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有人说,到乡间的土地上走一走,是在与大地约会。 那么,行走在都市街路上,来一次随心所欲的Citywalk,便完成了与城市之间的交谈。 今天的这期Citywalk推荐,我们将沿着与区域同名的大东路走一走, 穿梭于巷陌、建筑之间,聆听沉积在时光中的命运涌动和属于时代的都市脉搏。
带你感受不一样的“Citywalk”

岁月更迭 不疾不徐的过往
如果不去思考时间,踏上今天大东路的街头,整洁、现代、有序、绿意茵茵,初见,你或许会感觉这里和城市中许许多多的街巷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可若用心走近,你会发现,有着“东城往事”之称的大东路上,岁月的更迭正在道路两侧匆匆闪过。那些消失的人和留下的建筑,正不疾不徐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与大东路有关的故事。
比如,在大东路与滂江街交会的不远处,红墙高耸,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造币企业——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的百年工业传奇,并未沉睡。
一幢精雕细刻的门楼,掩映着院内现代化的厂房。作为东北第一家机器工厂、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悠久的造币厂,沈阳造币有限公司开创了“近代沈阳机械工业之先河”。
高远志向 就在这里确立
沿着大东路继续向西行,东顺城街育才巷10号,是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的所在地。
1910年秋至1913年春,少年周恩来在这里度过了3年学习时光,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他在这里立下的高远志向。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重点突出周恩来在沈阳的学习、生活。旧址不仅展出了周恩来就读的教室和课桌,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沈阳读书时写的一篇作文,还有他在学校拍下的第一张照片。
据介绍,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江苏淮安,随伯父周贻赓到沈阳上学。当时,东北是帝国主义势力在华争夺的重点,白山黑水间,生死存亡时,周恩来开始了新的求索。正是在这里,周恩来经历了辛亥革命,接触了进步教师,阅读了进步书报,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并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1913年,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中学,离开东北。周恩来后来回忆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
街角公园 历史文化的相拥
沿着大东路继续向西,在即将抵达东顺城街时,会遇见一座别致的城市口袋公园,与气派的大东门隔街相望。
这处公园有个雅致的名字:会客之仪口袋公园。建设者说,其名取自抚近门“礼仪之门”的含义。
公园正中间的水景雕塑,是这座口袋公园的标志建筑物。雕塑以沈阳故宫大政殿为设计原型,内部采用艺术感十足的流线型设计,独特的造型令会客之仪成为远近闻名的打卡地。公园的北侧是一面金光闪闪的景观墙,公园内随处可见“东”字标识,精妙的构思、卓雅的设计,为这里留下了独属于区域的文化标记。
其实,沿着大东路一路走来,随处可见的人文雕塑、文化背景墙、文化地砖、特色路牌、特色车站等,都意向性地表达着区域、城市特有的文化符号,让人们在休闲观景的同时完成与文化、历史的相拥。
文/关彤 摄影/陈鸿博 出镜/王楠
起点 大东路与滂江街交会处
途经 沈阳造币有限公司、铁锚1956文创园、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
会客之仪口袋公园
终点 大东门
彩蛋1 收藏时光的老建筑
沿途还可以路过铁锚1956文化创意园,厚重的红色铁质楼梯下,是米黄色的伞棚软椅,还飘着淡淡的咖啡香。
想寻老建筑的话,既有位于天后宫路万寿巷5号的常荫槐公馆旧址,也有位于魁星楼路6号的杨宇霆公馆旧址,这些都是拥有“时光机”属性的地方。
彩蛋2 童年记忆中的宝藏
在会客之仪口袋公园斜对个儿,就是承载了无数沈阳人味蕾和记忆的大东副食商场。在远去的记忆中,喷香的馒头、花卷、煎饼、各式点心、熟食……在大东副食商场,总能买到别具沈阳特色的各式美食、小吃,最重要的是,价格非常亲民。
近年来,城市对商场进行了升级改造,为老品牌注入了新活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7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