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宁晚报
广西多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他们奔赴“生命之约” 为病患送去希望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慰问庞先生(左) (钦州市红十字会供图)
南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给捐献者小李(右)送荣誉证书、奖章 (南宁市红十字会供图)
■本报记者 韦薇 通讯员 杨桢 郑超斌 实习生 韦奕
“如果我的一点点付出就能够挽救一条生命,我不会犹豫,因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光荣的事情。”这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共同心愿。近日,广西多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90后”公务员奔赴十年之约
10年前,还是一名大学生的小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大家庭。“我的一位学长入库后一年就成功捐献,他很幸运。我也在等待我能实现捐献的那一天。”
今年,“90后”小李成为一名公务员。5月,他接到了一通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次配型相合,询问他是否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没有丝毫犹豫,欣然同意。
工作繁忙的小李抽出时间积极配合完成了高分辨配型血样采集和捐献前体检工作,两项结果都如愿以偿符合捐献的要求。单位领导对小李的捐献给予了大力支持。
近日,在南宁市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小李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完成捐献,这让他感到无比荣幸。他表示,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誓言的同时,也期待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行列,共同为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开展生命接力。
大学生青春无畏,驱动生命奇迹
小唐是南宁市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于3年前在学校的一场无偿献血活动中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小唐接到来自红十字会的初筛电话时,经过信息核实后即同意捐献。
由于患者病情十分紧急,在小唐的积极配合下,很快就完成了再动员、高分辨配型、捐献前体检等工作。小唐在筛选过程中已经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自己的健康毫无损害,仅仅是为患者捐献自己身体里健康的一小部分造血干细胞。
小唐坚定地表示:“当初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去做。”朴实的语言、无声的行动是唐同学安静又坚强性格的体现,也是热血青年心存大爱、勇于担当的精神写照。唐同学的奉献举动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并为其批准住院假期。
在南宁市非亲缘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的采集室里,小唐抑制着激动的心情,静静地看着鲜红的血液流向血细胞分离机,通过机器的运作,造血干细胞悬浮液被一点点分离出来,为远方的病患送去希望。
志愿者为患儿将身体调整到最佳
志愿者庞先生出生于博白县一个小山村,初中毕业后跟随父母做生意。庞先生一向乐于助人,备受邻里亲友称赞。
近日,庞先生接到钦州市红十字会的特殊“派单”。为了更好更快地配合完成高分辨血样采集、捐献前体检,他提前一天从150公里以外赶赴钦州市区三甲医院进行体检。但好事多磨,由于患者病情的原因,庞先生原计划的入院、采集时间不得不往后推迟。当工作人员再次征询他意见时,他的回答仍然是一样的话语:“时间上不用考虑,我全力配合患者进行捐献。”
其实,庞先生2017年因胃出血服用中药调理,献血的次数相对少了。此次为了救助素不相识的患者,庞先生从高分辨检测后就开始到医院调理身体,要将身体调到最佳的捐献状态。
奔赴广西非亲缘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的当天下起大暴雨,开往县城的营运车停运。为了不错过最佳的入院时间,庞先生冒着大暴雨独自开车到县城转车,带着家人的祝福踏上捐献之旅,赴这场“生命之约”。
在医院连续注射5天动员剂后,庞先生完成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这份“生命的种子”将被送往几百公里之外,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儿带去重生的希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1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