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时期吏部尚书和督抚谁的权力更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8 15:45: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们在讲到清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时,很多人都认为吏部权力最大,位于六部之首。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全面,事实上,清中后期以后,从任免州县官这个角度来看,吏部尚书的权力甚至还不如各省督抚。

清朝时期吏部尚书和督抚谁的权力更大?

清代的六部沿袭明代,但又有一定的变化,最突出的体现便是皇权得到了高度集中。明代吏部在选任官员方面具有很大话语权,上至大学士、下至州县官,无一例外都要经过吏部的点头方能实施。而清代的吏部受到了种种的限制,不仅丧失了高级官员的任免权,就是连州县官的任免权也被各省的督抚侵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吏部选定的州县官,到省后并不能得到实缺

按照清代的惯例,州县官的铨选除了要缺之外,剩下的中缺、简缺例由吏部任免,这部分人数众多。朝廷规定,州县官拿到任命书后便分发各省,到省后经督抚考察,如无明显不能胜任的证据,即须令其赴任。

清朝时期吏部尚书和督抚谁的权力更大?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督抚往往将吏部任命的州县官留省而不令其到任。这种情况早在清中叶就已存在。乾隆四十七年吏部上奏乾隆帝,建议对中情况加以禁止,规定:“凡新选人员,必亲身到任后,将文凭申送缴销,由该管各上司出具实无在省逗留确切印结,申送藩司,核明加结,详送督抚,咨部存案。”如有违反,对各相关上司予以处分。

但各省督抚暗箱操作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久而久之,吏部铨选的州县官到省后必须经督抚批准方能到任。根据咸丰年间先后任福建、江西布政使的张集馨的记载,当时福建的情况就是“部送知县,多不令其到任”。这些州县官被迫留省候补,一拖就是四五年。

清朝时期吏部尚书和督抚谁的权力更大?

第二,以署理代替正式调补,并任意更调实缺官长期署理他职

各省督抚为了争夺州县官的任免大权,与吏部形成了反制。按制度,吏部铨选出来的州县官应当以实缺任命,可是到省后,大多数情况都是将他们安排在署理的岗位,或者是将实缺官员调离本缺前往署理,而将实缺重新委派他人。

打个比方,如吏部选定了江苏省昆山县知县张某,以制度而言,张某应该是昆山县知县的实缺,到省后须马上赴任。可是督抚却将他改为署理知县,或者是将他调到其他县为署理知县,而昆山知县的实缺却重新安排人选上任。

督抚正是通过委署、调署,排挤了吏部的人选,对经吏部审查、皇帝批准的实缺官员任意更调,从而极大地扩张了他们任用州县官的权力。

到了晚清时期,这种情况十分普遍,而且当时州县官任期普遍缩短,更调十分频繁。一位名叫张振鐄的广西举人,27岁经举人大挑以知县用,33岁首次署缺,此后先后在江苏安东、铜山、兴化、六合、盐城、丰县6个县署理知县共7任,署理时间合计十余年,而直到50岁一直未获实缺。

清朝时期吏部尚书和督抚谁的权力更大?

第三,侵蚀吏部的任免权

上面讲到,清代的州县缺大多为就简缺,数量众多,吏部通过铨选任用州县官,是中央控制州县官的任免权、防止被各省督抚侵夺的重要途径。然而至咸同之后,州县官的任用权却逐渐被督抚侵蚀。

按照定例,除了州县官升、调所遗之缺归督抚题补外,其余都归吏部铨选。清代选缺官员出缺,有十二种情况:升、调、病、故、休、撤回、改教、回避、终养、丁忧、参革、降补。

清朝时期吏部尚书和督抚谁的权力更大?

定例遇有升、调、病、故、休的情况,由候补人员中选用;遇有终养、改教、撤回、降补、回避的情况,则以进士即用知县和候补知县轮流任用;遇丁忧、参革的情况,则专以军功候补人员任用。显然,在这种制度下,即用知县、捐班候补知县和军功保举知县三个班次,在补缺时占据优势地位。

也就是说,地方督抚原本在州县官任免权上并无太多的空间,大多数州县缺都掌握在吏部手中。但是到了同治、光绪以后,地方督抚不断上奏,建议朝廷在原来升、调的基础上,再加上终养、丁忧、撤回、改教、回避、降补六项任免权归地方所有,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批准,督抚因此取得了大多数州县官的任免权。

清朝时期吏部尚书和督抚谁的权力更大?

事实上,从清中期以后,吏部和各省督抚在州县官的任免权上一直存在互相争夺的情况,从实际运作中来看,的确也是督抚占据了上风。尤其是晚清中央军政大权下移后,这种现象就更加普遍了,督抚有时还将权力之手伸到外省。可见,到了晚清吏部的权力已经收到严重侵蚀,吏部尚书这个曾经高高在上的“天官”实际权力还不如督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三者相比,哪个在实权上更胜一筹
...任命权又被一下子放开,地方上里还多了掌管实际军权的督抚和总督这两个土皇帝职位,皇权衰弱,地方上的私人集团任命官员根本再过问皇室的意见,革命已经一触即发。可见,在各个不同的时代
2024-08-18 14:08:00
清代知县的任期与任命权
...县任期是几年?知县一旦出缺其任命权属于吏部还是各省督抚?这是读者私信留下的两个问题。御史认为,这两个问题较有代表性,且比较复杂,故梳理发文。先来讲知县任期问题关于清代地方官员
2023-11-01 14:49:00
清朝特有官职道台的产生与职责
...。那么总督呢? 总督与巡抚都是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总督为明朝始设,明末农民起义规模不断增大,对外战争不断,特别是农民军四处窜动,多省流动作战,相对应各省要处理的事情
2023-12-27 22:28:00
三晋廉吏名片 | 陈廷敬:恪慎清勤近完人
...教以廉,当先使俭。”他一再强调,吏治好坏,关键在于督抚,上官必须给下官作出廉洁表率,下吏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服务。同时,针对官员中存在的贪污现象,陈廷敬提出督抚保举人才时,必须
2023-08-01 12:42:00
...端。”李之芳又上书说:顺治皇帝在位时期,赏罚分明,督抚不敢不敢肆无忌惮。十八年后督抚率领多夤缘而得意忘形,有恃无恐。勒索下属官员,危害百姓。我和全国百姓,都是皇帝您的子民,况
2023-03-07 22:28:00
唐朝节度使频频造反,而清朝总督却无人反叛是为何?
...之后,这两个司拥有专折奏事的权力,随时可以向中央打督抚的小报告。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后,湘淮集团崛起,总督的权力空前做大,原来集中于中央的人权、财权、军权逐步下移到总督这一级
2023-04-19 17:50:00
清朝时期,吏不是官但权利十分大,督抚对他们也忌惮三分
关于清代的官场形态,嘉庆帝总结了一句话:“本朝与胥吏共天下”。意思是说,全国大大小小的衙门中,真正当家做主的并不是官,而是体制之外的胥吏。嘉庆帝的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吏”原本
2023-04-23 12:00:00
清朝时期吏部是如何任用官员的?具体分为六种情况
...限制,在高级官员如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以及各省督抚、两司,的任命上几乎没有发言权,这一权利被皇帝侵占,官方称为“特旨授”和“开列”。“特旨授”是指皇帝不经过任何程序,直接
2023-07-05 10:10:00
清朝时期的地方官谁的军权更大一些呢
...地,边疆地区的军权划分有所不同。清朝前期,边境不设督抚,而以驻防将军、都统负责,掌管军政大权。边境地区,战事较多,为保证公务正常推行,清朝允许驻防将军或都统,可调动辖区内所有
2023-05-17 14: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