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今年,各国又开始了新一轮对月球的“摩拳擦掌”,近期短短四天时间内就有两个美国探测器进行登月任务尝试,还有一个日本的白兔-R着陆器预计将于今年五六月份登月。
美国的两个登月探测器分别是萤火虫太空公司研制的“蓝色幽灵M1着陆器”与机器视觉公司研制的“IM-2雅典娜着陆器”。
蓝色幽灵M1着陆器登陆月面后的实拍画面
蓝色幽灵M1着陆器已于本月2日成功登陆月球正面危海预选着陆区,可以说,该着陆器是自阿波罗17号载人登月任务以来,时隔半个多世纪,美国航天在新世纪取得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完全成功。
机器视觉公司紧随其后,这已经是IM系列着陆器的第二次登月尝试,结果既出乎预料,也没出乎预料,它再次在月面摔倒了,与一年前的上一次登月一模一样——“月面侧摔”。
IM-2着陆器再次侧摔在月面
两次在月面摔倒的IM系列着陆器似乎有着某种先天的设计缺陷,探测器重心太高,月面坡度但凡大一点就很难站稳。
上一次IM-1着陆器侧摔在月面的经典讲解画面
进入21世纪以来,原本一枝独秀的中国航天成功将人类登月成功率拉高至100%,四次登月四战四捷,结果其它选手一入场,大好局面就被打破了。
随着其它国家一次次失败,如今21世纪的人类登月成功率已经被拉低至50%以下。
嫦娥六号月面实拍
最近几年一提到美国的登月任务,总有人会提到这是商业航天的成功范式,真的是这样吗?
的确,美国现如今大多数无人登月项目均由民营航天公司负责各型着陆器的抓总研制,这些登月项目皆在NASA的“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计划CLPS”框架之下,如此操作的初衷无非是想通过各家竞争压低成本,但事实上,NASA授予了一大堆登月项目订单,合同总价值高达26亿美元。
以此次成功登陆月球正面的蓝色幽灵M1着陆器为例,合同金额就是0.933亿美元。
蓝色幽灵M1着陆器,注意合同金额仅仅是着陆器本体的费用,并不包括科学探测载荷。
与之对比,我们的嫦娥探月工程花了多少钱?
以嫦娥四号为例,这是一次登月任务,总投入相当于建设一公里的地铁,也是一亿多美元。
看上去好像比蓝色幽灵M1多是吧?要知道,美国为了取得“蓝色幽灵M1”这唯一一次的完全成功,已经葬送了两个着陆器(1.65亿美元打水漂,还不包括着陆器搭载的科学探测载荷),综合成本还是0.933亿美元吗?
所谓的商业航天,依旧NASA拨款,花的还是美国纳税人的钱,不仅花销远高于嫦娥探月工程,能办成的事更是没法比。
蓝色幽灵M1不过是个1.5吨级的着陆器,仅能搭载94公斤有效载荷,也没有月夜温控热源,最多只能在月面存活几个月昼,更没有月球车。
与之对比,嫦娥四号则是3.7吨级的着陆器,部署至月面的着陆器与月球车距今已有六年多,两器仍在月球背面工作,并持续向地球回传高价值月背探测数据。
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
美国登月总花费比我们多,成功率比我们低,能办成的事比我们少,消耗的时间更比我们长,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正如北航硕士宋科言所说,我们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将人工智能底层算力作为像水利、电力、公路、铁路、5G、6G一样作为底层基建的国家。
中国航天的月球工程同样也已经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覆盖全月球的中继通信网络等一系列着眼月球长期探测开发的基础工程都在实打实的推进之中,最终这些工程能力都会纳入到我们的“地月经济圈”之中。
21世纪仅有的两次月面发射任务均由中国探测器完成,图为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起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8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