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正当李自成在潼关之战中即将被彻底消灭时,关外满清十余万大军围攻锦州,辽东告急。为此,崇祯皇帝下令洪承畴统帅吴三桂、白广恩、唐通、王朴、杨国柱、曹变蛟、马科、王廷臣等八总兵,步骑十三万,出关迎战清军,意图解除锦州之围,稳住宁锦防线。大军出关后,连连告捷,清军死伤惨重,多尔衮不断后撤。很遗憾,受众多因素影响,明军与胜利擦肩而过,锦州失陷,祖大寿、洪承畴投降,历时两年的松锦之战落下了帷幕。
如果仔细研究此次大战之经过,明军在兵力占优势之情况下,本有很大机会赢得最终胜利。但是,崇祯催战,主帅动摇,官兵畏战,以致形势逆转,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大明再也无力对清军发起主动进攻。那么,如果“松锦大战”爆发在明朝的巅峰时期,结果会何如呢?要知道,当时也是清军战斗力最强之时。笔者看来,女真会被打得很惨,皇太极会选择逃跑,到山林里打猎。注:朱元璋、朱棣在位时,大明最牛。
其一、明初军队战斗力强大,横扫蒙古、女真不在话下。在历时两年多的松锦之战中,前期明军胜利,步步推进,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等不断后撤。不过,有意思的是,清军每次撤退之后,都能安心扎营,而丝毫不怕被明军偷袭。当时的史料记载:“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清军失利,几至溃败。”可以说,清军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强大,也不是所谓的“满万不可敌”。当时,明军的主要突击力量是依靠炮兵,但炮兵的推进必须得到步兵与骑兵的掩护,否则就是找死。如果单纯依靠炮兵,不可能取得胜利,因为无法追击,所以洪承畴的策略是步步为营,慢慢收拾清军,可惜崇祯一味催战,坏了大事。
明朝初年,军队战斗力相当强大,从收拾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再到北伐中原,屡次出征漠北,大明的军队战无不胜。如果“松锦之战”爆发于此时,不会出现清军撤退时还能安心扎营之现象,因为明军会直接展开追击,而且是用骑兵追击。如此一来,皇太极还没来得及从沈阳赶到战场,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估计就被活捉了。等到皇太极拖着大病之身赶到前线时,明军也会直接迎战,把清朝皇帝也抓住。当然,皇太极可能闻风而逃,不与明军交战,毕竟已成孤军,无异于自投罗网。明军获胜后,自然会乘胜追击,能否活捉皇太极,就看谁的速度快了。
其二、名将众多,实力碾压清军阵营。抛开军队的战斗力不谈,松锦大战时,双方在将领这一块,还是清军占有优势。多尔衮、豪格、多铎、阿济格等清将在总体实力上要强于洪承畴领导的八位总兵。当时,除曹变蛟外,其余人等几乎不敢和清军血战,否则突袭皇太极大营早就成功了。不过,明朝初年名将众多,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的有徐达、冯胜、傅友德,敢于冲锋陷阵的有常遇春,善于使用火器的有沐英,善于长途奔袭的有李文忠、蓝玉等,善于利用水师的则是朱亮祖和廖永忠等。可以说,明初战将阵容堪称豪华,纵观他们的战绩以及所遇到的对手,多尔衮等人难以望其项背。如果由徐达来指挥松锦作战,常遇春充当前锋大将,胜利几乎没有悬念。
其三、财政充足,可以打持久战。若用一个字来总结大明失败的原因,估计就是“钱”,也就是财政。就拿“松锦会战”来说,如果有充足的粮饷,崇祯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催促洪承畴出去与清军决战的。如此一来,洪承畴就可以实施他集中兵力,步步为营,再依托锦州城池击败清军的战略计划了。洪承畴前期胜利靠的就是这一招,只要部队不冒进,火器兵、步兵、车兵、骑兵相互配合,一步一步推进,清军必定吃不消。不过,明军粮饷不多,十几万大军消耗过大,以致崇祯只能催战,结果惨败。若是在明朝初年,军饷供应几乎不成问题,且不说国家财政状况如何,就凭当时运行良好的卫所制度(兵农合一),便足以给前线部队供应粮饷。所以,即便是打持久战,让洪承畴指挥,明朝都能耗死清军。
总而言之,松锦之战若是发生在明朝初年,胜利几乎没有悬念,碾压清军。崇祯若想赢得胜利,在军队野战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只能步步为营,为此便需要充足的粮饷供应。所以,明亡不能全归罪于崇祯,而是亡于“财政”。那么,为何当时大明会没钱呢?这问题更有意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