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贵州交出的《2024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堪称亮眼答卷:全省9个中心城市和88个县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9.1%,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99.1%,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这份数据背后,是贵州以 “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全民共治” 书写的生态文明建设传奇。
坐拥喀斯特地貌的“高原蓝”与江河蜿蜒的“翡翠带”,贵州的生态“家底”得天独厚。但守护这份馈赠,贵州选择以“硬手段”破局。面对工业固废难题,“一渣一策”成效明显:去年721万吨磷石膏用于生态修复,占消纳总量的61%,煤矸石也在六盘水、毕节等地试点“填沟造地”,巧妙转废为绿,至于锰渣、赤泥这些“硬骨头”,科技攻关正不断为其寻找变废为宝的新出路。
想守护好一泓清水、一片蓝天,同样离不开监管的“牙齿”和科技的“慧眼”。
污染源监测引入LIMS系统全流程监管,全年11.1万人次执法检查、检查企业4.3万家次、办理一般行政处罚案件1006件。
数字技术与生态治理的深度融合,是贵州生态答卷的一大亮点。“智水贵阳”平台实时监控贵阳市108条河流、222 座水库、54座污水处理厂,让污染无处遁形;茅台镇白酒废水调度中心实时监控着辖区内121口污水收集池,利用水体中微生物基因分析技术,可精准锁定污染企业;全省13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1396套智能监控设备构建起“云端监管”网络,让环境治理从“人海战术”迈向“数字作战”。
在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上,贵州走出特色之路。从产煤乡镇变身古茶之乡的久安乡,到因梯田旅游致富的从江县加榜村,再到以竹产业激活赤水河流域的绿色经济,2024年贵州绿色经济占GDP比重48%左右。生态红利更直接转化为旅游动能: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0.4%,旅游总花费增长13.3%,入境过夜游客人次更是大幅攀升81.8%,“村超”“村BA”等文旅IP持续引爆热度。
从“天生好底子”到“后天硬功夫”,贵州以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全民共治的创新实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不仅守住了蓝天碧水,更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了“贵州智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刘丹 覃淋
文案/吴兵 廖文祥
主播/侯萌
视频/董婧珣
编辑 喻辉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05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