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7年返乡“劝学路”,影响2000多学生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4-17 07:5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上海法治报

7年返乡“劝学路”,影响2000多学生

——记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9级硕博连读研究生杨孟平

□法治报记者 陈友敏

从成绩班级垫底到名列前茅,从落后的大凉山到繁华的大上海,从没接触过电脑到保研人工智能硕博连读,从走出大山到反哺大山……来自大凉山的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9级硕博连读研究生杨孟平不仅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和成长,还一直致力于家乡的“控辍保学”,从2015年至今,累计影响帮助2000多名学生,先后鼓励20余名辍学学生回到校园继续读书。

“知识改变命运”

杨孟平出生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铅锌镇的一个小山村。从村子走到最近的学校,要走2个小时的山路。这趟崎岖的山路,遍布铅锌矿。“一块水杯大小的矿石,就能卖15块钱。”读书要走远路,矿里却有近利,杨孟平看到,很多哥哥姐姐都把书留在教室,空出书包来背矿,渐渐,走这条上学路的人越来越少。

“我很幸运,或许是因为父母吃过没文化的苦,他们尤其重视我们的教育。”杨孟平说。

为了方便孩子读书,父亲在2004年把家搬到了镇上,一家人租房子住,他们成了村里第一户搬出来的人家。家里靠父亲开长途货车养家,虽然生活拮据,但孩子们的上学路从单程2小时缩短为10分钟。杨孟平不负期望,从铅锌镇大桥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昌市第一中学。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杨孟平成功考入华东理工大学。

然而,杨孟平刚入学就遇到了较大的问题,他在上大学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很多同学早已学过编程知识。“别人学1个小时,我就学5个小时。没有人生来就什么都会,不懂的就多花时间搞懂”,面对学业上的困难,杨孟平没有放弃,他利用更多时间,赶上课程进度。在不懈努力下,杨孟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排名专业前列,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奖学金等,并且成功保送为人工智能方向硕博连读研究生。

饮水思源,杨孟平深切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他深刻地认识到家乡的教育事业迫切需要改变,需要有人担起责任,帮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坚持学业,走出大山。

“走出去是为更好的回来”

来到上海后,宽阔的马路、林立的高楼、奔涌的车流……站在繁华都市,杨孟平深刻感受到家乡与大城市的区别。

“我能做些什么来改变家乡的现状?”带着这个疑问,杨孟平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小时候,我很期盼村子里在外打工的哥哥姐姐回来,他们回来就能给我说说大山外面是什么样的。我能不能把外面的世界带回去?这或许能坚定他们读书的决心。”

大一寒假,他和中学母校取得联系,去给学弟学妹们做宣讲,和他们分享大学生活的点滴,以及自己在读书方面的经验,“我想用读书的决心,影响更多的孩子。”

2019年暑假,杨孟平不再是一个人,他带领着学校“心灯”实践团队来到大凉山最贫穷的昭觉县。一行12名本硕博成员提供从理论到技术的支持,他们带着VR一体机、无人机、智能车等先进设备,跨越2220公里,攀爬2500多级悬崖村钢梯,通过8门科技课程的覆盖,以科技为“芯”,照亮孩子们心中的那一盏灯。“收获知识,收获科学!”一位小朋友用力在纸条上写着,纸后面的印子格外突出,这让杨孟平深受触动。

从2015年开始,杨孟平在返乡“劝学路”上行走了7年。渐渐地,他成了家乡“控辍保学”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广者。

读高三的妹妹深受杨孟平影响,早已把学医当作高考追求;表弟早早辍学,换了几份工,在杨孟平的影响下,下决心学一门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技术;听过杨孟平宣讲的高中学弟,立志考到上海,并为此不惜复读一年,最后成了他的大学学弟……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读书有用”。

“作为一名大山学子,我坚信,‘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在全面开启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将继续以学识助力乡村振兴,用行动建设美丽家乡,把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在学习上,落实到工作生活中,不忘科学报国初心,牢记科技强国使命,将爱国精神转化为爱国之行、报国之志,为祖国和家乡发光发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7 09: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来自大山的学子: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回来
...到回报大山……这个一路“开挂”的青年名叫杨孟平,是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通过持续努力,他不仅完成了自我的蜕变与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A
2023-04-17 05:56:00
...到保送人工智能硕博连读,从走出大山到再次回到大山,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9级硕博连读研究生杨孟平用劝学推动发展,以扶智助力扶贫,为家乡控辍保学
2023-04-17 08:05:00
努力改变乡亲“读书无用”观念
...群山,车过金沙江,杨孟平离家越来越近了。26岁的他是华东理工大学的博士生,老家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铅锌镇。一年又一年,老家通往城市的道路修好了,但乡亲们心里的读书路还没
2023-04-17 05:44:00
...盏灯。2019年暑假,杨孟平不再是一个人劝学,他带领的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心灯”实践团队,带着VR一体机、无人机、智能车等先进设备,跨越2220公里,攀爬2500多级钢梯,
2023-06-09 01:54:00
彝族乡亲:她是傲霜绽放的索玛花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重庆退役女大校 大凉山支教10年彝族乡亲:她是傲霜绽放的索玛花10年支教生活,谢彬蓉青丝变白发,但她内心无怨无悔。(图片来源于网络)谢彬蓉(右五)看望那些她曾经
2023-11-28 00:45:00
送知识更送希望!他走进大山,只为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乐,富足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用瘦小的身躯,撑起一座由大凉山通向外面世界的桥梁。尹洪伦和他的“彝起爱 天使之家”团队还开展医疗救助活动,已救治37个病残孩子。上述这些爱的数字,仍
2024-05-18 16:58:00
《逐光的孩子》原型苏正民重返母校,带凉山孩子走进中南大
...中孩子们正在做的事。跟随苏正民老师千里赴武汉的5名大凉山孩子以及无数仍在大山深处努力读书的孩子,也正如书中的孩子们一般,正奋力追逐着那一束光。(通讯员王震 王幸凯 施丹婕)【
2023-05-07 21:34:00
中国好人|重庆税务干部杨霞:20余年竭尽所能献爱心 帮贫困孩子走出大山
...将爱心持续传递。托举希望 “窝棚小孩”茁壮成长资助大凉山的这5个孩子并不是杨霞第一次爱心助学,她的捐资助学之路始于2011年。当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杨霞得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
2023-06-30 18:22:00
...们的约定。”几年前在四川大学青春歌会的舞台上,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学生与他们的支教老师——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罗杰,演唱了这首《大山的约定》。短短一首歌,唱出
2023-07-07 04:55: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