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一片“感恩茶”的山海跨越与乡村振兴实践!沿河中寨镇“白叶一号”茶产业深度观察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6-11 20:04: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从浙江安吉到贵州沿河,36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跨越1400公里,在黔东北深山扎根成林。这片承载着东西部协作深情的“感恩茶”,如何从一株茶苗成长为带动数千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又如何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记者走进中寨镇志强村,解码茶产业背后的发展密码。

从荒坡到“绿色银行”的蜕变

清晨,志强村的茶山笼罩在薄雾中。茶农王大叔背着竹篓穿梭在茶树间,指尖轻捻,嫩绿的芽尖落入篓中。“你看这叶子,嫩得能掐出水!”他直起腰,脸上漾着笑意,“以前这坡上全是荒草,现在成了‘摇钱树’。”远处,智能化茶叶加工厂的生产线正吞吐着茶青,杀青机散发出的清香弥漫在山风里。

一片“感恩茶”的山海跨越与乡村振兴实践!沿河中寨镇“白叶一号”茶产业深度观察

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白叶一号茶叶加工厂。

2018年以前,志强村还是个“望山跑死马”的穷山村。全村8.37平方公里土地上,森林覆盖率仅14.18%,4279.95亩耕地零星散布在石缝间。“出门是土路,喝水靠肩挑,年轻人都往外跑。”村支书张勇回忆。转折发生在2018年,36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从浙江安吉“远嫁”而来,在志强村种下第一株希望。

种茶之初,村民疑虑重重。“这外来的茶苗能适应山地气候吗?”“种出来卖给谁?”面对质疑,张勇带着“两委一队”挨家挨户做工作,带头承包荒山试种。首批36000株茶苗移栽时,他吃住在山上,盯着每一个技术环节。“记得那年下暴雨,我们打着手电筒抢护茶苗,生怕积水烂了根。”

一片“感恩茶”的山海跨越与乡村振兴实践!沿河中寨镇“白叶一号”茶产业深度观察

刚采摘的鲜叶。

依托东西部协作政策,中寨镇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志强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将730亩茶园“切块承包”给农户,推行“土地流转+分红入股+务工就业”利益联结机制。2021年,首条茶产业基础配套项目落地,3个茶青交易站、1.2公里管理便道、6个配套水池相继建成,曾经的荒坡开始焕发新生。

如今的志强村,730亩“白叶一号”茶园连成绿海,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5%。2024年,茶园带动群众务工收入人均1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8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山绿了,钱袋子鼓了,年轻人也回来了。”张勇指着远处正在直播卖茶的年轻人说。

产业裂变:从“卖茶青”到全链条的突围

志强村茶叶加工厂内,厂长田军正盯着中控屏调整参数。杀青滚筒里,茶青在高温中舒展翻卷,散发出熟栗香。“这套智能化生产线每天能加工6000斤茶青,相当于300个采茶工的工作量。”他介绍,清洁化生产线让茶青增值30%,周边50余名村民转型为产业工人,月均收入超4000元。

一片“感恩茶”的山海跨越与乡村振兴实践!沿河中寨镇“白叶一号”茶产业深度观察

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白叶一号茶园。

早期的中寨镇茶产业,曾长期停留在“卖茶青”阶段。“一斤茶青只能卖几块钱,加工成干茶能卖到几十元,但我们没技术、没设备。”田军回忆,2020年,村民背着茶青翻山越岭去卖,遇上雨天茶青变质,只能眼睁睁看着损失。

为突破产业链低端锁定,中寨镇整合15个村(社区)合作社“三资”,成立贵州沿河云圆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入浙江安吉制茶工艺,建成3条清洁化生产线。“我们派技术骨干去安吉跟班学习,光炒茶就练了三个月。”田军展示着手上的老茧。

一片“感恩茶”的山海跨越与乡村振兴实践!沿河中寨镇“白叶一号”茶产业深度观察

春茶采摘中。

如今的中寨镇,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6家茶叶加工厂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屾山白叶”系列产品获得SC认证,直供长三角高端市场。在云圆公司带动下,11个村抱团发展,1133户茶农通过“联农带农”模式增收。茶旅融合也渐成气候,春日采茶季,志强村的农家乐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

走进志强村5G智慧茶园,一块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土壤墒情、空气温湿度等数据。“我们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管护,还开发了‘茶园认领’小程序,消费者能远程‘云种茶’。”技术员小李演示着手机APP,“这是杭州一位客户认领的茶树,他能看到每一片叶子的生长过程。”

品牌远航:从深山特产到“感恩符号”的升华

在第28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上,“屾山白叶”展台前人头攒动。茶艺师轻提茶壶,琥珀色的茶汤注入杯中,评委们纷纷点头。当“特别金奖”的证书颁下时,中寨镇副镇长陈英红了眼眶:“这是我们第一次走出大山拿大奖,证明深山里的好茶也能站上国际舞台。”

一片“感恩茶”的山海跨越与乡村振兴实践!沿河中寨镇“白叶一号”茶产业深度观察

春茶采摘中。

早期的中寨茶叶,因缺乏品牌认知,只能低价批发。“有次参加展会,人家问这茶什么牌子,我们答不上来,太尴尬了。”陈英感慨。痛定思痛后,中寨镇决心打造自主品牌,“屾山白叶”应运而生——“屾”字三“山”叠立,既象征黔地群山,也寓意茶产业如山般稳固。

为打响品牌,中寨镇立下“铁规矩”:禁用农药化肥,采用人工除草,建设“干净茶”示范基地。志强村茶农李大姐对此深有体会:“以前觉得草长得旺是肥力足,现在知道了,杂草会和茶树争养分。去年我家茶园人工除草3次,茶青单价涨了2元。”

一片“感恩茶”的山海跨越与乡村振兴实践!沿河中寨镇“白叶一号”茶产业深度观察

“屾山白叶”荣获金奖。

借助东西部协作平台,“屾山白叶”走进杭州、上海等地的农产品展会。云圆公司还创新“订单农业”模式,与长三角茶商签订保价收购协议。2023年,“屾山白叶”在国际茶博会上斩获金奖,品牌价值飙升,茶青收购价较普通绿茶高出40%。

站在新的起点,中寨镇规划着更广阔的蓝图。“我们要建茶旅融合示范区,让游客来采茶、制茶、品茶,感受茶文化。”张勇指着规划图,“还要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把一片叶子的价值吃干榨尽。”云圆公司则计划建设全国“白叶一号”智慧种植标杆,让深山里的茶香飘得更远。

【记者手记】

从一株茶苗到一个产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寨镇的“白叶一号”故事,是东西部协作的生动注脚,更是产业振兴的典型样本。当一片片茶叶在山水中生长,在时光中沉淀,它们不仅富了百姓、美了乡村,更成为连接山海、传递感恩的情感纽带。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这样的“茶叶密码”,值得更多深山村落解码、书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施平

一审 田勇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是自2022年3月至今,铜仁全市的课堂教学常规检查中,沿河民族中学优良率提升的变化。”仅用1年时间,就实现了从全市排位挂末到如今争优靠前。庾用剑原是东莞市长安中学副校长,现
2023-05-01 11:29:00
山海关区引智南开大学共研长城文化公园城市建设
河北新闻网讯(孙佳龙、郭清心)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力打造“山海相连、关城一体、产城相融、生态赋能”的长城文化公园城市。为深度挖掘山海关区长城文化,依托
2025-07-12 20:05:00
乡村焕新途,笃行再启程:青年团队因势而动,以文创绘山海、承泥艺,助力海胆产业与旅游发展
...理念,实践队此行实现双管齐下:一方面,运用影像记录山海交融的自然景致,借助文字梳理非遗泥塑的人文脉络,让捷胜镇的生态魅力与文化韵味得以系统留存;另一方面,聚焦海胆产业升级和旅
2025-09-06 15:47:00
本文转自:铜仁日报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机制,紧扣人才引流、能力培育、作用发挥等关键环节,团结青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2023-02-03 09:44:00
沿河推广“部镇联动”创新实践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对照乡镇所需 发挥部门所能沿河推广“部镇联动”创新实践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蕙 牟元媛“以前种茶收入只能供我读书,现在种茶才是真的挣钱。”站在自家300亩茶园
2023-08-14 02:16:00
沿河:丰富文化载体 厚植文化土壤 增强文化自信
...讯(张爱)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紧紧围绕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持文艺为民、主动服务大局,纵深推进文艺创作、文艺惠民、文旅融合,全力厚植文化
2023-12-26 13:41:00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粽情山海间 童心乘风浪”文明实践活动
...道徐徐展开。5月28日,“我们的节日・端午”——“粽情山海间 童心乘风浪” 文明实践活动在流清河沙滩火热举行。此次活动由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沙子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
2025-05-29 15:22:00
【新时代文明实践】贵州沿河:江城遍吹文明风
江城遍吹文明风杨小丽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各地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以乡风文明建设为主要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移风易俗,
2024-01-15 15:35:00
贵州沿河:创新实践树品牌 文明新风润民心
在推进基层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积极探索,创新打造多个特色项目,以实际行动树品牌、育新风,让文明之花在沿河大地绚丽绽放。院坝协商 为爱减负破解婚俗难题倡导文
2025-06-25 13:3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东高河村重生记
昔日漫天煤灰 今日漫山花海东高河村重生记——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二)9月20日,游客在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游览。 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摄今年5月
2025-10-06 07:52:00
河北国际陆港创新拓展“班列+”业态临西轴承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海外市场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9月29日,在临西“国际轴之城”产业园
2025-10-06 07:52:00
创新消费场景 发挥区位优势 推出特色商品“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旅游宣传语的含金量不断上升
2025-10-06 07:54:00
省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四主动”服务法企业换证“线下零跑动、办事一次成”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今年,河北省政务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办事痛点
2025-10-06 07:54:00
从好标准、好设计等“六好”方面推出若干措施我省加快推动“好房子”建设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从遮风挡雨到追求品质,“好房子”的内涵不断升级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
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9月30日,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
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10月2日,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栗农黄全书手捧丰收的板栗笑脸盈盈。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你看这地上落的栗子
2025-10-06 07:56:00
聚焦新能源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精准招引项目邢台以链招商力促两大产业聚链成群河北日报讯(记者王永晨、闫德见)9月28日
2025-10-06 07:57: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
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10月1日,游客在兴隆县小关门村果园采购蜜梨。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10月1日清晨
2025-10-06 08:00:00
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继续跻身外国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游”目的地
鼓浪屿以多元文化、开放包容的魅力受到境内外游客青睐。图为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演奏现场。(鼓浪屿管委会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厦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如春风拂过
2025-10-05 08:35: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光昱)9月30日,由雄安新区农业农村局和容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5 08:35:00
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厦门文旅市场交出亮眼答卷
连日来,厦门中山路游人如织,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厦门日报记者 陈偲瑶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 通讯员 彭军)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2025-10-05 08:35:00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进入二审严守安全底线 保持市场活力河北日报讯(记者霍相博)9月28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报告
2025-10-05 08:38:00
中新经纬10月3日电 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网站消息,为严厉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10-05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