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铜瓦厢钩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4 06:4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检察日报

铜瓦厢作为与黄河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标,位于旧兰阳县城西北25里处,即现在的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镇辖区内。历史上有所记载,明清时期的地图上也多有显见。浏览与铜瓦厢相关的历史文献,有写实,也有传奇,更不乏研究者。铜瓦厢被载入史册,留得雅名并烙印于人们的记忆,透过历史纵深,观照历史与现实,这其中有许多情节令人感喟,促人反思。

古时候但凡江河水路,漕运必不可少,渡口的位置就至关重要。铜瓦厢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黄河下游一个重要渡口。铜瓦厢渡口河水流速缓慢,深浅适宜,水面宽阔,地势平坦,是当时最大的渡口之一。《兰考县志》记载,铜瓦厢初名“铜牙城”,元朝时曾设铜牙县,为县治所在地。明朝在铜瓦厢设置管河厅,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改建河道分司。“大门垣之伟丽,庭阶之宏阔,廨宇严邃清幽,过者改观而改容”“人民丛聚,课税渐”。

铜瓦厢的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此地控黄河南北要冲,扼豫冀咽喉,一军据守,天堑莫开。为保社稷平安,官府有军队驻扎。秦时即是武将驻军的城池,经过汉、三国、晋、隋、唐、五代十国、宋、金、元的变迁,铜瓦厢渐成历朝历代都看好的码头重镇。

古镇因河而兴,天远地阔,一河如带,再加上街道宽阔,屋宇巍然,店铺林立,商贾熙攘,铜瓦厢亦成为明清黄河下游风景壮美、商业繁华的古渡名埠。

明弘治五年(1492年),河溢铜牙城。河水退后,百姓用筒瓦镶城口,黄色的琉璃瓦,贴护堤坝,远望金光闪闪,如铜墙铁壁,又因此城在黄河之左厢,故改铜牙城为“铜瓦厢”。

还有一传说是,镇上有个烧琉璃瓦的人家,烧制的琉璃瓦有铜的质地,结实又好看,人们都叫这家主人铜师傅。琉璃瓦是盖庙宇、宫殿必不可少的材料,是个冷热买卖,但为了能及时满足供应,铜师傅家总是有很多积存。

这年秋天,河段历险危急,经奋力抢险,保住了河堤。为了固堤保平安,河官苦无良材可用。一筹莫展之际,铜师傅想出一个办法,就是用琉璃瓦一块挨一块砌到大堤上,可防御大水冲刷,保护河堤安全。铜师傅说这琉璃瓦一文不要,全捐!铜师傅的义举感动了铜牙城人,为了记住和感谢铜师傅,人们便把铜牙城的名字改作“铜瓦镶”。为了好写好记,“铜瓦镶”逐渐衍变为“铜瓦厢”。

铜瓦厢在当时的百姓心目中,就像是一道闪烁金光的平安符,美好又暖心。

《清咸丰朝实录一百七十卷》记载,清咸丰五年(1855年),宁夏黄河于五月二十日(旧历,下同)至二十三日“长水八尺三寸”。陕州万锦滩黄河于五月十六、六月初三等日两次“长水六尺七寸”。武陟沁河于四月十九日及五月十六、十七、二十三等日五次“长水一丈三尺”。在黄河岸线险情迭出的严峻形势下,六月中旬,铜瓦厢险工段水位猛涨一丈以上,又遇大雨,水势更为汹涌。六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下北厅志桩长水积至一丈一尺。继之一昼夜,上游各河汇注下游,以致洪水漫滩,“一望无际,间多堤水相平之处”。六月十八日(阳历7月31日)晚,铜瓦厢三堡以下无工之处塌宽三四丈,仅存堤顶丈余。适又南风大作,风卷狂澜,浪拍危堤,崩塌迅速加剧。六月十九日(阳历8月1日),这段堤防终于溃决,眨眼间,铜瓦厢被一鼓荡平,沉入河底……

没有了堤防的约束,洪水如脱缰野马,纵横捭阖,奔腾不息。所经之处,百姓溺毙无数,尸骨遍地,哀嚎声声。7000余村庄湮灭于洪流,700万灾民流离失所,3万多平方公里几成泽国。

铜瓦厢决口,是黄河变迁史上最后一次自然大改道,使原来的东西走向注入黄海,变为南北走向,在山东折向东北注入渤海,结束了近700年夺淮入海的历史。

1855年前后,是清政府的多事之秋。风起云涌的农民革命和西方列强的武装入侵,危及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政权。频繁的战争和西方列强的压榨、掠夺,使经济社会受到严重打击。据《清史稿·食货志》记载:“……国家多故,耗财之途广而生财之道滞……天府太仓之蓄,一旦荡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铜瓦厢决口发生了。

当时的黄河行政管理乱象丛生,贪腐盛行,上下官吏串通舞弊,河工开支极大。由于河政腐败和清朝政府经费拮据,工程失修,黄河河道状况日益恶化。道光末年至咸丰初年,已经难以维持局面。咸丰元年(1851年),黄河在丰北厅三堡决口,堵口三次,都没有成功。一直到铜瓦厢决口,丰北口仍然没有堵住。

铜瓦厢决口不仅是天灾,也有人祸存焉。就像一部历史剧的悲情角色,湮没于汹汹洪流的铜瓦厢有着自己满腹的怨怼……握一把历史的苍凉,带着伤痛的记忆,在黄河安澜满目胜景的东坝头镇,我特地走进铜瓦厢遗址牌楼一侧的“铜瓦厢民俗馆”,捕捉沉淀于历史深处的铜瓦厢文化元素。

馆内分户牖、铜牙城、铜瓦厢、东坝头、黄河精神等展室,详细介绍了铜瓦厢前生后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变化。展台上陈列着不同时期水利、农耕、饮食、家居等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代表性物品。一件件展品穿越时光长廊,如沧桑老者一样,默默讲述着昔日的凋敝与繁华。

黄河宁,天下安。“铜瓦厢古镇”被“打捞上岸”,蕴含着人们的怀念,兼有复兴古镇的愿景。如今,我们铭记一段沉痛的历史,不仅是陶醉于兴盛的过去,更多的是理性的反思,是反思后的觉悟、变革与奋发图强。沉睡于母亲河怀抱的铜瓦厢古镇已被唤醒,重焕光彩,再展新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855年黄河北徙:深远改变了山东
...不畅,决溢现象经常发生。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突然改道,之后河水北徙,分几股大溜斜穿过山东腹地。当时清政府忙于对付太平天国运动,无力堵塞豁口,于是造成黄河
2024-05-22 05:45:00
广州塔为何不怕雷击?小小避雷针发挥大作用
...公柱。在避雷过程中,首先由宝顶接收雷电,再由隐藏在琉璃瓦下的雷公柱将电流引向地面。这其实和现代避雷针的避雷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古代的避雷针远没有现在的效果好,所以我们会在古文献
2024-05-08 07:02:00
民国时期的馆陶厘局
...改道冲断了京杭大运河但是,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直冲漕运运道,导致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断航,直到今天。山东省的厘金局是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巡抚谭廷
2023-08-28 20:26:00
...亿元。其中,宁波象山石浦观海悬崖酒店、宁波象山石浦铜瓦门灯塔酒店获得投资合作金额总计达5亿元。“以前我们公司文旅项目涉及不多。这些年,老家石浦的发展越来越好,也希望能通过项目
2023-08-11 07:22:00
天下残局中逐渐迷失的短命天子是谁
...,清代文臣最高的荣誉谥号——“文正”。1855年,黄河铜瓦厢又发生决堤,溃口几乎在瞬间就被咆哮怒吼的河水冲开、扩大到二百多米,下游故道完全断流,黄河转为东北方向奔涌而去。黄河
2023-01-07 13:35:00
何以曹县
...处水患中心。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从河南封丘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大清河,结束了黄河数百年夺淮入海的局面,这是黄河第六次重大改道。1875年(清光绪元年),山东巡抚丁宝桢
2024-04-21 11:53:00
是谁挖开黄河, 淹死20万人, 造成淮河无法入海
...的雏形。到了1855年,黄河在河南的兰阳(现今的兰考)铜瓦厢决口向北流,终于结束了黄河夺淮的局面。但是由于黄河夺淮带来的巨大泥沙,淮河下游的河床逐渐抬高,所以大部分的河水已经
2023-07-16 19:32:00
...场讲授刘庄人民驯黄闸、引黄放淤改土、新筑障东堤碑、铜瓦厢决口改道等黄河故事,让学生边听边记,深刻感悟共抗危难的民族精神和人民治黄多年的伟大成就,对黄河精神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团
2024-03-28 10:01:00
...”项目给出指导建议。调研组先后前往沉抗水库进水口、铜瓦村、望蜀亭、群众水库、湖河连通七曲湿地公园、回龙桥片区等地,实地察看了全区水域、渠系现状,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建议仙海区结
2024-02-27 07: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