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陈丹 赵云龙 济宁报道 通讯员 刘菲 徐鹏翔
济宁市微山县欢城镇的尹洪伦是一名90后,年纪不大但已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支教10年,先后资助在校学生300余名。期间,他教孩子们英语、音乐,富足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用瘦小的身躯,撑起一座由大凉山通向外面世界的桥梁。尹洪伦和他的“彝起爱 天使之家”团队还开展医疗救助活动,已救治37个病残孩子。上述这些爱的数字,仍在持续更新中。
支教老师
5月13日,微山县欢城镇尹洼村,一间普通的卧室,不大的床上铺设着整洁、素雅的床单被子,旁边除书桌、椅子、橱柜再无其他家具,显露出主人朴素的生活方式。这间屋子是尹洪伦在老家的卧室。
“每年他在家里待不了几天,因为在远隔上千公里之外的大凉山,有他割舍不下的学生和孩子。”尹洪伦的母亲陈洪英说。
“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告诉我们长大后要到西部去。那时,虽然还不知道西部是什么样子,却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后来,志愿者、支教等字眼反复在闪现脑海,愈发驱使着我成为一名支教老师。”尹洪伦说。
2015年11月,尹洪伦第一次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拉马镇(原拉木阿觉乡)马依村。这里的自然环境很好,但基础设施较差。
“那时候,孩子们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眼睛里尽是对知识的渴望。”尹洪伦感慨地说,高中阶段他曾患抑郁症,极度渴望能有人伸出手拉一把,但迟迟没有等到。因为淋过雨,所以更想为人撑起一把伞。就这样,当地艰苦的环境没有吓退尹洪伦,反而让他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成为马依村的第一位支教老师。
在马依村,尹洪伦主要教英语和音乐,他希望用英语为孩子们打开孩子们认识外面世界的一扇窗,用音乐滋养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采一朵送给我小小的姑娘……摘朵花瓣做翅膀,迎着风飞扬。”在尹洪伦教的音乐课上,《萱草花》是孩子们最喜欢唱起的歌曲之一,浪漫悠扬的曲调让孩子们跳出日常,快乐、自由的表情,渐渐洋溢在天真的脸庞。
尹洪伦是义务支教,没收入来源。为解决温饱,他常常往返大凉山与重庆等地,在支教、打工、支教、打工中来回奔波。这样往复虽辛苦,他却从未退缩。2016年他的支教事迹被人知晓,外界开始向支教队伍捐款、帮扶。这一年,尹洪伦在紧衣缩食之中成为全职支教老师。
求医奔波
随着走访的深入,尹洪伦发现这里的未成年儿童较多,而且不少人都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尤其一些患有疾病的孩童,由于家里条件差,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
“我第一次见吉克拉作时,她刚10岁、身高不到1米,体重10公斤左右,看上去五六岁的样子,站在哥哥身后,怯生生的。”尹洪伦回忆说,吉克拉作小时候患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治疗,恶化为肿瘤,导致听力受损,她也不会说话。吉克拉作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跟哥哥相依为命。
帮小姑娘治好耳朵,让她听见声音,成了尹洪伦的最大心事。“当时,我扯下小学作业本中的一张纸,跟吉克拉作的监护人和几位亲戚签了协议、按了红手印。约定帮吉克拉作筹集手术费用,带她去大山外求医。”
就这样,尹洪伦带着吉克拉作和沉甸甸的期望,一边在朋友圈发布消息筹措手术费用,一边辗转西昌、成都等地求医,但并不顺利。直到重庆永川的网友将吉克拉作的情况介绍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康厚墉医生,他表示医院具备手术条件。在康医生的帮助下,吉克拉作接受了手术。尹洪伦还用善款给吉克拉作佩戴了助听器,让她第一次走进了有声世界。“后来我又带吉克拉作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去往北京,找到一家康复机构让她上学,现在的吉克拉作已经能做简单的交流了。”尹洪伦欣慰地说。
生命之重
吉克拉作是尹洪伦救助的第一个孩子,之后的日子里,他徒步、搭便车、骑行,愈发频繁地穿梭在凉山彝族自治州
5个县城、12个乡镇、25个自然村,走访需要帮扶的家庭和孩子。
然而,曾经的一次救治经历,几乎摧毁他的心。“有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孩子,我也是跟其家人签了协议书,把孩子带到城市求医,但最终没有救下来。”尹洪伦的声音有些颤抖,一条生命在眼前离开了,让他怀疑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让患儿留下来,跟家人呆在一起会更好?”深陷自责的尹洪伦暂时专注支教,不再进行病患救治。
“有一天,我听说阿布患有尿毒症,因没钱继续治疗而去世。我非常难过,尽管有时无能为力,但感觉还是要做些什么。”尹洪伦说。
“帮助大凉山孩童求学,支持支教老师筹集生活补贴”“大凉山的芒果义卖”……这些年,尹洪伦通过朋友圈义卖、社会公益捐款等持续帮助大凉山儿童上学和困难群体求医。马阿呷、沙古石洛、的么乌则……10年间,尹洪伦已救治37个病残孩子,资助300多名在校学生。他还在大凉山建起3所“彝起爱 天使之家”,努力帮扶更多的儿童。
其实,翻翻尹洪伦的朋友圈,里面最多的是感谢。医院的爱心救助、康复中心的援助、志愿者的无私帮扶、社会的爱心捐款,一笔笔帮助、一点点爱心,他记录得清清楚楚。“一路走来,我并不孤独,大家的捐助、帮扶深深感染着我,鼓励着我。”尹洪伦说,这些爱就是改变的力量。今年春节,他带着4名孩子走出大凉山,回到微山老家过春节,让孩子们看看大山以外的缤纷世界。
纯粹的人
“知道孩子们要来,我提前收拾好了房间,腾出屋子。我和家人暂时搬到其他住处。”对于儿子的支教事业,尹洪伦的母亲陈洪英说,除了支持,她更多的是担忧,“担心他吃不好、穿不暖。”
陈洪英的担心不无道理,作为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尹洪伦更偏爱面食,美姑县的饮食以米饭、土豆、红薯为主,而且菜肴很辣,在这儿生活多年的尹洪伦仍然吃不惯,每餐都吃得很少。
2023年11月,尹洪伦的大姐尹洪燕曾到美姑县看过弟弟。她说,“弟弟吃得稍可口的饭菜就是稀饭。他本来就很瘦,现在体重更是不足100斤。”尹洪燕说,她在的几天常出去买菜,给弟弟做家乡的菜煎饼,尹洪伦吃得才多了一点。
“弟弟做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尹洪燕难掩激动地说,弟弟过得太清苦了。
在儿时玩伴尹吉鹏、尹建冲的印象里,尹洪伦一直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就认识,对于尹洪伦的支教我一点也不意外。上学时,班里定教辅材料,他会主动帮同学们与商家谈判,因为团购的价格会更便宜一些。对班里的困境同学,他会自己贴钱,帮同学订购。有时,我们一起出去玩,他有一些吃的、喝的很乐意跟我们分享。”尹吉鹏说,尹洪伦的成绩从小就很优秀,他会在三年级看四年级的书,四年级看五年级、六年级的书。
另一位好友尹建冲,是尹洪伦的发小,也是他关系最好的朋友。两人的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在同一所学校。若干年后,尹建冲在北京工作,尹洪伦成了支教老师,他曾帮尹洪伦的学生们联系北京的医院和康复中心,两人因此拥有更多交集。尹建冲回忆说,高中时尹洪伦常组织班级同学,每天早上6点到操场朗诵英语,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点毫无保留地跟大家分享。“尽管有不同的声音,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做着。”
“他支教期间,在老家建筑队干活的父亲患上了腰间盘突出,急需手术。得知尹洪伦没有手术费用,大家自发捐款。”尹建冲介绍,了解尹洪伦的事迹后,医生、网友们共汇集捐款10万多元。不过,老爷子做完手术后,尹洪伦又把剩余的钱,一分不差地捐了出去。“我曾劝洪伦把这笔钱留下,给老爷子买点补品或贴补自己用,但他严词拒绝了。他说,公益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他不想掺杂其他的,那样会让公益变质的。”
尹建冲说,“在我眼里尹洪伦是一个高尚、纯粹的人,我很敬佩他。支教一年、两年容易,但支教10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这需要坚持,更需要勇气。”
希望之桥
5月14日晚8点,重庆的一间舞蹈室,曲么日作正练习着现代舞。跟随音乐节奏,她摆荡、延展、振动,一举一动爽利又潇洒。“我喜欢跳舞,跳起来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用想,自由自在的。出出汗之后,心里也很舒服。”曲么日作说。
目前在重庆读大专的曲么日作,是尹洪伦救助的学生之一。“第一次见尹老师是2016年,他来我们村里支教,后来又在外婆家的村子见过一次。当时尹老师见到我很惊讶,‘这个时间不是应该待在学校里吗’。”曲么日作说,她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爸爸还生着病,没钱继续供她上学。“是尹老师告诉我,一定要继续读书,他并一直资助着我。”
“我是听了尹老师的话,才走出大山,到重庆读书的。”曲么日作说,这与她原来对生活的想象完全不同。“如果没有继续读书,或许我会像家乡的多数人一样,早早结婚,生两三个孩子,重复着父辈的生活。尹老师拯救的不只是我,更是我们的家庭。”当下的曲么日作定了几个小目标,“先考个幼儿教师资格证,再努力专升本。再远的未来就先走走看,毕竟现在我已经拥有选择的能力。”曲么日作说。
对于尹洪伦,曲么日作十分感激,“尹老师是一个善良的人、伟大的人。可能伟大并不能形容普通人,可我觉得尹老师就是很伟大。”伟大二字,小姑娘说得无比坚定。
近日,尹洪伦帮8岁的沙古石洛,在重庆找到了一间特殊教育学校,正办着相关手续。安排妥当后,他将继续在当地的支教、救助生活。“我们愿做希望之桥,既连接大山和城市,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绝望走向希望。”尹洪伦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