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8年,一部电影《雨人》上映了,首次将“自闭症”这个疾病带入了公众的视野。时隔20年,联合国通过决议,2008年4月2日,第一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问世,以提高公众对自闭症诊断、研究和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自闭症,在医学上称之为孤独症。社会上还有个温暖的叫法,称这群患病的孩子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具有相似的特点: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这几组症状就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多起病于3岁以内。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升高趋势。全球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孤独症的发生率在1%左右。2019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0.7%。这其中,许多自闭症儿童没有被及时发现、诊断,更说不上治疗。
自闭症是在一定遗传因素作用下,受多种环境因子刺激导致的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临床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特殊教育和训练是主流方法。然而,训练为主导的干预方式,无法充分激发患儿内心主动参与的好奇与愿望,行为训练过程艰难,且效果难以持久。
作为北京市卫生健康部门指定的儿童残疾评定机构,每年我们承担着大量儿童筛查诊断的工作。面对着患儿父母拿到“孤独症”诊断单时绝望的眼神,感受着他们痛苦的心境,为家庭减轻病痛、为患儿走向康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催促着我们在孤独症研究与治疗之路上奋勇前行。
是否有一种干预方法可以变被动为主动,顺应孩子自然的心理发展特点,让患儿自然、积极参与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长期临床实践、探索和学习的基础上,2018年,借鉴法国“绿房子”模式,北京回龙观医院建立了国内首家孕婴幼心理健康中心,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对婴幼儿行为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自然互动为治疗理念。通过精神分析师带领,精神科医生、儿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共同参与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中心通过营造安全、稳定、温馨的互动环境,为患儿和照料者提供了科学的示范。治疗团队通过敏锐的观察,及时接收到患儿释放的微弱信号,将它进行放大并及时反馈,帮助家长识别患儿独特的社交“微信号”,最终“唤醒”患儿心中沉睡的“好奇”。
自闭症的发生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对易感因素进行控制。今年,北京回龙观医院将启动针对4-9月婴儿的孤独症早筛项目,将筛查时间前移,希望这一方法能够造福更多家庭,让更多患儿找回童真与快乐。
(作者为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5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