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风雨野史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17:48:00 来源:太原新闻网

风雨野史亭

野史亭位于忻州遗山文化园东面,元好问晚年在此修史。有诗《野史亭雨夜感兴》曰:“私录关赴告,求野或有取。秋兔一寸毫,尽力不易举。衰迟私自惜,忧畏当谁语?展转天未明,幽窗响疏雨。”表达自己的艰难处境。后人也以“风雨野史亭”比喻元好问生活和创作的艰辛。

野史亭坐北向南,大门为半圆形的砖圈大门,门楣上三个大字“野史亭”是徐继畬所题。亭在门洞向北不远处,六角攒尖顶,下有石基。亭内正面墙上有石刻元遗山先生画像,东面石刻有元遗山诗,西面有元遗山书法作品两篇。亭东西两边门柱上有徐继畬题写的一副楹联,对元好问在诗歌和史学方面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撰述辔龙门涑水憩幽窗疏雨采摭不遗金源一代留文献,诗歌媲山谷东坡值沧海横流宗工无愧风格千秋著典型。”

转过野史亭向北走,便来到“青来轩”。青来轩坐北向南,正瓦房三间,中间房内塑元好问铜像一尊,墙壁上镌刻有元好问诗《野史亭雨夜感兴》及后代文人们来此拜谒后写的诗文。传说,青来轩曾是元好问读书编书之处,取元好问《读书山月夕》中“柴门开晓日,云际青山来”之“青来”二字得名。现存的青来轩建筑为1867年所建。

公元1239年,萧然一身的元好问辗转回到忻州,秉持着“国亡史不可亡”的理念,开启了他晚年的修史生涯。元好问修史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生活困顿、手头资料很少(金朝好多资料由元朝官方控制),他奔波在晋冀鲁豫等地,全力以赴修史,先后完成《中州集》《壬辰杂编》《金源君臣言行录》《南冠录》等书共计百万言,为元人撰写金史作出了很大贡献。

《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记载:“元人修《金史》,多本所著,故于三史《辽史》《金史》《宋史》中,独称完善。”诚如其学生郝经在《元遗山先生墓志铭》中写道:“每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兴,己所当为;而国史实录在顺天道万户张公府,乃言于张公,使之闻奏,愿为撰述。奏可,方辟馆,为武安乐夔所阻而止。先生曰:‘不可遂令一代之美泯而无闻。’乃为《中州集》百余卷,又为《金源君臣言行录》。往来四方,采遗逸,凡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亲为记录,虽甚醉不忘,于是杂录世事至百万余言,捆束委积,寒屋数楹,名之曰野史亭,书未就而卒。”诚哉斯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城的地老天荒
...岩村故居,有他本人主持修建、后世又多次复建或修葺的野史亭。这是金亡后,年过半百的他,“湿薪烟满眼,破砚冰生髭”,许多鸿篇巨制的诞生之处,也是数度游走他乡魂归故里后的最后栖居地
2023-12-26 17:00:00
野史揭秘: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真相大揭秘,原来是替身?
...可你知道吗?关于崇祯皇帝的死,竟然流传着一个惊天的野史传闻:他其实并没有在煤山上自杀,而是借助郑芝龙、郑成功的力量,成功逃往了台湾,留下了一个替身!这听起来像是古代版的“替身
2024-12-15 14:45:00
历史上福王朱常洵,真的被煮成肉汤了吗?
...乐”,这就是一个被宠坏了的衣食无忧的公子哥。因此,野史中所说朱常洵“体肥,重三百余筋”,可信度非常高。福王肥胖,还有一个佐证,多本野史都记载,“福王及世子由崧缒城走,王以体肥
2022-12-18 16:22:00
李自成与魏忠贤:历史的迷雾与野史的传说
...权势滔天而臭名昭著。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个颇具争议的野史传说:李自成竟然是魏忠贤的亲生儿子!这个说法到底从何而来?它是否有历史依据?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一、李自成的历史背景
2024-12-21 10:39:00
...风流韵事。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芈月的野史吧。都说芈八子很污,也确实,能在朝廷上公开拿自己房事做比喻的,恐怕历史上也就她这么一位了,真的是开起车来是一点也不带刹的
2024-05-01 20:05:00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是真是假,有何依据
...毒死?如此虐心的桥段,也叫朱元璋的“残暴”形象,在野史里十分“高光”。但这事儿究竟是真是假?可以先瞧瞧“庆功楼”在哪:以明初学者宋濂等人记载,当时南京只有个“忠勤楼”,是朱元
2023-07-20 16:25:00
揭秘徐妙锦:正史未载的皇室女子,野史中的传奇人生
...总之,正史不见记载徐妙锦,徐妙锦和朱棣的故事,出自野史。连地位尊贵的徐皇后都没有在正史上留下她的名字,而她的妹妹的名字,居然能被史书记载得这么清楚吗?诸位看官也只能从我列举的
2024-03-30 06:59:00
野史中记载乾隆逼死皇后,事实究竟是如何呢?
野史中记载乾隆逼死皇后,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据清东陵墓葬的实际情况统计,乾隆皇帝共有41位妃嫔,仅次于康熙帝。这些后妃中,与乾隆帝感情
2023-10-07 13:56:00
野史揭秘:秦始皇与长生不老药的传说
...究明白的,而最有趣的则是那些正史之外,在民间流传的野史。野史的真实性基本都是半真半假吧,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去编造一些东西,因为编造野史这件事对谁也没有好处。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
2023-09-26 20: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