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刘建平老师在给孩子们上安全教育课。
刘建平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操场上体育课。
刘建平老师在辅导学生写字。
孩子们在教室里开心玩耍。
放学了,刘建平老师和同学们道别。
文/本报首席记者 黄静华 图/本报首席摄影记者 张庆杰
听说港北区中里乡有一所小学校,小到只有一个老师和五个学生。10月27日星期五下午,我们跟随该村一位在外面工作的刘老师前往探访。
中里乡中心小学银村分校坐落在山沟沟里,距离市中心城区不到20公里。“以前读书时,无论春夏秋冬,从这边游过去就算洗澡了。”刘老师一边驾车一边指着路边一条河向记者讲述当年读书的艰辛,“读书全靠自觉。”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我们来到银村分校。“你好,你好!”刘建平老师中等身材,穿着一件白衬衫、黑裤子,黝黑的脸膛显得特别憨厚。他腼腆地跟我们一一握手,4个学生也呼啦围过来,帮搬刘老师带来的牛奶。大家都很兴奋。
银村分校坐落在一个小山头上,眺望四周,青山连绵,山坳间隐约有连片房屋,显得非常安静。银村分校是一座一排5间房的两层建筑,学校虽小,但教室、教师宿舍、校警值班室都有设置。正在使用的一间教室,有6张桌椅,讲台是水泥墩筑成,黑板还是黑的。教学楼前是开放的篮球场,球场上空,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这寂静的大山里昭示着这所学校的存在。
刘建平介绍,2008年,银村分校还有3名老师和30多个学生,后来随着外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村里的老人小孩也陆陆续续搬出去,学生变少,教师也少了。到2012年,只剩下自己一个老师,学生也减少至个位数,到今年只有5个学生。
这个学年,银村分校一年级学生有1人、二年级学生3人、三年级学生1人。记者到访的当天,一年级学生小雄鹰(化名)请假,学校就剩下4个学生。为了方便管理,刘建平就把所有学生都集中在一间教室教学。一般上午教语文、下午教数学,其他学科穿插在教学各个环节进行。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课堂上,刘建平点名让二年级学生刘鸿禧朗诵课文《日月潭》。刘鸿禧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他站起来,举着课本,大声朗读,引来大家的关注。有他作示范,其他二三年级的几个孩子在刘建平的带领下,都能顺利阅读一篇或者一两段课文。
“一般先教三年级孩子,让一二年级预习新课或复习前一天的内容;然后再到二年级、一年级。”刘建平介绍,因为孩子们年龄较小,还会适时安排体育课,带他们拍球、跳绳、做游戏。“一天都在连轴转,只有课后批改作业时能坐一会儿,放松一下双脚。”刘建平说。
刘建平生在银村、长在银村,直到外出求学。2000年,中师毕业的刘建平选择回到中里乡教学。2008年,他又回到家乡银村分校任教。虽然学校的教师、学生人数一直在减少,但他一直在坚守,无论严冬酷暑,陪伴着那些需要陪伴的孩子,转眼已经15年了。
2012年起,刘建平开始独自承担银村分校一二三年级的教学工作,教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科学。早上7时30分,刘建平已经到学校开好门,等孩子们陆续到来。8时孩子们都到齐后,就开始上课。三年级读完后,孩子们已经长大至10岁左右,就可以到中里乡中心小学或者乡里的寄宿制小学上学,在离家六七公里外的学校继续完成小学阶段学业。
“教学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孩子们的复杂家庭,让孩子们很难专心学习。”刘建平说。学校5个孩子中,3个孩子是单亲家庭,父亲外出务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另外2个孩子,家庭成员不是遭遇车祸,就是身体有病,属于脱贫监测对象。
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一年级学生小雄鹰有轻微智力障碍,无法与人正常对话。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建平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引导他讲话交流,尽可能帮助他融入正常的生活。由于其父亲要外出务工,每天很难准时到学校接他放学。这个时候,刘建平就陪孩子在学校,直到家长来接。遇到下雨天,刘建平也会护送远一点的孩子回家。
三年级学生刘俊成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因为家庭变故,他变得敏感沉默,经常无故不上学,爷爷奶奶只能求助刘建平。刘建平就用课余时间去找,一来二去,也掌握了孩子的习性,经过慢慢开导教育,孩子终于愿意到学校上课。今年10月,我市推出营养餐进校园计划,学生每天都有面包牛奶吃,刘俊成天天按时到学校上课。
“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们很信任我。”刘建平说,家长的信任,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在村民眼中,刘建平既是老师,也是村民;既是管理员,又是抚育员;既是清洁工,又是维修工。
因为学校离家比较远,刘建平白天都待在学校里。11时30分,孩子们中午放学回家后,刘建平才有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午餐就随意煮个米饭凑合填饱肚子,连个菜都没有;午休就在简陋的宿舍里,眯上半个钟。下午1时30分,孩子们回到学校,下午的课程又开始了。
“我喜欢刘老师,他教我写生字,带我们玩游戏。”今年二年级的刘鸿禧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刘老师,在学校就爱跟着他。记者采访时,孩子们凑在一旁,叽叽喳喳,像一群小鸟,冷清的银村分校好不热闹。刘鸿禧是4个孩子中最活泼的一个,其他孩子在他的带领下,都爱凑一起玩闹;唯一的女生磨高丽虽然有些腼腆,但看见大家玩得那么开心,也走进大家的游戏中。
“这是我的家乡,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只要学校还需要我,我就一直待在这里。”当记者问刘建平,是什么原因让他坚守在大山里教书育人15年,朴实无华的刘建平随口就说出了这句话。他说,只要学校在,有他在学校,那些家庭困难、家长无暇接送的低龄学生就能上学,他们才有机会走出大山,有机会看外面的世界。
“准备放学了,你们回家要注意安全,不要贪玩逗留在路上……”
“刘老师,我们知道了!”
下午4时30分,刘建平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们说完放学注意事项,4个娃像脱了缰绳的马儿冲出教室,嬉闹声在安静的小山坳里显得特别响亮。
看着4个娃慢慢走远,刘建平轻轻舒了一口气,一周的教学工作结束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5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