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3-09 05:5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

在安徽省蒙城县王集乡农村电商服务中心,电商主播利用电商平台,帮助当地企业及农民推介农副产品。胡卫国摄(中经视觉)

在陕西洛川,商户们忙着将苹果分拣、打包、发货,销往全国各地。在广东新会,人们对陈皮进行深加工,形成了药、食、茶、健等10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在山西大同,随着以鲜黄花为原料制作预制菜品的企业落户,黄花全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年产值超40亿元。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越来越多的地方发力乡土产品,抓住“土味”与“特色”优势,驶上产业化的快车道。土特产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产业振兴的支撑。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

人们司空见惯的土特产,其概念如何科学界定?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是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产品。

一方水土养一方特产,不同的地理、气候、土壤造就了不同的农业资源禀赋。陕西洛川,合适的海拔和充足的光照,让这里的苹果口感脆甜、果面光滑;广东新会,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涵养出陈皮独特的药食同源功效;山西大同,昼夜温差大、半干旱气候,黄花菜苗大苔繁、肉厚角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各地因地制宜选准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土壤。近年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初步统计,到2021年底,全国特色种植基地12.05亿亩,年度生产特色农产品13.85亿吨,养殖特色牲畜669.52万头,生产特色水产品2470万吨,特色产业一产总产值达9.7万亿元,带动了农民增收,丰富了居民餐桌。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金泉表示,甘肃今年将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加快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力争全省优势特色产业面积突破456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400亿元。特别要加快打造甘肃农产品品牌矩阵,开展16个特色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推动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超过2150个。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韦波介绍,截至目前,广西已争创6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糖料蔗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园林水果和蚕茧产量多年居全国第一,蔬菜和水产品产量为全国第八。今年,将指导县、村选择带动农户多的1至2个农业产业特别是生产规模大的土特产作为主导产业。同时,加大资金支持乡村产业特别是土特产的力度。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60%、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50%要投入产业发展。

激活数商兴农潜力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认为,乡村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一是政策驱动力增强。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新基建”改善农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二是市场驱动力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居民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特点,休闲观光、健康养生消费渐成趋势,乡村产业的市场空间大。三是技术驱动力增强。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在农业中广泛应用,5G、云计算、物联网等与农业交互联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引领乡村产业升级。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农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缺乏中高端产品和服务,品牌溢价有限。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二产连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三产发育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产业融合层次低。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数字乡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张璟说,一些地方乡村产业未能高质量发展,产业越来越向单一的种养业集中,形成“一粮独大”“一猪独大”局面,不利于形成百业兴旺的乡村产业格局。以乡村各种资源为依托,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支撑,“数商兴农”将成为推动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应深化产销对接合作,培育涉农电商主体,优化电商综合服务。推进“数商兴农”工程与“快递进村”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相结合,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各地纷纷积极响应。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专门设立特色产业引导基金,建成县级冷链物流中心、特色农产品电商超市和139个村级电商托运点,构建“山上油茶、山腰养羊、山脚养兔”特色产业模式。同时,鼓励各乡镇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土特产品牌。累计培育国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2家、省(市)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该县桐木镇楚山村的4家规模化食品加工企业,主打“楚山田螺”预制熟食,线上年销量近5000吨。

集聚先进要素资源

如何让土特产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要重点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重点是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纵向上贯通产加销,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横向上融合农文旅,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壮大土特产要有平台支持,给产业链“强筋壮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刘棕会说,广东将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即坚持龙头带动,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坚持强链补链,深化“12221”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强县、生产强镇和原材料供应村;坚持产业融合,着力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支持沿海县建设一批海洋经济产业园,打造一批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

壮大土特产要有营销增效,给农产品“梳妆打扮”。以往很多地方没有把好产品做出影响力,差距就在营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营销增效”。如今一些地方把盲盒营销与农产品销售巧妙结合起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古镇的4家浔迹店铺日前上新了“浔象元宝”美食盲盒,结合当地的枇杷梗、定胜糕、浔蹄、熏豆茶等元素,开发了新玩法,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近年来,当地顺应潮流,立足水乡特色,着眼于现代元素应用和产业融合发展,开发“浔象潮牛”系列文创产品,实现农业由“卖产品”向“卖文化”的转变。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规划引导和产业指导,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发布土特产目录,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建立土特产监测调查制度,进一步摸清底数,及时掌握产业发展成效。加大财政投入,梯次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修订工作,逐步完善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覆盖更多的特色产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9 0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 念好乡村振兴“产业经”
...史口烧鸡,麻湾西瓜,六户葡萄,牛庄花卉……一个个“土特产”焕发新活力,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今年以来,东营区把乡村特色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实施总投资32.1亿元
2023-08-10 17:59:00
新蔡县走好品牌兴农路 擦亮乡村振兴金字招牌
...言、为乡村带货,让农产品订单多起来、品牌火起来,让土特产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富民增收的金字招牌。现如今,行走在新蔡县的广袤乡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蓬勃发展。该县立足资源禀赋,不
2024-05-10 00:16:00
...农产品,借助线上线下等渠道,走入千家万户。每一个“土特产”都蕴含乡村振兴的希望。新华社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通过挖掘产品多元价值、做大做强“金字招牌”、借助平台扩大销售,各地探索
2023-01-17 21:38:00
张义金:“五品共育”擦亮青龙“土特产”金字招牌
...表示,栗、果、粮、药、菌“五品共育”,擦亮了青龙“土特产”金字招牌。青龙满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义金在推介会上讲话。人民网记者 李兆民摄其中,“栗”是青龙板栗。《吕氏春秋》
2024-12-28 12:47:00
...业链条,提升农作物附加值,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土特产’知名度,为乡村振兴赋能、赋效、赋力。”
2023-11-10 00:05:00
做好土特产文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的瓜果蔬菜、肉禽蛋奶,以及青鱼、糕团、腌制品等无锡土特产颇受市民欢迎。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精心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拓宽农
2024-01-16 06:20:00
...均年收入达1.8万元。将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土特产”金字招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也使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了新路。如今,麟游县依托当地50余万亩刺槐林发展中蜂养殖
2023-06-06 07:37:00
把土特产做成“金字招牌”——石家庄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一线见闻
在新乐,利用独特的沙地资源,发展西瓜、甜瓜种植约6万亩,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在行唐,通过“市场导向、全链打造、品牌引领、龙头带动、联农带农”形式,推动小米产业做大做强;在
2024-07-24 18:44:00
“灵宝苹果”品牌价值突破200亿 三门峡“土特产”有哪些出圈秘诀?
...场新闻发布会,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红忠拆解了“土特产”的定义,介绍了三门峡在做好特色农业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立足“土”发展果菌药牧菜等特色产业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三门峡立足
2024-11-04 17:2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11月27日,以“链接全球资源赋能山西发展”为主题的2025境外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和商协会山西行活动在湖滨国际大酒店举行
2025-11-28 08:08:00
11月27日,从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该局集中发布3项规划领域新政策,聚焦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自持类商业用地管理及存量工业用地近期利用
2025-11-28 08:08: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1月26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208条,其中,南昌市西湖区司法局、安福县农业农村局
2025-11-28 06:4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刘文琴)11月26日,记者从江西省血液中心获悉,江西省面向无偿献血者推出的“三免”交通电子卡南昌通道已正式开启
2025-11-28 06:49:00
江西援疆力量为阿克陶少年儿童注入成长动能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黄玉龙)“小朋友们,生气的时候可以试试深呼吸哦!”在新疆阿克陶县玉麦镇中心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江西柔性援疆干部李莎正带着孩子们做情绪调节小游戏
2025-11-28 06:4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罗玉珍)通天寨景区以其丹霞地貌造就石怪洞幽奇景,八卦脑景区将高山草甸铺展成云端仙境,赣江源景区的古树林海孕育出一个“天然氧吧”……石城县拥有多元且鲜活的旅游资源
2025-11-28 06:49:00
《村庄里的中国》:对传统村落抱以最深的文化敬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日前,大型人文纪录片《村庄里的中国》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片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
2025-11-28 06:56:00
本报讯(首席记者马相)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降本增效,11月27日,西安市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关于阶段性减征我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通知》
2025-11-28 07:11:00
11月27日,“发现最美铁路·西延时光印记”网络宣传活动,“发现团”走进洛川、富县,触摸历史转折的脉动,探访高铁助力洛川苹果“甜遍中国”
2025-11-28 07:11:00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11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二十场新闻发布会,晒出了“十四五”时期河北生态环境成绩单
2025-11-28 07:30:00
水城相依风光美
11月9日,无人机拍摄的正定新区中心湖公园。正定县积极推进园林绿化工作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为加快建设现代化
2025-11-28 07:33:00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身边的“十四五”(九):扩容下沉,名医来到家门口
整理/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 制图/褚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村民都把村卫生室当成“小医院”;故城县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2025-11-28 07:34:00
11月17日9时许,宁晋县光复村一座普通的宅院内,95岁的张惠格老人坐在堂屋正中的八仙桌旁,端起一杯刚冲好的奶粉轻轻吹了吹
2025-11-28 07:35:00
“以前来到办事大厅,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服务台问询。这里有好几个窗口,不知道在哪个窗口办理相应业务。”近日,在万柏林区社保服务大厅
2025-11-28 07: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