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大起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3 16:08: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诗人钱宰上早朝的时候,突然被朱元璋拦下来,说他昨天晚上作的那首诗不错。原来钱宰这阵子睡眠不好,可是每天凌晨都要早起,强打精神去上早朝,不免发了几句牢骚。于是随口作了一首诗:

四鼓咚咚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是一首打油诗,钱宰不过脱口而出,根本没有写下来。可是,朱元璋马上就知道了他作了一首诗。钱宰不禁冒了一身冷汗。这天子眼皮下办事,没有一点秘密。别说作诗,文武百官家里一日三餐吃什么,朱元璋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朱元璋对钱宰说:“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磕头谢罪。

朱元璋神通广大,可以掌握文武百官的生活作息,主要是源于明朝的特务机构。这个机构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就开始设立,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

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大起底

明朝特务机构有四个部门: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

锦衣卫。

锦衣卫是四个部门中最早出现的,也是电视和电影出现频率最高的。只要锦衣卫一出现,他们只做两件事:抓人和杀人。他们非常嚣张,动手之前从来不多说一句废话,直接亮出腰牌,没有人不怕的。他们一句话不说,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他们哪里来的嚣张的资本呢?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朝。朱元璋亲手创办了“锦衣卫”这个部门,但是的锦衣卫本来不是用来人抓人或是杀人的,他们不过是朱元璋身边的一群保安和仪仗队。

因为皇帝的保安,每天跟着皇帝进进出出,形象一定要跟上,不能丢了皇家的脸面。所以这群保安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就是“锦衣卫”的由来。

锦衣卫这套服装也叫“飞鱼服”,上面有四爪飞鱼纹,材料高级,制作精细,由云锦中的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绢制成。

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大起底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白手起家,九死一生才打下这片江山。这份家业来得太不容易了,朱元璋自然格外珍惜。于是他就很怕有人打他江山的主意,他明白:既然自己能够推翻元朝,夺下政权。别人同样有机会把他推翻。

当时朱元璋就忌惮的就是那些跟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在建朝后,这些兄弟都位居权臣,他们要本事有本事,兵权有兵权,要威望有威望。最可怕的是这些兄弟都是身经百战,他们有造反的经验。如果他们真有人要反,朱元璋未必有本事镇压。

以朱元璋的脾气,内心肯定想着国泰民安了,全部把他们灭掉省事。但是,如果全部灭掉了,谁来帮他做事呢!如果真要灭团,人家不反也要被逼着反。

但是又不能不防着,毕竟人心难测。于是,朱元璋就想找人去秘密监测文武百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盯得死死的。只要他们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人赃俱获,直接逮了宰了。如果大家都老老实实,那就更好了,大家相安无事。

那个派谁去当密探呢?只能是朱元璋自己信得过人的。朱元璋思前想后,觉得还是这班每天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锦衣卫最可靠。当时这些锦衣卫只是颜值担当,很多人根本不会武力,更别说杀人了。

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大起底

甄子丹主演的电影《锦衣卫》里说:这些锦衣卫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从小接受各种训练。等大了点,就两个两个关起来互相攻击,死的那个就是白死的,活的那个人就锦衣卫的一份子。锦衣卫个个武艺高强,飞崖走壁,无所不能。他们无牵无挂,办起事来心狠手辣,只认皇帝一个人。

电影演绎得有些片面,当时朱元璋从保安团里挑出一部分人充当特务的工作。这些人是要去监测文武百官,收集情报的,并不是要上战场打打杀杀的。朱元璋挑选的特务人选只需要符合三点要点:

第一,对皇帝绝对忠诚。

第二,身家清白,不能有过往案底。

第三,要有一点武功基础。

在《明史》上记载,锦衣卫的标配兵器是一把绣春刀。这把刀其实在汉代就已经存在了,只是朱元璋换了一个典雅的名字。这种刀非常灵活,可以劈,也可以刺。

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大起底

锦衣卫刚刚建立,效果比朱元璋估计还要好。上到文武百官,下到平民百姓,只要朱元璋想要知道的事情,锦衣卫马上就能收集过来。面对锦衣卫,百官们不寒而栗,感觉有一双无影的眼睛时刻盯着他们,谁还有造反的心思呢!

除了监测文武百官,锦衣卫还有两项特权:诏狱和廷杖。

在明朝的时候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司法体系:三司。三司包括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一个案子必须通过三个部门,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但是锦衣卫的诏狱有权直接饶过三司,这是一个锦衣卫自己的监狱,一切都是他们说了算。他们说白就是白,说黑就是黑,不受约束,不受管制。

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大起底

廷杖就是打屁股。这也是明朝皇帝发明的产物。当时皇帝下面的臣子冒犯了皇帝,皇帝不罢官,也不扣你的工资,就是让人打你的屁股。锦衣卫就是负责打屁股的。

这廷杖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大有学问。每个锦衣卫都经过系统的训练。他们对着假人练习廷杖,一个是装砖头的假人,一个是装纸张的假人。打砖头假人的时候,可以直接把砖头打碎,外面的皮革完好无损。打纸张假人的时候,要把皮革打碎,而里面的纸张完好无损。这是一门独门绝技。

皇帝要打你是皇帝的事,要把你打成什么模样就是锦衣卫的事情。同样是100廷杖,锦衣卫可以20廷杖就让你一命呜呼,也可以打完100廷杖还只是皮肉伤。所以百官们对锦衣卫是很畏惧的,更不要说平民百姓了。

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大起底

但是锦衣卫还是有怕的人,那就是东厂和西厂。

东厂、西厂、内行厂。

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里夺权的,合法性一直很有争议。从上而下都有反对的声音,朱棣自然就想收拾那些反对的人。但是又不能明着收拾,得暗地里收拾。

这个时候朱棣不想动用锦衣卫,毕竟那班人都是朱元璋和朱允炆留下来的。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锦衣卫此时心里想着什么,说不一定他们也是向着两个老皇帝呢!于是,朱棣就想另起炉灶,组建一个部门。

朱棣造反的时候,宫里的太监们在关键时刻出了不少力气,他们表现让朱棣的挺满意的。于是朱棣就想把这个任务交给这帮太监。朱棣把这个部门设立在紫禁城东安门,取名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

朱棣还下令锦衣卫属于东厂管辖。一物降一物,锦衣卫一下子就低调了下来,不再像之前那样牛逼了。他们成为了公公的下属。东厂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拿臣民,这是明朝第一批干政的宦官。

在明朝很长时间里,东厂就是最厉害的角色,谁都怕他们。他们嚣张跋扈,几乎无人可以克制。

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大起底

但是在1476年明朝皇宫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叫李子龙的道士,居然悄无声息溜进皇宫,还一路小跑到了成化皇帝居住的万岁山,几乎是到了皇帝的寝宫门口了。这才被锦衣卫给捉住了。

这一审,李子龙居然说自己来刺杀皇帝的。成化皇帝吓得目瞪口呆,号称戒备森严的皇宫居然有人可以绕过锦衣卫和东厂跑了进来,而且目标还是自己。成化皇帝后知后觉,他认为皇宫里有李子龙的内应,锦衣卫和东厂可能都有李子龙的同伙。

锦衣卫和东厂都靠不住。于是成化皇帝找来自己最信任的太监汪直,让汪直重新找一批人来审理此案。汪直的本事还是有的,马上就行动起来,各种捕风逐影,各种收集证据。成化皇帝对汪直的表现很满意。在这个案件完成后,成化皇帝就让汪直带领的这班人组成“西厂”。

成化皇帝还下令:以后锦衣卫和东厂都归西厂关。西厂一下成为明朝最牛的机构,汪直也成为最有权利的太监。

汪直小人得志,为了自己升官发财,对权利更高的追求。他罗织罪名,各种栽赃陷害,各种敲诈勒索。几年下来,文武百官被汪直整得混不下去了,包括锦衣卫和东厂在内都一片抱怨。大家一直往成化皇帝那里告状。

有个官员口直心快对成化皇帝说:如果一直任由西厂这样胡作非为,我们不反也得反了。成化皇帝这才发现,西厂已经成为众怒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可以会酿成大错。最后,成化皇帝下旨撤销了西厂。

西厂昙花一现,不过短短五年年,却成为后宫剧最嚣张的角色。

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大起底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时候,大太监刘瑾趁正德皇帝年少贪玩,不理朝政,刘瑾就整了一个“内行厂”。这个内行厂跟西厂一样,可以管锦衣卫和东厂。内行厂也是昙花一现,只风光了短短五年,随着刘瑾倒台被杀,内行厂也被撤销。内行厂存在时间很短,很少人知道它的存在。

从大明王朝建国到灭亡,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相继坐大,破坏了正常的行政司法体制,各路特务为了政权夺利,互相的倾轧,这都是造成明朝中后期宦官乱政,国力衰败的重要原因。但是也不能把大明灭亡的原因全部归咎给这些特殊机构。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不容易。一个代善始善终容易,几代人要善始善终那是难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3 18: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明朝四大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与内行厂的兴衰史
...四大特务机构。四大特务机构中,最令人熟知的是东厂和锦衣卫,这些都是武侠和影视剧的“老熟客”。另外两家是“西厂和内行厂”可就不怎么出名了,主要与它们两家存在的时间不长有关,可是
2024-03-22 09:01:00
锦衣卫、东厂、西厂在明朝的重要性
...构太多,是中国封建社会特力机构最鼎盛的时期,明朝有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机构完全是凌驾于执法机构之上,仅为皇帝服务的机构,有独立的审讯权力,能够不经过刑部擅自抓捕他们所认为
2023-08-23 15:09:00
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分别是干嘛的
锦衣卫在理论上是皇帝的仪仗部队。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鉴于锦衣卫的前身之一是亲军都尉府,所以它其实是受皇帝直接控制的禁卫军,所以
2024-06-19 20:13:00
明朝的特务政治:东厂与西厂的设立和对文武百官的监控
...或者是督主。大家都知道明朝有两个特别的机构,一个是锦衣卫,一个是东厂,他们是专门从事特务工作,合称为厂卫。说起来,锦衣卫其实资格更老一些,它是明朝开创大哥朱元璋建立的,都是由
2023-09-25 01:13:00
明朝特务机构揭秘:东厂、西厂与内厂的真实面目
...立。在东厂设立之前,明朝的情报机构和特务警察机构是锦衣卫。锦衣卫属于军队,是由皇帝直接统属的天子亲军,掌拱卫天子、侦缉情报、监察百官、防妖言惑众之权。明成祖朱棣武装夺权后,出
2024-02-13 21:12:00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它才是老大,但很多人不太熟悉
...来好好认识一下,明朝的四个特务机构。最熟悉的莫过于锦衣卫了,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书上,它都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或许我们就此认定,它是权利最大的一个,可不是这样的。锦衣卫是朱元璋设
2023-07-04 13:21:00
明朝厂卫制度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对明朝有怎样的负面影响?
...义就是厂和卫,也就是耳熟能详的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厂卫制度影响着整个大明王朝,三厂一卫的建立顺序是明太祖洪武时期的锦衣卫、明成祖永乐时期的东厂、明宪宗成化时期的西厂、
2023-01-30 16:39:00
明朝哪位与东厂西厂锦衣卫不和,创建内行厂权力凌驾两厂一卫之上
...下,所谓的明朝特务组织应运而生,首先是东厂、西厂与锦衣卫,他们构成一张严密的大网笼罩着大明王朝的各个角落。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在这张大网的笼罩之下,人们必须谨言慎
2024-06-19 21:37:00
明朝的东厂和锦衣卫见了哪个组织却唯恐避之不及
...个独一无二的特色,那就是特务机构众多,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的特务部门。其中锦衣卫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亲手设立的,直接隶属皇帝,不需要服从任何部门,由朱元璋的
2024-04-24 13: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