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动辄二三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多地开展婚俗改革 破除“天价彩礼”陋习
■新华社记者
江西某地不含车房彩礼超过38万元;河南某地全款买车买房之后还要二三十万元彩礼;福建某地彩礼甚至高达200万元……伴随着春节的结婚高峰,高价彩礼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彩礼本是一种传统婚俗,寄托着父母对新人的美好祝福。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的彩礼居高不下甚至一路看涨,并出现农村比城里高、家庭越困难越高等怪现象。
难以承受彩礼之重
这个春节,从江西农村到省城打工的夏军(化名)又在为找对象发愁,30岁的他在村里人眼中已属大龄青年,常常被家里催婚。
“现在结个婚太不容易!”夏军说,在当地,找对象一般要男方在县城有房、有车,还要出笔彩礼,一般是28.8万元。他算了笔账:县城买房首付约20万元,装修约15万元,轿车10多万元,加上28.8万元彩礼,仅这些就需70多万元。
“我打工每月挣6000元,一年能存三四万元,结婚光靠自己的积蓄很难承受。家里想先凑钱把房买了,彩礼钱只能向亲朋好友借,婚后慢慢还。”夏军说。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通过持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一些地方彩礼有所下降,甚至出现“零彩礼”,但也有不少地方彩礼依然居高不下。多名受访群众表示,当地上百万元的“天价彩礼”并不多见,但二三十万元的彩礼确实较为常见。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地方的彩礼还越来越高。“两三年前我们这边彩礼一般是10多万元,如今不少都是20万元起步。”中部某县一名村民说,今年春节,同村一户人家娶媳妇,不算置办婚宴酒席、购买金银饰品等,仅彩礼就22.8万元。 “这些年我们这儿彩礼一路上涨,从十多年前的8.8万元涨到18.8万元,再到28.8万元,如今一般都是38.8万元。”赣北地区一村民告诉记者。
高价彩礼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受访村干部、村民说,当地有的人家相亲时先要谈好彩礼,给了彩礼再开始交往,双方后来没走到一起因退还彩礼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
实验区从四方面推进婚俗改革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剧烈变迁,婚俗也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地方的“天价彩礼”、盲目攀比等婚姻陋习与现代文明社会形成巨大反差。如何为爱“减负”,让婚俗与时俱进,各地不断开展探索。
设立婚俗改革实验区是推进婚俗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2021年4月,河北省河间市等第一批15家单位被确立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2021年9月,结合实践经验和各地意愿,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等17家单位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进一步扩大试点覆盖面。
按照相关要求,这些实验区从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家教四方面入手推进婚俗改革。
在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方面,各地建立健全一站式、多元化的婚姻家庭服务机制。目前,我国84%的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设置了婚姻家庭辅导室。
在创新婚俗礼仪方面,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引导当事人用庄重的颁证仪式代替大操大办。
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32个实验区普遍提升了婚姻登记软硬件环境,设立了婚姻文化馆或婚姻文化长廊,帮助新人深化对婚姻的认识和理解。
在整治不正之风方面,各地基层自治组织把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对彩礼、婚宴、随礼等标准、参加人数等作出规定。
监管、调解、鼓励、保障多管齐下
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是婚俗改革一项重点内容,也是各实验区重要发力点。各地不仅进一步强调监管,还提出很多具体行之有效的办法。
——加大对公职人员的监管力度。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全区233个行政村、76个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理事会活动章程,将彩礼限额原则上不超过6万元等规定写入村规民约并公开上墙。
在江苏省东台市,建立公职人员婚前廉政谈话、操办婚嫁事宜报告备案、违规操办婚嫁事宜歪风查办三项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婚事新办、简办、廉办。
——举办零彩礼集体婚礼。
大红的喜字、鲜艳的绸缎、芬芳的鲜花……2022年5月20日,被装点得喜气洋洋的河间市大庄村红色礼堂内,正在举行一场零彩礼集体婚礼。来自兴村镇北李子口村的一对新人——明亮、赵聪敏,身穿中式喜服,和其他6对新人一起,在乡亲们的祝福下掀盖头、拜天地、行结发礼。
“我看上的是明亮这个人勤劳肯干,有没有彩礼不重要。”赵聪敏说,虽然没收彩礼,但能参加这么有纪念意义的婚礼,也给小日子开了个好头。
“5·20”零彩礼集体婚礼是河间市推动婚俗改革的重点举措之一。2021年以来,在河间市民政部门办理的新婚登记中,不少是零彩礼和低彩礼。
——加强调解和鼓励。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大槐树村村民张盼还记得,自己在谈婚论嫁时曾因彩礼犯了难。“我们当地的习俗是彩礼12万到15万元,外加一辆车和宝鸡市区的一套房,这下来得小一百万元,村里人哪里拿得出来!”多亏当地红白理事会的调解和劝说,女方家把彩礼降到6万元。
在邯郸市肥乡区,获评“移风易俗好家庭”的家庭成员可获得免费体检、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释放正向激励效应。
——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婚俗改革涉及的是群众风俗习惯,更需要动员群众的力量。一些实验区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婚俗改革相关工作。
2022年,成都太阳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受四川省民政厅委托,对省内各地收彩礼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形成相关报告,为下一步民政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提供参考和依据。
拿出实招直面背后深层问题
多位专家表示,婚俗改革要取得成效,既需拿出实招,也要直面背后深层问题。
首先,要积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城市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只办一天酒席、吃农家大锅菜、用车不超过6辆……2022年11月17日,邯郸市肥乡区田寨村村民牛荷飞和田帅盟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举办了一场简约的婚礼。调查显示,肥乡区村民婚礼操办平均支出为2万至3万元,降幅高达76%至84%。为治理婚礼大操大办和“天价彩礼”,肥乡区制定节俭办婚礼的参考标准,对席面规模、用车数量等都给予细致规定。此外,当地还成立了由村支书、村内能人组成的村民事务理事会,全程监督。
此外,要警惕商业诱导的推波助澜。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性别与家庭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马春华表示,婚礼市场各类商家利用人们“讲面子”、搞攀比的心理,在婚礼规模、仪式包装等方面不断细化,进行商业诱导,加剧种种乱象。
尤为重要的是,多位专家认为,要直面“天价彩礼”等陋习背后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巾表示,在一些经济条件欠佳的农村地区,部分适龄女青年外出务工后不愿再返回农村,进一步导致适婚女性数量减少。一些大龄单身男性及其家庭为完成“娶妻生子”“代际传承”的目标,不得不通过高价彩礼,提升“竞争力”。这客观上异化了彩礼原有传统礼仪和情感表达意义。
三年实验工作已进入下半程。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表示,下一步,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实验区工作的指导力度,帮助实验区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能力,争取再形成一批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同时针对实验区已产生的好做法好经验,民政部将及时总结推广,并上升为指导面上工作的政策措施。 (据新华社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6 08: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