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4月22日,台江县施洞镇平兆村迎来一场春雨,一大早,姜春兰像往常一样手提环保袋走出村委会大门,行走在乡间小路上。
“春兰姐,下雨天你还来啊?”在平兆村巴拉河寨头的风雨桥长廊上,几位村民用苗语向姜春兰打招呼。姜春兰坐下掏出环保袋里的乡村振兴宣传手册,用苗语和村民们拉起家常,宣传党的好政策。
姜春兰(右)入户走访收集材料
姜春兰的家在平兆村巴拉河寨二组,是个土生土长的苗族姑娘。
平兆村曾是深度贫困村。当时,姜春兰和弟弟都在上大学,家中因学致贫,2015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同年,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台江分局帮扶平兆村,一位姓杨的干部结对帮扶姜春兰家。
“每次寒暑假回家,妈妈都会在我耳边念叨杨叔叔如何帮助我家。”姜春兰回忆说,国家的惠民政策,尤其是学费减免,极大地减轻了家中负担,让她姐弟俩能安心在大学读书。在结对帮扶下,姜春兰家不仅参与村里合作社发展蔬菜产业入股分红,父母还在蔬菜基地务工挣钱。
2017年,姜春兰家成功脱贫,23岁的姜春兰也顺利从贵州民族大学毕业。
“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家今天的好日子。”姜春兰很想见见一直未曾谋面的“杨叔叔”,并亲口说声“谢谢”,但一直没有机会。
姜春兰帮助贫困户填写材料
2017年底,姜春兰得知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台江分局招考工作人员,就决意要报考。“我想成为杨叔叔那样的人。”经过努力备考,她如愿考入了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台江分局。
2018年,台江县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台江分局也在部署帮扶工作,并安排新的驻村帮扶人员,姜春兰主动向组织提交申请。2018年4月,她回到老家平兆村开展驻村帮扶,并负责巴拉河寨三组的网格工作。
昔日的村民如今成为驻村干部,身份的转变,让姜春兰深感责任重大。她和驻村工作队的同事从入户走访开始,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落,走访老党员、经济能人,与村干、村民拉家常,察民意、问民生、解民忧……姜春兰开始重新认识这片熟悉的土地。
姜春兰和驻村工作队在研究后,按轻重缓急逐一安排解决村里存在的问题。先后协调台江县生态环保分局1万余元资金帮助村里购买农机,主动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销售村合作社种植的蔬菜,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易地移民搬迁住进新楼房。
回村后,姜春兰一心扑在工作上,吃住都在村委会。“从村委会到家就几步路,你却十天半个月不归家。”母亲张前妹说。
逐渐地,平兆村的通村路硬化了,通组石板路铺就了,街上的路灯明亮了,踩歌堂修好了,合作社的时令蔬菜品种多起来了……平兆村按期摘掉了深度贫困的帽子。
姜春兰(右一)和村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值守
2020年,姜春兰被评为“全州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帮扶干部”。
如今,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姜春兰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村里实施350亩枇杷种植项目,她帮忙流转土地;村里搞小龙虾试养,她从网上下载养殖视频供村民作参考;她还为村里的刺绣作坊产品寻找销路。
“年轻人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变得更美好。”姜春兰说。
通讯员:黄思铭 杨峰 顾慧明
一审:曹轶
二审:林萌
三审:彭奇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3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