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来看看古人房屋建筑上关于御寒的奇思妙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7 16:2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为了抵御冬日严寒,除了衣食饱暖之外,古人在房屋建筑上也颇费了一番心思。从秦宫的“壁炉”“火墙”,到汉朝的“温室”“椒房”,无不体现出古人的聪明智慧。

早在新石器时代,半坡聚落的人们就懂得在房屋门口处设置火盆、火塘,将炊事与取暖合二为一,既能够吸收门外吹入的氧气助于燃烧,又可以烤火取暖、阻挡冬季的寒风。但是这种靠厨房取暖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冬天睡觉、洗澡的时候,还是难以摆脱严寒之苦。

来看看古人房屋建筑上关于御寒的奇思妙想

在秦朝咸阳宫遗址的浴池边,曾经发现三处壁炉,推测为天子、嫔妃洗澡时取暖之用。整座浴室的构造非常考究,房屋四周的墙内、底部凿有筒瓦相扣的管道,作为壁炉、烟道,内部可存放木炭,引燃后可持续燃烧,整座浴室如同被四面“火墙”包裹,保证室内温度稳定。与古老的火塘取暖相比,秦宫“壁炉”“火墙”的发现,无疑反映了我国在建筑取暖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来看看古人房屋建筑上关于御寒的奇思妙想

到了汉朝,宫廷贵族在解决取暖问题时又想出了新的法子。《西凉杂记》记载,长乐宫中设有温室殿,是专门供皇帝在冬天居住的暖殿,内部有多种防寒保温的特殊设备。墙壁以花椒和泥涂抹,再披上一层密不透风的锦绣。屋内设云母屏风、鸿羽帐,地上还铺着西域毛毯。整座宫殿从里到外层层包裹,住在里面的皇帝老儿想冷都难。所以每到冬季,皇帝往往将藏书搬到此地久居,有时甚至会取消上朝,将公卿朝臣召到这里议政。

来看看古人房屋建筑上关于御寒的奇思妙想

隋唐以后,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上至宫廷下至市井,人们驱寒取暖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从汉朝皇帝的“椒房温室”中取得灵感,唐朝盛行温室栽培技术,将葱韭菜茹等下季蔬菜种在大棚里,不分昼夜燃火培育,供给富裕人家在冬天一饱口福。此外,火盆、手炉、暖椅、汤婆子等取暖利器也相继出现,古人一到冬季就严寒难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一度忍受冬日严寒之苦。随着各种取暖法宝的诞生,衣食住行各方面不必再受季节时令的制约,体现了古人与天地自然斗智斗勇的无穷智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17: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人冬天穿纸衣盖纸被御寒为何不会受冻?
...低估了古人的智慧,他们虽然没有如今先进的供暖系统和御寒设备,但是依靠仅有的材料依旧能够让他们度过冬天。虽然可能不如现在保温效果好,但是不至于在冬天冻死。在上古时期,全世界的人
2023-07-13 14:43:00
《一梦江湖》玩家打造的家园有多好看?苗家小院值得拥有!
...戏经常更新家园组件,丰富多样的组件让玩家们拥有施展奇思妙想的机会! 相信,这些大佬们看着自己用心打造的房子,成就感也是十足!自然这不仅仅只是一栋房子,更是玩家在游戏中的归属
2023-04-20 15:00:00
古人有哪些消暑的奇思妙想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而四时气候不同。春季气候转暖万物开始复苏,待到百花盛开时景色最是宜人;秋季温度渐降,万物开始凋敝,人们在丰收的同时也开始迎接新一轮的生命轮回;冬季严寒,那肃杀
2024-02-11 06:25:00
古代没有空调暖气,古人的取暖神器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
...可以看得出来,当时棉织技术已经很时尚了,穿着棉衣来御寒保暖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苏轼的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是对古人春季穿着的描写,古代的达官贵人多穿貂皮裘皮来保暖,用以做球的皮毛很
2023-03-06 13:24:00
古代房屋多为木质建筑,天干物燥下他们是如何防止火灾扩散的?
...慎,一场小小的火苗就可能演变成吞噬万物的火海。这给古人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难以抑制的蔓延势头 木质建筑一旦失火,更是难以扑救。在古代没有现代化的灭火设备,注定了火势会迅速
2024-10-18 10:50:00
为什么古代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的?
...线,古代的房屋都会坐北朝南。二、向往美好的未来。在古人的世界里,“南”和“北”都有特殊的含义。“北”字在古代是两个人背向坐,这显然是表示背离的意思。“北”又有失败的意思。打仗
2023-08-17 16:40:00
陕西女博士40万造1000多平节能豪宅,实现全年0电费,获世界大奖
...种黑科技时,王怡琼的眼中更是大放光彩,将自己的各种奇思妙想统统讲了出来。首先,为了应对北方的寒冬,团队在现有建筑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面向南方的C形腔体,通过影响气流的走向来最终
2024-05-26 22:02:00
古人在四个季节中恐怕最不喜欢的就是冬天了吧,一到冬天古人就要头疼取暖问题了,平民百姓是最缺乏取暖工具的人。这个时候火就是很重要的取暖方式了,那么古人冬天是如何利用火进行取暖的呢?
2023-10-10 22:15:00
古人在建筑设计中的防火智慧
我国古建筑多属木结构,很容易发生火灾,古人很早就已重视防火,强调“以防为主”。毕竟木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房屋顷刻毁于一旦,还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左传》记述:“九年春,宋灾。
2023-07-12 06: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