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中国国际传播已行至至深、至精、至难处。国际传播破局,亟需解放思想,在传者、受者双重‘主体’——人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展传播视角下的主体内涵,推动国际传播思想解放,实现问题导向、行动导向、创新导向。”
9月21日,在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的“创新国际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研讨会上,在“国际传播的道与策”主题讨论环节,谈及中国国际传播当前形势与如何破局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如此表示。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 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在梳理了中国国际传播思想、道路、布局等方面的变迁后,姜飞表示,从宏大叙事到微观个体,从新闻零售到价值趸售,跨文化传播已经到了至深、至难之处。全球传播生态的压迫,文化心态的突破,产业链条的重构,都在指向中外博弈的深水区——制度优势的博弈,而制度优势最终落脚就在于生活,生活方式的国际传播可破局。
在姜飞看来,生活方式的美学是要把普通人用个体的眼光看到的一种美感,放大为一个群体生活方式的美学。在有生活方式美学推动下的国际传播中,我们可以重构国外受众的感觉、知觉和表象。
“生活方式美学的国际传播价值,意蕴无穷,潜力巨大。” 姜飞举例称,“一对夫妻、一片草坪、两只狗、红酒”是好莱坞电影呈现的生活方式,英式下午茶本来只是用于“下午补充能量”,但在传播中则成为了英国上层贵族的生活方式的“辐射”。
如何展现“立体、真实、全面的中国”,树立“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姜飞认为,如何建构“美”与你我、大家的更紧密、更真实的关系,将零散的、碎片化的、甚至被无限放大的局部美,集成为系统的、整体的、日用而不知、不觉的美——心意相通、普遍传达、审美共通感的“生活方式美学”,从而展现“立体、真实、全面的中国”,由此破题,成为国际传播新的方向。
“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需要通过专业化的传播手段,将那些‘专业化’、‘极致化’的看上去很崇高的美,普通人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理想美,借助生活方式的细节以及有机的组合,借助传播环节和过程予以立体呈现,实现美感的放大,美感的下放,美感的传递,借助传播过程,实现文化传播的优美致效,这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正在进行中。”姜飞说。
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将在生活方式美学的综合、立体、全面的国际传播过程中,展现立体、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在建构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方面有重大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