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08 18:59: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沙易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和工作指南。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青年大学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群体。新时代背景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是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时代之问的重要前提,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须主动肩负使命和责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培养政治坚定、素质过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全面把稳党的领导的“方向盘”,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线,成立铸牢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育人工作机制,将包括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在内的铸牢教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提高学校教职工在铸牢教育中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是要坚持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引导广大师生积极主动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二是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常态化纳入学校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及各学院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主要内容,形成“领导干部领学,专家学者讲学,全校师生主动学”的学习热潮。三是要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贯彻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直接联系广大师生的作用。深入挖掘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好故事,在共建共享中教育引导各族学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指标体系,以争创示范校为目标引领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要全面夯实教育教学“主渠道”,打造铸牢思政教育大课堂。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要发挥课堂大平台的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充分发挥思想引领和凝心铸魂的作用,画好各民族一家亲的最大同心圆。一是要推进教学改革,夯实课堂阵地。把铸牢教育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重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要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体系里融入铸牢教育,提高各民族学生的知识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增强铸牢教育实效。聚焦学科优化调整,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将其从一门课程变成一套课程体系,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优势学科群;加强相关学科集体备课,引领大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批优质课、精品课、示范课;进一步拓宽课程实践场域,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衔接、有机融合。立足时代,从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中梳理提炼蕴含民族精神和时代主旋律的教学素材,将各族人民正在书写的时代故事、正在进行的伟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为铸牢教育的宝贵资源,讲好中华民族反对侵略、团结抗争的革命故事,守望相助、团结进步的建设故事,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发展故事,不断拓展“大思政课”的价值内涵。二是要聚焦教师层面,提升素质养成。教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是开展铸牢教育的主体力量,要不断提升政策理解、知识掌握、自主教育学习的自觉性和教学能力等。在系统推进铸牢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政治素养作为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提高教师政治站位,增强做好铸牢教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打造教师发展平台,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完善现有教学质量评估、师德师风考核等评价体系,对高校教师开展铸牢教育的教学综合素养、育人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强化评估结果运用,提升教育成效和质量。

要准确贯彻精准思维“新路径”,搭建精准管理服务平台。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要善于掌握其鲜明特点,深刻把握其发展动力,以阶梯式需求满足规律为工作开展重要抓手和有效支点,紧紧围绕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来全力搭建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搭建服务供需信息沟通平台。高校要秉承以生为本,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主体地位,畅通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上下沟通渠道,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们负责,各相关单位协同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开展走访交流活动,建设少数民族专用信件箱,利用线上平台多渠道收集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学习环境、饮食、住宿环境等多方面的建议,并及时给予反馈。二是要搭建一体化就业协调平台。高校要立足学生就业需求,联合多地就业部门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与民族地区专业对口单位建立联系,为少数民族学生拓宽实习就业基地。三是要搭建精准帮助全覆盖平台。高校要通过开展精准帮扶全覆盖”活动,为经济困难学生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组织“1+1+1”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学生党员和少数民族学生组成互助小组,全方位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向家庭困难的各族学生送温暖活动及少数民族学生帮困助学活动,引导各族学生克服困难,立志向学,树立信心。

要强化文化育人作用“大平台”,构建多元和谐的校园文化场域。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积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为促进各民族师生和谐互动,团结友爱相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场域。一是要建设一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校园文化景观。择优设立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支持打造一批突出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建筑、景观、展陈、雕塑和博物馆。让校园的建筑、场馆、树木“会说话”,让书本、文物“活起来”,把中华文化基因的内核景观化,赋予校园一景一物以教育意蕴,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二是要举办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一批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专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次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唱一首民族团结进步歌曲、讲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小故事等活动,创新全景式、沉浸式的育人场景。三是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校园文化“云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打破时空、虚实界限,开发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网上场馆和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制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推文、微视频等新媒体作品,为学生提供更具交互感、现场感、代入感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突破信息茧房,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和“五个认同”思想扎根心中。

(作者姓名:沙易卉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本文系2022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画出最大同心圆,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DJZD025)

审签:郑少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8 2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色,组建了一系列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团队,针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新发传染病等,组建了区域高发恶性肿瘤生物靶向诊治、广西老年相关疾病与长寿研究、遗传性疾病的产前
2024-08-21 16:51:00
...局面。 依托联络站激活和美乡村产业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在宾阳县古辣镇古辣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进步宣
2024-04-17 07:28:00
...业技术师范大学举行。据了解,2023年,天津市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室牵头成立天津市“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讲团,共赴8所大中小学开展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从亲身感知家乡
2024-04-08 05:37:00
民族团结奏和音,幸福之花挂枝头
...多民族互助共生、和谐相融的热土。全省常住人口中,各少数民族人口占49.47%,是全国少数民族占比最高的省,是中华民族团结融合、多元一体的典型地区,是全国民族工作大省。生活在这
2024-01-24 22:16:00
启智润心担使命 培根铸魂育新人
...四说事”办公室,推行社区化公寓管理模式。常年有26个少数民族学生1000余名在校生,学校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饮食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定期举办“民族一家亲”主题活动。后勤
2024-04-02 09:08:00
厚植“中华魂” 育出“团结花”——广西扎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纪实
...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水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5.6%。该市抓经济促团结,全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十三五”期间全市76.52
2024-02-22 08:36:00
...行参观了该校西区食堂特色窗口、挹月楼民汉混居宿舍、少数民族学生活动室、石榴籽工作室、石榴籽心语室、民族团结陈列室等场所,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3-04-23 08:49:00
同根共融团结情 同心共圆中国梦
...深推进,成功创建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1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3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示范村(特色村)51个、州级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
2023-07-31 00:13:00
...开发区红石榴家园,进一步吸纳团结全国各地来泰奋斗的少数民族同胞,开创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全新局面。搭平台,融民族合力。将民族工作与基层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
2024-02-09 06:42: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