孙万勇创作的《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该书忠于史实
2025-11-18 17:23:00
傅山园里遇良师
中华傅山园牌坊重阳时节,我所在的三立书画院一行30余人,赴中华傅山园参加纪念傅山诞辰418周年的临摹画活动。见群中张喜淯老师等现场拍摄的精彩视频与照片
2025-11-18 18:27:00
趣玩山野!连江这个“宝藏营地”——元野营地焕新升级!
2025-11-18 13:01:00
一炉香火连两岸,一脉相承系宗亲——台湾彰化梁氏宗亲返乡谒祖
11月16日,南安翔云迎来台湾彰化县秀水乡的梁朝钦等41位宗亲返乡谒祖。“300多年前,弘丙公怀揣着对生计的期盼,从泉州蚶江港出发
2025-11-17 16:59:00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