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同:永祈九州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30 07:2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山西地名解谜

大同:永祈九州同

马晓东 大同市位于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历为全晋之门户,中原之屏障,有“北方锁钥”之称。战国时期赵国创建平城。秦置平城县。北魏建都平城。唐调露元年(679),大同军由河套移治于平城故地,此为“大同”地名来晋之始。开元间为云州治所。辽改云州为西京,置西京道大同府。金改西京路。元末置大同中书分省,治大同路。明洪武初改大同路为大同府。永乐间置大同镇。清仍为大同府。1912年,废府改大同县。1949年置大同市。

对于“大同”地名的含义,近年的旅游宣传多引用秦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儒家学说大加解读。有人历数古代典籍中“美美与共的大同社会”,还有人联系到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式的大同理想”,都把它理解成和谐美好的代名词。但是历史真实恰恰相反,“大同”地名诞生在隋代血雨腥风的抗击突厥前线,它的含义只是三个字:大一统。

战国平城

大同古称平城,秦置平城县,为雁门郡14县之一。我们在战国赵国平首尖足布币中见到有“平城”布,由此判断平城应该是赵国向北方开拓疆土时所建。可惜当今一些古泉学家把“平城”古币文误释为“平州”,又错误地认为平城始建于西汉,这样便将平城的创建年代至少推迟了百余年。

近年来,考古部门初步探明,平城遗址在今大同古城北部的操场城一带。这一区域地表下文化层堆积厚度2~4米,战国和汉代文化层位于底部,其中发现了战国铜印和战国瓦当以及汉代陶片、瓦片等。又据历年考古发掘资料,20世纪50年代,在操场城西南1公里的大同公园工地发现过汉墓;1988年,在操场城南1公里的四牌楼附近发现汉墓;1990年,在操场城北1公里的新华街发现过7座汉墓。从汉墓环绕操场城的分布情况分析,操场城应该是战国、秦汉平城的中心区。同时在操场城周边的城墙中还发现了三层夹墙,分晚、中、早三期,依次倾斜靠压。根据早期夯土墙的夯筑特点和包含物,也认定墙体不晚于汉代。最终结论:操场城就是古平城遗址。

平城遗址地处大同盆地交通要冲,御河流经,四望平衍,“东连上谷,南达并垣,西界黄河,北控沙漠”。以其地理环境分析,“平城”一名当为其地形特征的写照,而平城的交通地位是它发展成为雁北中心城市的重要因素。

秦国统一六国后,于此置平城县。东汉时期,汉、匈之间连年战争,边郡城市破坏严重。沿边的云中、五原、朔方、北地、上谷、定襄、雁门、代郡等8郡变为废墟。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召集其中5郡流民,改制为5县迁徙至太原郡北部。同时南迁的还有雁门郡的平城县,其侨迁治所故地就是今天代县的平城村。

魏都平城

平城的再度兴起是在北魏定都以后,这也是平城最辉煌的历史时期。西晋末,鲜卑拓跋部开始兴起。其首领拓跋猗卢以助并州刺史刘琨作战之功,被封为代王,建立代国,并得到了广袤的今雁北地区。时以盛乐为北都,平城为南都,平城也称“代”或“代都”。

登国元年(386),拓跋珪即代王位,改国号为魏。天兴元年(398)七月,正式定都平城,并仿照中原王朝制度,以中原都会为蓝本,在秦汉平城旧址上“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平城随着北魏王朝的崛起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天赐三年(406),又在宫城南部筑京城,“方二十里”,为居民区和商业区。泰常七年(422),再筑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郭城内为里坊、市廛、寺院、园林等规划悉备。到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平城已成为北方最繁华的都城。

北魏建都平城,模仿汉、晋在畿辅地区设置司隶校尉部和司州的旧制也置司州。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司州改名恒州,代尹改名代郡,辖境也较前缩小,但是平城仍为北魏王朝北方的重要城市,与洛阳相对应被称为“北京”。

魏都平城由宫城、外城两部分组成,并包有外郭城。宫城的范围在今大同市老城北门外的操场城一带。2000年以来。考古部门在大同古城北操场城一带发现北魏宫殿遗址。宫殿遗址在操场城的东、西、北墙及大同老城的北墙中段,这处东西宽和南北长各近千米的正方形墙体之内便是汉代的平城和北魏的平城宫范围。这也与《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北魏故宫遗址在“府北门外”的方位相吻合。 宫城南是周二十里的外城,考古研究认为:平城外城周回20里的范围大体上包括现在明大同府城和操场城。北魏平城南墙遗址亦即明城南墙所在位置,城中轴线未变。明代南门亦即平城南门之所在。

《魏书·太宗纪》:“(泰常七年九月)辛亥,筑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外郭城应在外城之外围。在今大同老城北部的上皇庄和白马城村一带的城墙残留基址应是当时外郭城的北城墙遗址。

北魏正光四年(523),负责拱卫平城的北方边镇军民发动了六镇兵变,“诸镇华夷之民,往往响应”,战争延续到孝昌年间,史称“孝昌之乱”。战乱对于雁北地区破坏极大,《魏书·地形志》描述:“孝昌之际,乱离尤甚。恒代而北,尽为丘墟”。战后平城周边已是一片焦土,百余年魏都繁华再度废为断壁丘墟。

“大同”地名来自塞北

战争直接导致了平城的毁灭,地名“平城”也随着城市的毁灭而消亡。然而平城的区位优势和它在军事交通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曾一次次地为它赢得重兴和发展的机遇。唐调露元年(679),远在塞北的大同军移治于平城故地,这座古老的城市又开始以“大同”的声名获得新生。

“大同”一名来自塞北的大同城,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河套平原。河套,为汉语、蒙语合成地名,意为“河湾”。因隋代为防御突厥南侵,在此创建大同城,故历史上又称“大同川”。《隋书·长孙晟传》:“(开皇)十九年,染干因晟奏,雍闾作攻具,欲打大同城。诏发六总管,并取汉王节度,分道出塞讨之。”可见当时的大同城已经是北御突厥的重要军事重镇了。《新唐书·地理志》:“丰州九原郡,(中受降城)西二百里大同川有天德军,大同川之西有天安军。天德军,乾元后徙屯永济栅,故大同城也”。

1976年,内蒙古文物部门在乌梁素海东岸发现了一座唐墓,并出土了《唐太原郡王公逆修墓志铭》。墓主王逆修曾任天德军防御都虞侯,墓志记载,他逝后葬于天德军城南五里处。据此确定墓地北五里的土城子即天德军城原址。又据《元和郡县志》:“乾元后,改为天德军,缘居人稀少,遂西南移三里,权居永清栅(一作永济栅,即古大同城)。”天德军城西南三里有地名“城库伦”,又名“三里城”,因此可确定是隋代大同城的故地。

“大同”一名南迁至平城的时间应在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元和郡县志·河东道》:“河东最为天下雄镇,河东节度理太原府。大同军,雁门郡北三百里,调露中突厥南侵,裴行俭开置,管兵九千五百人,马五千五百匹。东南去理所八百余里。”又据《新唐书》记载:调露元年六月,“吏部侍郎裴行俭伐西突厥”,大同军迁置平城故地当于此时。其沿用原名显然是为了借重于塞北大同城的历史声望。

“大同”地名诞生于抵御突厥的主战场,在惨烈的战争环境中,大同城的创建和命名展现了军民抵御外侮,捍卫国家统一的力量,而绝不可能在大敌当前,对敌人宣讲和谐社会“天下为公”的“大同情怀”。古代“同”有统一的义项。《尚书·舜典》:“同律度量衡。”意为统一音律和计量标准。《国语·周语》:“其惠足以同其民人。”韦昭注:“同,犹一也。”陆游诗《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九州同”即指祖国的统一。“大同”地名所宣示的正是中华文化中长盛不衰的大一统思想,也是前线将士“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精神写照和道义担当。

千百年来,大同雄踞卫国戍边的前沿,并以其可歌可泣的历史诠释了它捍卫大一统的盖世英名。

辽代以后的大同城

唐末五代时期置大同军节度,治所云州,即今大同城区。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幽云十六州割予契丹,从此,云州成为辽的领土。辽仿唐代政区制度,实行道、府(州)、县三级制,云州属西京道。重熙十三年(1044),升云州为大同府,属西京道,大同府城市建设逐步兴起。

大同府城在唐代云州城的基础上修建,仍沿袭了北魏平城的框架,城周仍为20里。《辽史·地理志》对大同府城有概括描述:“广袤二十里。门东曰迎春,南曰朝阳,西曰定西,北曰拱极。元魏宫垣占城之北面,双阙尚在。辽即建都,用为重地,非亲王不得主之。清宁八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又有天王寺、留守司衙。南曰西省。北门之东曰大同府,北门之西曰大同驿”。辽保大二年(1122),金兵攻克大同府,改置西京路。其城址未变,只是城门名称重新命名,东门曰宣仁门;西门曰阜成门;南门曰奉天门;北门仍为拱极门。

元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至正十一年(1351),置大同中书分省(治大同路)。明代为保护中原地区免遭蒙古势力的侵扰,洪武四年(1371)置大同都卫,后改为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在旧城基础上重建新的大同府城。他截去了城北部一段,使府城成为长1.82公里,宽1.8公里略呈正方形的城池。城中四条主街每条主街通四门,“门四,东曰阳和;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街市中心十字路口各建一楼,东为太平楼,南有鼓楼,西有钟楼,北有奎星楼。城区四隅街巷依然延续了北魏、唐、辽的坊巷格局。

朱棣迁都北京后,于永乐间置大同镇,大同城又肩负起“拱卫神京”的重任。终明之世,围绕大同镇的建设,修筑边墙,调兵屯守,大同城坚兵众,屹然巨镇。二百多年间,大同镇屏藩京师,保卫内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护航的历程,都保留在这座古城的文化记忆中。

民国初废大同府改大同县。1914年,京绥铁路修至大同,通向火车站的北门外街区开始繁荣。1937年9月日军侵占大同后,成立大同省公署等伪政权。大同煤矿均由日伪掠夺开采,并在今新平旺建办公区和住宅区,名为“平旺寮”。抗战胜利后,大同城区为山西省大同行署驻地。1949年始置大同市。

上世纪50年代后,大同市先后新建新开北路、同泉路、云冈路、大庆路、工农路、迎宾路等10多条主干道路,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城市道路体系。1982年,国务院将大同古城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8年,大同市确定建设“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经济强市”四大目标,全面恢复大同古城历史风貌,实施大同古城和御东新区一轴双城的规划思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展现于世人面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0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同市平城区人大常委会发布人事任免名单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马睿姗6月28日,记者从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政府获悉,大同市平城区人大常委会发布人事任免名单。大同市平城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2024年6月27日
2024-06-30 22:45:00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本报讯 (记者 崔莉英) 5月23日,古城内平城书院高朋满座,宾客盈门,吕日周作品捐赠仪式在此举行。是日的捐赠仪式现场,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名誉会长
2024-05-24 06:18:00
...原件后复印的27份档案复印件,共计81页,请您核对。”大同市平城区档案馆工作人员将中车大同电力机车退休职工需提档名单连同27份档案复印件交给中车大同电力机车的工作人员。针对此
2023-02-23 19:58:00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本报讯 (记者 陈杰) 为深入挖掘大同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加大大同文化宣传力度,我市将拍摄电视剧《云中之约》、微短剧《平城之恋》,5月31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在御
2024-06-02 00:55:00
平城区教育局抽调100名教师驻守高速口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宣传美丽家乡 助力大同旅游平城区教育局抽调100名教师驻守高速口图为在御河西路南高速口,平城区14校教师向来同游客介绍大同旅游景点及地方美食。本报记者 韩堃摄本
2023-05-01 06:05:00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以美食之名 赴未来之约平城区以食为媒开启校地合作新篇章本报讯 (记者 张世敬) 热气腾腾的刀削面、皮薄肉嫩的百花烧卖、软糯酸甜的小米凉糕、满口鲜香的羊杂……“这
2024-05-10 05:57:00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本报讯 (记者 张彩峰) 寒冬问天,根植久远。12月23日,以“伴梦飞全运 蓝天新资源”为主题的大同市第一届青少年无人机航模竞赛在平城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举行
2023-12-24 03:04:00
街道要求“破门亮灯”引热议 大同市平城区古城街道致歉
中新网2月7日电 据大同平城区政府网站消息,2月7日,山西大同平城区古城街道发布致歉信:因我街道工作方法失当,引起“破门亮灯”网上热议,占用大量社会资源,在此向广大社会各界朋友表
2025-02-07 09:13:00
大同方面为“撬锁亮灯”事件道歉了!2月5日,秦鉴以《领导说:要有光! 于是便撬了锁》为题,聊了聊山西大同市平城区古城街道办事处鼓楼社区发生的城管撬开商户两道门锁强行亮灯事件.经过
2025-02-07 16: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
传承泉城历史 感悟名人风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9月7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办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活动第八期“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探访之旅”顺利举行。第一站来到大明湖的汇波楼
2025-09-08 17:37:00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节”“亡者节”或“七月半”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中元节
2025-09-08 18:18:0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