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首诗只写2句,家喻户晓,流传千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9 10:55: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古诗词文化,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说到有名的诗人,我们会想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等等,这些诗人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首诗只写2句,家喻户晓,流传千古

然而有些诗人却没有像他们这样家喻户晓,但是也同样为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他一生只写了一首诗,而且这一首诗也只写了2句话,但是这2句诗却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是什么呢?

这首诗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是不是很熟悉,尤其是前一句。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苏麟,是北宋诗人,宋杭州属县巡检。这两句诗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

当时的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城中文武官员,大多得到过他的推荐提拔,受到过他的关心帮助,对他都很崇敬。

但惟有苏麟,因为在外县担任巡检,不在杭州城里,因此没有得到范仲淹什么照顾。

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首诗只写2句,家喻户晓,流传千古

有一次,苏麟因事到杭州来见范仲淹,顺便献诗一首,其中有两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意思是说: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是在咏楼台亭榭、花草树木,实际上却是在暗示:这好处都被别人给占了,自己却得不到恩泽。

范仲淹是非常聪明的,他看了之后,明白了苏麟这两句诗的含义,也懂了他献诗的意图。

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首诗只写2句,家喻户晓,流传千古

范仲淹便征询苏麟的意见与抱负后,又了解了他的政绩,便亲自写下一封推荐信,满足了他的要求,而苏麟也因此升迁。

后来,这诗就成为了人尽皆知、朗朗上口的成语。不过经过压缩也形成了成语"近水楼台",这个成语有了些贬义,它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利用某种方便而获得照顾,率先牟利的情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9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诗人苏麟一首诗只有两句,却被千古传诵
...是一个宋朝的官员,他写下这首诗后,呈递给北宋的名臣范仲淹,目的则是“学而优则仕”,希望范仲淹能够推荐自己做官。有人说想做官太贪图功名了,可是,做官其实是古代文人共同的理想,从
2023-01-15 19:20:00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所作的《岳阳楼记》,不仅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还表达了范仲淹的爱国情怀,要把百姓的利益
2024-02-11 10:00:00
拍马屁也能流芳百世?范仲淹看到一首马屁诗立刻给诗人升官
...又是怎么样一段故事呢?原来,宋朝的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经来到过杭州任职。在他的任期之内,范仲淹选贤举能,当地许多能力出众的人才都得到了提拔与重用,不少人更是获得了前往中
2023-01-14 10:53:00
从《断句》看苏麟:北宋文人的才情与仕途追求
...始终脱离不开的重要人物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但其实他的头衔还有很多,并且出自他手的千古名句更数不胜数。众所周知,范仲淹的为官理念为要提前为民间百姓忧虑、担忧,要
2024-03-07 06:25:00
北宋奇懒的诗人是谁,一生只写一首诗
...有机会从同事们口中得知,原来杭州新任知州是一位名叫范仲淹的大人物,不仅品行高洁,对下属也极为关怀。这位知州大人有一双慧眼,总能发现人才,将属下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使许多官员得
2024-02-28 13:04:00
范仲淹与苏麟的诗歌故,两句残诗引发的升官之旅
...只留下2句残诗,却流传至今成千古佳句。这件事情得从范仲淹说起,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与1502年去世,谥号为“文正”,因此世人都称其为范文正公,104
2023-09-27 07:14:00
聊聊北宋著名诗人、词人张先
...才能凭借才华以及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活得有滋有味。就如范仲淹、苏轼、欧阳修等,积极参与国事,晚年却备受政见不同的同僚折腾,欧阳修还差点因被攻击生活作风问题而身败名裂。再如柳永,虽
2023-11-10 20:24:00
从诗词中领略杭城宋韵之美
...,既有美丽山水,又有深厚人文,能让白居易、苏东坡、范仲淹、杨万里、陆游等那么多名家留下诗词名篇的城市,杭州是独一份。古人们有个“秘密”,就是喜欢诗词纪事。和我们现在遇事喜欢拍
2023-07-25 11:59:00
...修建的阅军楼,北宋庆历年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邀请范仲淹写下著名的《岳阳楼记》。清光绪六年(1880年),岳州知府张德容重修被战火毁坏的岳阳楼。如今的这座岳阳楼高20余米,纯
2024-12-05 15: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