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10月10日讯(记者 靳昕 见习记者 李虹霄)10月10日,菏泽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促进条例》。鲁网记者获悉,目前,菏泽市牡丹产业涵盖9大领域11大门类,2024年实现总产值130亿元。2025年,菏泽市催花牡丹销量达60万盆,占国内销售市场的60%以上。
《条例》立法基础
牡丹是菏泽最具特色的富民产业、最亮丽的城市名片和最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省委、省政府将牡丹产业纳入重大战略规划,支持菏泽建设牡丹省级农高区;市委、市政府持续强化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和品牌培育,推动牡丹产业从单一种植向“日用化工、食品加工、营养保健、现代医药、工艺美术、观光旅游”等领域不断延伸,形成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目前,菏泽市牡丹产业涵盖9大领域11大门类,2024年实现总产值130亿元,入选省“雁阵型”产业集群,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条例》主要内容
《条例》立足菏泽市牡丹资源禀赋和产业实际,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文化赋能、科技支撑”的基本原则,重点围绕六个方面作出制度安排。构建体系,明确三级管理职责。《条例》要求对濒危、珍稀品种及百年以上株龄牡丹实行重点保护,严禁擅自采伐移植古树名木;鼓励新品种选育,支持依法申请新品种权。延伸链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条例》支持催花牡丹、鲜切花等传统产品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牡丹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着力将牡丹的自然价值转化为多元化的市场价值。
支持“中国牡丹之都”城市品牌和“菏泽牡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条例》要求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内涵,推动牡丹文化与黄河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以及巨野工笔画、曹县汉服等特色产业的融合;办好牡丹节会等品牌活动;将牡丹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建设牡丹文化场馆;《条例》设立“产业扶持与服务”专章,系统构建了覆盖政策、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的全要素支撑体系。
近年来,市林业局充分发挥菏泽市牡丹资源禀赋,紧扣“牡丹之都 花样菏泽”发展定位,抓好源头种植,强化技术指导,加快品种培育与推广,全力推动牡丹种植规范化、标准化。2025年,菏泽市催花牡丹销量达60万盆,占国内销售市场的60%以上。成立牡丹芍药育种服务小组,帮助育种大户开展育种工作,探索最佳育种方法并推广;新培育的28个牡丹新品种和12个芍药新品种获得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新品种登录;粉蓝双娇、步步高升2个牡丹新品种申报国家林木植物新品种权,实现了菏泽市零的突破。
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经过34年发展,已由最初赏花游园发展为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经贸合作综合性节会平台,节会质量持续提升,影响力持续拓展,今年牡丹节期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实现14.8%、13.6%的增长,菏泽跻身马蜂窝全国“五一”热度涨势最快小众城市前10,入选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居第28位,较去年攀升19个名次。策划《外国人眼中的菏泽》系列短视频,在海内外新媒体平台播放量超500万次,助推牡丹文化海外传播。加大牡丹文创产品年轻态设计和市场推广,指导文旅集团打造70余款牡丹文创产品,涵盖办公用品、工艺品等七大类;融合牡丹节会,定制化打造“牡丹”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推动牡丹资源串珠成链。
水务集团战略重组尧舜牡丹以来,强化国企担当,坚持科技赋能,创新营销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5月10日至9月20日,成功开展20期“尧舜牡丹请你来”直播活动,取得辉煌战绩,观众总数达1.67亿人次,销售额达8000余万元。推广复制尧舜牡丹直播模式,集集团之力开展尧舜牡丹产品直播销售活动,形成“1+N”直播平台矩阵,探索常态化、专题化直播路径,形成“爆款引流-特价促单-口碑复购”的营销闭环。在产业链层面,向上游延伸,发展6万亩林下种植油用牡丹以保障原料供应;向下游融合,通过升级场馆功能、联手非遗文创、建设中医药博物馆,打造“牡丹+工业旅游+中医药”特色线路,并持续研发兼具文化与科技内涵的新产品,实现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协同提升。
责任编辑:李明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0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