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普及核科学知识,2025年7月9日至7月23日,华中农业大学阳光彩虹宣讲队走进湖北省宣恩县椿木营乡民族中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两弹一星”精神与核科普知识宣讲活动。通过10余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宣讲,为山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与精神盛宴。
创新形式:让核科普“活”起来
“同学们知道吗?这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可能就是制造核燃料的铀矿石。”在“铀的三生三世”主题宣讲中,宣讲队员张筠筠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核能探索之旅。在宣讲中,队员们没有简单说教,而是通过精心制作的PPT、珍贵历史影像和互动游戏,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娓娓道来。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恐怖箱”互动环节。当孩子们战战兢兢地将手伸入装有果冻和蚯蚓的箱子时,宣讲队员适时引导:“恐惧往往源于未知,就像很多人对核辐射的误解一样。”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孩子们不仅克服了心理恐惧,更学会了用科学眼光看待事物。
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科普体验
在核科普宣讲活动中,宣讲团队摒弃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核科学的奥秘。
面向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团队设计了“核能探索乐园”系列活动。孩子们通过“核电站积木拼装”游戏,用五彩的积木搭建自己心中的核电站。“老师,我的积木核电站有超级厚的墙!”二年级的夏祖涵同学兴奋地展示他的作品,这正是安全防护理念的生动体现。
图为学生们认真答题。刘小鱼 供图
对于小学四至七年级的学生,团队开发了“核能实验室”互动课程。在“巧克力防护挑战”中,学生们用不同材质的包装测试巧克力融化时间,直观理解屏蔽原理;“核能应用创意工坊”则鼓励孩子们设计未来的核技术应用场景。“我要发明一个核能书包,永远不用充电!”五年级的冯浩洋的奇思妙想引来阵阵笑声。
精神传承:铸就科技报国志向
“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有21位是共产党员……”在“党领导下的中国核工业”主题宣讲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现场的学生们动容。宣讲队特别注重将科学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通过“功勋科学家成长故事”“新时代核工业青年风采”等板块,展现了几代核工业人的精神传承。
“人造太阳”课堂上,当看到我国EAST装置实现1056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的视频时,孩子们自发鼓起掌来。“老师,我以后也要研究核聚变!”冯浩洋同学眼神坚定地说。这样的场景在宣讲活动中屡见不鲜,科技报国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宣讲队员与学生合照。刘浩 供图
在“核力碳达峰”专题中,宣讲队巧妙地将核能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对比不同能源的碳排放数据,同学们深刻理解了核能的清洁特性。“原来用好核能就是在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心得中这样写道。
成效显著:播撒科学火种
活动期间,宣讲队累计服务时长60小时,覆盖学生300余人次,收到学习心得200余份。许多孩子在心得中写道:“要像科学家们那样,用知识报效祖国。”宣讲队队长孙雨乐表示:“看到孩子们从最初对‘核’的恐惧,到后来主动探讨核能应用,这种转变让我们倍感欣慰。两周的宣讲虽然短暂,但相信科学的火种已经点燃。”
此次宣讲活动通过创新科普形式、深化精神内涵,不仅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更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正如宣讲队员李绚姿所说:“我们既是精神的传承者,也是科学的传播者。这份使命,我们将永远铭记。”(孙雨乐 李绚姿 王文通)
责任编辑:赵家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7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