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邦真的对戚姬的处境无动于衷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汉十二年四月,汉高祖刘邦在长安的长乐宫去世。太子刘盈继位登基,称汉惠帝。由于惠帝年少,且性格柔弱,皇太后吕雉执掌了朝政大权。吕后当权后,迫不及待地干了三件事:清算刘邦生前宠爱的女人,迫害刘氏宗亲,大封诸吕为王。

最先受到迫害的,就是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女人戚姬。刘邦一死,吕后就将戚姬囚禁,剃光头发,用铁链锁住双脚,关进潮湿阴暗的屋子,让她一天到晚舂米折磨她,最后又将其制成“人彘”,摧残至死,悲惨之极。

戚姬

精明睿智的刘邦,对吕后的为人和个性了如指掌,对吕后与戚姬之间的恩怨情仇也非常清楚,他难道真的就没能预测到,等自己去世吕后,将会谋害戚姬吗?如果预料到了,又真得什么也没做,任由悲剧的发生吗?

答案显然不是。刘邦当然在生前就预知了,吕后一定会清算戚姬。同时为了保障戚姬的安全,刘邦在生前也做了大量的谋划和布局,至少在刘邦看来,该做的他都做了,已经算是竭尽全力了。至于后面发生的悲剧,刘邦也是无能为力了。

刘邦

动议废黜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就是向天下明示戚姬和赵王是刘邦的至爱

宫中女人,从来就是母凭子贵。刘邦要保护戚姬的安全,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她儿子刘如意的安全。儿子安全了,戚姬自然就是安全的。

刘邦为保障赵王刘如意的安全,想的办法就是动议废除吕后的儿子刘盈,改立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精明能干,功于算计的刘邦,是真心想废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吗?绝对不是,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只是一个局而已。

一是汉朝刚刚建立,朝廷内部是一帮功臣悍将蠢蠢欲动,对外是匈奴虎视眈眈,让一个年幼的刘如意继位,让一个毫无政治头脑和政治智慧的戚姬辅佐,这不是拿自己辛辛苦苦半辈子打下的江山社稷来冒险吗?不到万不得已,刘邦绝不会这么做。

二是既然要改行废立,依据刘邦一贯的行事风格和作风,绝不会如此的大张旗鼓而又犹豫不决。一定会是缜密谋划,雷霆万钧,一击而定。绝不会给众人反复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刘邦果真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哪里还会有天下儒生代表太傅叔孙通者以死相逼、周昌等一帮大臣至死也不奉诏的机会,那里会是什么请出了“商山四皓”为太子站队,就能左右和改变刘邦废立的!

三是刘邦废立的理由也非常牵强。刘邦行废立之事,提出来的理由是“如意类我”。刘盈性格羸弱不假,不像刘邦也是事实,但刘如意一个几岁的小孩,就断定将来性格如何、品行怎样,实在是有些牵强。因为“类我”,而成为刘邦废立太子的依据,也非常牵强。智慧如刘邦者,怎能不明白马上得天下,而不可马上治天下的道理。以刘盈的仁义厚道,将来以仁义治天下,推行无为而治的方略,不正是后来的汉朝皇帝文帝和景帝的所为吗?从治理天下的角度出发,刘盈一定比像刘邦的刘如意更合适。这也正如朱元璋,不立脾气秉性像自己的燕王朱棣,而立皇太孙朱允炆为帝的道理所在。

如此来看,刘邦行废立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告知天下所人,特别是告知朝廷的一帮忠于自己的功臣宿将,戚姬是我最爱的女人,刘如意是我最喜欢的儿子,将来你们都要忠于我的意愿,尽全力保护她们母子的安全。

杀樊哙毫不犹豫,就是为了警告吕后在刘邦去世后不可妄为

刘邦病重时,听闻传言,说大将樊哙在自己死后会与吕氏结党,谋害戚夫人和赵王如意。重病中的刘邦,勃然大怒,不问信息来源,不核查信息真伪,当即立断命令陈平和周勃,带着诏书去樊哙的军中,不用审问,无需调查,让周勃夺取军队控制权,直接斩杀樊哙。

樊哙是谁?世人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在鸿门宴上,拼死阻挡项羽手下项庄刺杀刘邦,并被项羽欣赏,赏赐生猪腿的场景。其实更多的是,樊哙是跟随刘邦,从沛县一起打出来的老兄弟,是刘邦最信任最贴心的将领,就如同曹操的虎痴许诸、梁山宋江的李逵。

而且此时的樊哙,还正带兵在外面打仗,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更何况还是直接斩杀阵前大将,将置十几万大军于险境,这不是久经沙场的刘邦行事的风格。所以,刘邦决意要杀樊哙,主要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吕后的妹夫,也就是樊哙娶了吕后的亲妹妹吕媭,是坚定的保吕人士。刘邦杀樊哙,就是要断吕后的臂膀,杀樊哙,就是要重锤警告吕后,不要做出对戚姬不利的事情来。

还有另外一种巨大风险,刘邦不可能不考虑。让陈平和周勃去军中执行诏命,樊哙军权在握,而刘邦又重病在身,将不久于人世,此时的樊哙如果拒不受命,反将陈平、周勃二人斩杀,又是怎样的后果呢?

陈平是张良之后,最重要的智谋大臣,周勃在刘邦心的分量是“安刘氏者,勃焉”。让两个如此份量的大臣如冒险,实在不是明智的做法。如果真是这样,后来的诸吕作乱,还有谁可以诛灭诸吕,还会有刘氏后来的天下吗?大汉的历史将彻底改写。

所以,这在如此种种不利的条件下,刘邦仍然不管不顾,决意斩杀樊哙,就是为了尽全力保全戚姬母子,而舍弃和牺牲樊哙,甚至甘愿让国家冒巨大的风险。

选耿直之臣周昌,全力布局保护赵王如意

刘邦在去世前两年,已经意识到,吕后在自己死后,很可能会收拾戚姬和赵王如意。刘邦为此,常常忧心忡忡,苦苦寻找可以保护戚姬的大臣和武将。

刘邦遍观群臣,寻找可以保护赵王如意的人,最终选定了御史大夫周昌,任命他为赵王刘如意的氶相,负责保护赵王。周昌后来虽未完成保护赵王如意安全的责任,但也是以死相拼,算是尽力而为了!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卻邪?备万岁之後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於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彊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於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彊行!”於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史记·张丞相列传》

为什么会选中周昌,作为赵王如意的保护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周昌资历很老、威望很高,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老人,也是刘邦最信任的大臣,汉朝建立后,位列三公,任御史大夫。

二是周昌是天下最有名的耿直之臣,认死理、不屈服,与刘邦发生争执时,也是从不低头。刘邦去世后,吕后多次召赵王刘如意进京,周昌担心吕后会谋害赵王,每次都拒绝奉诏。

三是周昌与吕后的关系很好,也曾有恩于吕后。当年刘邦打算废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时,周昌拼命反对,誓死不从,吕后在幕后看到这一场景,感动得向周昌下跪感谢。

同时,刘邦还任命戚姬同族兄弟戚鳃为中尉,统率北军,守卫京城长安,暗中保护戚姬。后来,“为刘氏左袒”,追随周勃诛灭诸吕的,也正是北军。

“戚鳃者,毋乃戚夫人之族属欤?高帝钟爱赵王,屈周昌使相之,及莫年,则以戚氏本兵,得非阴为保护赵王之计?”《文献通考》

由此可见,刘邦为保护戚姬和赵王刘如意母子,已经是费尽心机,尽其所能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邦为何派周昌保护刘如意
刘邦本来想把刘盈的皇位继承权,转让给刘如意。但在吕后的一系列操作及大臣们轮番帮忙说好话,同时经过刘邦自己的深思熟虑之后,他最终还是维持了原先的决定,继续让刘盈当太子。既然已经决定
2023-04-25 15:03:00
戚夫人夺嫡失败被吕后惨杀,真的是自作自受吗?
...,在前194年被杀,是称秦末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人,刘邦在当汉王时遇到她,那时的戚夫人年轻美貌,明艳动人,而且还能歌善舞,是个文艺人才,特别对刘邦的脾气,让刘邦非常宠爱。而
2023-04-18 18:44:00
戚夫人让刘邦宠爱、吕雉嫉妒,她有何过人之处?
...是谁,那一定是戚夫人,不仅因为戚夫人抢走了她的丈夫刘邦,这个女人还意图抢走她儿子的太子之位,让她后半生失去依靠。刘邦去世后,吕雉彻底黑化,将刘邦生前的宠妃全部打入冷宫囚禁起来
2023-03-02 21:14:00
刘邦当年为什么不废除太子刘盈?因为他根本不愿意
身为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也想儿子刘如意将来继承帝位,到时候自己就是皇太后了,能压吕后一截。于是,她经常在刘邦的面前哭哭啼啼,让他废黜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立刘如意为继承人。刘邦本
2022-12-15 17:14:00
为何刘邦死后戚夫人这么惨
刘邦因为喜爱戚夫人,讨厌吕后,因此,生前准备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把太子之位转给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他给出的理由是刘盈“不类我”,刘如意“类似”。但是,变更太子这件事,在朝中遭遇了
2023-01-06 16:37:00
刘邦为什么无法废立太子刘盈?
戚夫人是刘邦一生中最宠爱的妃子,没有之一,刘邦与戚夫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与吕雉在一起的时间,刘邦迎娶吕雉后不久就因为私自放走囚徒而亡命芒砀山,这个时候秦始皇还活着,等到秦始皇
2023-08-24 16:46:00
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只能说,你太天真了。刘邦可以给戚夫人免死金牌,吕后就可以收回她的免死金牌。刘邦可以让戚夫人到赵国,吕后就可以召回她。不回来?嘿,你想造反!派兵去剿灭!正好连赵王
2023-02-01 10:56:00
刘邦为了戚姬刘如意母子的安全,在临死前为何不处死皇后吕雉
...是个政治问题,就得从政治角度来解读。首先,这涉及到刘邦晚年想更换太子,却没有成功的问题。《史记吕太后本纪》: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
2024-07-15 20:32:00
刘邦有两个方法保护戚夫人为何都没有用
刘邦在临死前,其实有一个办法可以保护戚夫人。但刘邦并没有采用这个办法,这是怎么回事呢?刘邦想要保护戚夫人,其实有个办法,就是让戚夫人跟随刘如意到赵国去。只要戚夫人跟着刘如意去了赵
2023-06-25 21: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