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端午时节野菌香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12 11:5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端午时节野菌香

韦静宁

昨夜一场雨。今天,朋友圈晒了好多或采或买的野菌照片,煞是隆重。

中午到菜市场转转,好多摊铺有野菌出售。有人还吆喝:“来了,来了,新鲜的扁担菌,刚摘的。”一问一斤40元,贼贵,不买。估计今晚的环江人家大多是野菌宴,除了我这个抠抠搜搜的小气包之外。

有人下午买得野菌,便宜如菜,10元一斤。真是早晚不同价,尾货求甩。菌类娇贵,早鲜午嫩,过午即衰,隔夜一文不值。

中午小罗来电,邀我晚上上他家喝野菌汤。哈哈,到底有口福,嘴角长食痣。

现在人们不缺吃喝,无端约人请吃,大鱼大肉的不再稀罕,野菌野菜野味成了一个充分的由头。有人调侃:现在是人吃猪菜,猪吃精料。

一大锅熬好了的筒骨汤,洗净的野菌下火锅,外加两碟爆炒青椒,苦瓜炒蛋,这是我们喜肉的毛南族人少有的素食晚餐。个个吃得热气腾腾,笑逐颜开。真是“甘餐自当肉,石鼎香漠漠。”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这是八百年前的人们与菌的生活场景,今天的我们仍然继续。

端午前后,雨水充沛,地气湿热,正是野菌疯长的季节。

野菌蛰伏一冬,积蓄一个春天的力量,就等待一场夏雨的浇淋,一夜冒出千万顶。如果你发现一丛菌,恭喜你,好事成双。在一两米之内的草丛里肯定会有另一丛。当地老百姓形象地把它叫扁担菌,也叫挑菌。担必两筐,挑必成对。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丛菌喜欢结伴而生,成对成长。难道它们也是群居之物,害怕孤独?

“四月燕来,五月河开。”这谚语说的是初夏之雨韧性十足。人们管它叫梅雨。梅雨好像通人性,知道此时是农人忙夏,夜雨早晴。持续一个多月,我们已习惯梅雨的不依不饶。

农人不会专门去采菌,野地干活,锄地割草,碰到顺手摘。这是上天留给农人的一份惊喜。

梅雨之前是春雨。春雨不像夏天来得实在,往往雷声大雨点少,还夹着冰雹。那时住瓦房,最怕的就是冰雹。冰雹过后,家家检漏补瓦。

父亲周末回家,请来几个乡邻帮忙检漏补瓦。没给工钱,但要管人家的饭食。早餐午餐,管饱不管好,晚上必有样把荤菜。母亲盘算着把那只不下蛋的老母鸡杀了,一个人也只得夹两块。母亲为人多肉少而发愁。

发愁也没办法,该干嘛干嘛去。母亲扛着尖担子上大头坡割牛草,田坎边的草沾了稻田的肥力,长得茂盛,母亲挥镰刷刷地割得飞快。不曾想到,一窝野菌,举着拳拳小伞,团在草丛中,十几朵啊。母亲喜出望外,干脆在附近转转,又发现了几丛。满一个衣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瞌睡碰枕头,这下好了,晚上的菜有着落了。野菌鸡汤,绝配。母亲在锅里加了两抓黄豆,几个爷们下工后喝得满嘴抹香。

多年以后,帮工的爷们还把这事挂在嘴边:“汤鲜,肉美,酒香。老韦就是有福气,一个老学究,讨了个漂亮的女人,还会过日子,这样的婆娘,再穷也会弄得一口吃的。”

母亲当天还捡回几朵鲜绿的野菌回来。母亲说:“你们看这些菌,好看不中用,花里胡哨的。鲜艳的,有花斑的,高贵的,黑的,都是毒菌,大家要认认别误采。”

母亲显然偏激,实用主义。但我不认可母亲的说辞。假如我是菌,我宁愿是一朵妖艳的菌,不是存心害人,而是保护自己。

即使是在粮食紧张的年代,母亲只给我们摘扁担菌、八担柴、蘑菇、茶树菇、云耳等,不能识别的菌不要乱摘,宁愿让我们馋死。

长在朽木上的八担柴,味鲜,肉质坚韧。天生有一种倔强的性格。凭一瓢水一担柴煮熟就吃,休想,牙口再好的人也嚼不动。煮好八担柴需要烧八担柴火的功夫,所以人们给它起了这个名字。母亲有八担柴的倔强与坚韧。一个劳力,背孩子下地干活,累死累活,玉米红薯野菜地喂饱我们,七个孩子只夭折一个。这是母亲一生的骄傲。

菌有菌盖、菌褶、菌柄,亭亭玉立如江南女子。可惜它不能呼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绿叶,不会开花,更不会结果。寄生物,处在生物链条的末端。即使是这样,它们也在一场夏雨过后,不管不顾破土而出,惊艳一早,太阳一晒,伞盖耷拉下来,就蔫,就老,就死。

蘑菇是菌类里长得最壮硕的,杆粗,肉厚,味美。有诗为证“桑鹅楮鸡皆不及,嫫姑天花当拱揖。”享受菌香,当怀敬意。

想当然,人工栽培食用菌技术是现代才开始的。错!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中记载,我国在唐代就已经有了人工栽培食用菌技术。

现在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繁多,技术先进。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据菌种的生长环境,利用现代大棚的控温控湿,将木屑、稻茬等作为菌种的培养基。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口感略差,不如野菌香甜。

千般污秽千般尽,百日精华百日来。菌味鲜美,出自腐材。生命短暂,却与人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广育新农人 遍开致富花
...,决定以上级划拨的2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为基础,把发展食用菌生产作为主攻方向。“大棚种植平菇投资少、技术简单、见效快。村民需要能快点看到效益,一等下去心里就没底了。”郑云兄说
2024-03-13 15:02:00
网友晒苹果长出大蘑菇,中科院专家“千里求购”
...子上和椰子壳上的。橙柿互动:苹果长出的蘑菇,是否为食用菌?大家比较关注:既然是苹果长出的,这种蘑菇从味觉和嗅觉上,是不是会有果香?许博士:首先白参作为重要的食用菌,有很大的栽
2024-07-12 13:45:00
芒种熏风日夜忙
...,常常是起早的人遇上带晚的人。乡村四月无闲人。芒种时节,村子里的中年和青年是麦田里的主要劳力,老人和孩子也早早来到田地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实在不能下地劳动的老人和病人,在家里
2024-06-01 00:10:00
产业观察丨福建永泰:小小菌菇何以成为林下经济“金娃娃”?
...纬25度的福建省永泰县,是芳名远扬的“生态菌之乡”。食用菌产业是福建省优势特色产业,产量、产值每年持续增长,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福建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突破千亿元,随着产
2023-04-25 12:48:00
点“菌”成金的中国智慧
...耳的探索。比其他地区幸运的是,古田库区丰沛的水汽让食用菌生长如有天助。从1977年的代料瓶栽技术突破开始,古田的银耳技术共经历三次变革
2024-12-10 08:38:00
夏风迎来菌菇俏(文化中国行)
...化、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林生菇 菇养林我国认识并食用菌菇的历史十分悠久。考古团队从浙江3个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了5份疑似史前灵芝样本,经过考古分析,认为约6800年前,先
2024-07-29 06:41:00
江西遂川:农闲时节人不闲 高素质农民“充电”忙
...、短视频+“新农人”直播带货、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食用菌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等设定课程,涵盖水稻、果树、食用菌和中药材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等内容,学理论、增技能,为来年丰产丰收打
2023-12-04 20:21:00
苹果长出蘑菇,中科院博士求购!网友:这菇有苹果味吗
...蘑菇”是裂褶菌(白参),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分布的著名食用菌,一般长在腐木上,也作为植物病原菌存在,此前曾出现在桃子、柿子、椰子壳上,自己是头一次在苹果上看到,“这一菌株靠很少的
2024-07-12 13:53:00
林菇共育,实现林生菇、菇养林(人民眼·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产值10年增加34亿元,活立木蓄积量增加851万立方米林菇共育,实现林生菇、菇养林(人民眼·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采用剁花法栽培的香菇。姚 卡
2023-02-03 05:2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杏林整形:别只盯五官!面部轮廓才是氛围感的“隐形推手”
随着审美观念的不断升级,各类美学概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小编留意到一种新兴的求美趋势,恰好能解释大家常遇的困扰——例如
2025-11-18 14:02:00
胃早安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全国赛初创组“优秀企业奖”
近日,2025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全国赛在海南海口圆满落下帷幕。胃早安健康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凭借“后生元功能性食品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
2025-11-18 14:35:00
应对轮状、诺如病毒引发的儿童腹泻 可联合使用妈咪爱缓解症状
随着气温骤降,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也到了“活跃期”。这两种病毒是儿童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元凶”,尤其容易在学校、托儿所等人群密集场所引发集体爆发
2025-11-18 14:36:00
冬日三道硬菜让你元气满满
俗话说“冬令进补,来年打虎”。随着气温逐渐降低,人体阳气内藏,正是为身体积蓄能量、涵养精气的最佳时机。然而,进补并非简单的大吃大喝
2025-11-18 14:50:00
嘌呤盛宴?火锅“降酸公式”学起来
冬天来上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跟三两好友围炉欢聚,简直不要太开心。不过,嘌呤超标警报已拉响……爱吃火锅又担心尿酸飙升,易痛风人群还能不能实现火锅自由了
2025-11-18 14:50:00
白云区关工委赴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帮教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工作要求,传递社会关爱与温暖,助力失足青少年改过自新、早日回归社会,11月13日,贵阳市白云区关工委牵头
2025-11-18 15:02:00
东城中医医院刘颖:人到中年,出现这几个症状别硬扛,你要做对这些事
明明室内温度不高,却突然一阵发热,从胸口往上蔓延到脸部,皮肤发红,汗很快就会把内衣湿透。晚上睡着后情况更明显,经常半夜被热醒
2025-11-18 15:50: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以针为钥,启睡眠之门
蔡学萌,针灸科主任,主治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拥有近二十年的针灸临床治疗经验。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蔡学萌医生认为失眠并非单纯的“睡不着”
2025-11-18 16:51:00
重庆江渝医院中医调理:平缓中风后遗症、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中风后遗症是中风康复过程中常见的慢性健康问题,患者可能出现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和日常活动受限。重庆江渝医院以中医为核心,通过中药内服与敷贴外敷
2025-11-18 16:58:00
早干预,早缓解 烟台市奇山医院联合国糖尿病日义诊活动守护“糖友”健康
2025年11月14日是第1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为提升人民群众对糖尿病的认识,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当天上午,烟台市奇山医院在医院门诊大厅组织开展联合国糖尿病日义诊活动
2025-11-18 17:48:00
东湖评论:刀光勺影间,楚味新气象
2025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全省“武昌鱼大厨师”职业技能竞赛于11月15日在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道举行。本次大赛由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5-11-18 18:28:00
科学体重管理 为健康人生赋能
鲁网11月18日讯体重,不仅是数字的呈现,更是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晴雨表”。合理的体重管理并非单纯追求“纤瘦”,而是通过科学方式实现身体机能的平衡与优化
2025-11-18 19:22:00
寒潮来袭,这张喝汤地图请收好!
大河网讯 寒潮来袭,中原大地瞬间入冬,迎来了今年下半年的首场寒潮,气温断崖式下跌。这样的天气,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2025-11-18 20:34:00
男子手搓“自动喂食器” 鸡:日子好了 撸上串了!
男子手搓“自动喂食器”。鸡:日子好了,撸上串了!
2025-11-19 01:24:00
做介入手术前,这3件事要知道
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治疗很多疾病的重要选择。但对多数患者而言,“手术”二字仍会带来紧张与不安
2025-11-19 04: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