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我和《大同日报》近七十年的因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6 05:5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

我和《大同日报》近七十年的因缘

赵佃玺

1957年,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大同三中读书,当时学校在西门外。由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西门外还很荒凉,只有远处一片片庄稼地,一直向西延伸。老西门城楼还屹立在城墙上,但多处已经木朽梁断。出了西门是一个瓮城,这里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瓮城里有一个小市场,有卖糖枣的,有卖麻叶的,有拉洋片的……大同民俗风味尽在这里展现。

那时的我,总是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看,东瞧瞧,西望望……不觉从城里走到了瓮城外。瓮城外,当时也是一片萧索,不时有小动物从远处窜来,天空中也有鸟儿飞来飞去,还能闻到乡野的气息。城外有一座石桥,叫金水桥,下面是护城河。夏天,河水一片,真是天光云影,风光大好,男孩子光着身子跳下去洗澡、戏耍,好不快乐。

当时,学校的功课不是很紧张。每周有演出、体育、美术、书法、歌咏等文娱活动,也经常举办一些黑板报书写比赛。语文课也是灵活生动,十分有趣,分文学、语法、拼音三门课,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教授。我最喜欢文学课,大量的古体诗吸引了我。我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李白、杜甫等名人的名言佳句。《望庐山瀑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我熟读如流,至今难以忘怀。

课余时间,我便模仿着写起古体诗来。上学的路上,我每天经过西门,一路上的景色让我有了创作灵感。我学着唐诗的格律,写了一首描写西郊日新月异,歌颂大同发展的古体诗,题目叫《西郊》,投给了当时的《大同报》。1957年5月11日,我的处女作发表在了《大同报》第四版,当时还是繁体字。报纸被贴在了学校报栏里,同学们争相观看。

现摘录一段:“十里河水缓缓流,山岗挂岩身披绿。沙河泥滩杨柳排,绿田苗地落农户。”这就是当时西门外的自然写照。不几天,大同报社给我寄来了稿费通知单,当时的稿费只有一元。接到通知后,我蹦蹦跳跳地来到了报社财务科,领到了一元人民币。这是一张红色的印有天安门图案的漂亮纸币,十分有收藏价值。这张《大同报》和“稿费通知单”我一直保存着。这张《大同报》现在陈列在古城民俗馆,不少观众通过这张报纸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大同往事。

当时的《大同报》几经易名,走过了75年的光辉岁月,它是大同历史发展的见证。如今的《大同日报》已经变成深受市民青睐的报纸。由于我的处女作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同报》发表,从此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近七十年来,我一直不断地坚持写稿、投稿,至今已经发表了大约数百篇之多。尤其是文学、民俗、历史等文章,有很多读者看到后还经常和我联系。《大同日报》培养了我,也让我更加热爱家乡。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开始专门写作大同街巷的故事,为此《大同日报》专门给我开辟了一个栏目叫“古城街巷探幽”。这个栏目,我描写了很多已经濒临消失的老街巷和老院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有的读者还连续抄录,留作记忆。读者张建军同志撰文认为,街巷是大同古城的活化石,是可以穿越的时空隧道。他称我的文章为“不朽的胡同文化,文字的《清明上河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同日报》又连续刊登我的“老大同故事”五十多期。这些老故事记叙了大同人过去的悲欢离合,展现了他们不屈的斗志。一些故事还被拍成了短剧,如微电影《打不碎的记忆》等。我还多次参与了《大同日报》和《大同晚报》的“大同老字号”“大同名人”“大同金融”“大同寺庙”等栏目的写作。这些稿件我又经过修改完善,后来编著成了《老大同故事》《云中旧梦》《梦回大同府》《大同民俗文化》等系列图书。《梦回大同府》还获得了“全国社科图书优秀奖”。我也被授予“全国最美家乡人”“全国书香之家”等称号。

一回首几十年过去,感谢培养我成长的《大同日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6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秋十月,火红的高粱、金黄的玉米装点着田野。这是山西大同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助力农民增收的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大同市累计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190万亩,并探索走出了有机旱作
2024-10-20 15:53:00
明末风云与闯王起兵
...,处置了三关总兵周遇吉后,马不停蹄地直奔代王盘踞的大同。大军翻山越岭,跨河过县,渐近大同城。那震天的战鼓声和飘扬的旗帜,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席卷这座塞上重镇。牧童献刀之
2024-12-22 08:38:00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一路相伴 助我成长张建明我与《大同日报》结缘,可以追溯到1986年。那年我十六岁,还是一名高一学生,暑假期间不远千里从洪洞县来到大同看望我的爷爷。爷爷时任大同市
2024-05-14 06:00:00
北京外城为何建于嘉靖时
...原结好。这年七月,俺答汗派汉人石天爵和蒙古人肯切来大同与明廷官员联系,请求通贡和互市。所谓通贡,就是蒙古部落首领接受朝廷的封授,然后定期向朝廷进贡,朝廷则以赏赐的名义,供给蒙
2024-05-30 14:47:00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要英跨入龙年,山西大同的文化巨变让我这个移居魔都三十余年的游子思绪万千。从我的实地感悟和同胞妹妹的居家观察来看,大同近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和阳门成为新网红。塞北明珠
2024-03-14 14:41:00
我市有机旱作农业迈出坚实步伐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本报讯 (记者 宋芳) 新荣区芦家窑村马铃薯项目区亩产达1.09万斤,创全市马铃薯单产最高纪录;左云县张家场乡向日葵亩产达516斤,创全市向日葵单产新高,粮食产
2024-03-13 06:20:00
市农业农村局推荐10条丰收拍摄线路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打卡大同农业 分享丰收美景市农业农村局推荐10条丰收拍摄线路本报讯 (记者 宋芳) 金秋时节,田野大地五彩缤纷,乡村处处瓜果飘香,是我市农业最美的丰收季节。
2023-09-16 00:16:00
春节来厦玩 出行更舒心
...解站点人流拥堵情况。公交集团在原站台往东100米处增设大同小学公交站,分流原停靠开禾路口的5条公交线路。“我们把原来直行加右转的公交车调整到大同小学公交站,左转的公交线路仍停
2024-01-31 07:48:00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山西地名解谜大同:永祈九州同马晓东 大同市位于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历为全晋之门户,中原之屏障,有“北方锁钥”之称。战国时期赵国创建平城。秦置平城县。北魏建都
2023-10-30 07: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