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端午时节野菌香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12 11:5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端午时节野菌香

韦静宁

昨夜一场雨。今天,朋友圈晒了好多或采或买的野菌照片,煞是隆重。

中午到菜市场转转,好多摊铺有野菌出售。有人还吆喝:“来了,来了,新鲜的扁担菌,刚摘的。”一问一斤40元,贼贵,不买。估计今晚的环江人家大多是野菌宴,除了我这个抠抠搜搜的小气包之外。

有人下午买得野菌,便宜如菜,10元一斤。真是早晚不同价,尾货求甩。菌类娇贵,早鲜午嫩,过午即衰,隔夜一文不值。

中午小罗来电,邀我晚上上他家喝野菌汤。哈哈,到底有口福,嘴角长食痣。

现在人们不缺吃喝,无端约人请吃,大鱼大肉的不再稀罕,野菌野菜野味成了一个充分的由头。有人调侃:现在是人吃猪菜,猪吃精料。

一大锅熬好了的筒骨汤,洗净的野菌下火锅,外加两碟爆炒青椒,苦瓜炒蛋,这是我们喜肉的毛南族人少有的素食晚餐。个个吃得热气腾腾,笑逐颜开。真是“甘餐自当肉,石鼎香漠漠。”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这是八百年前的人们与菌的生活场景,今天的我们仍然继续。

端午前后,雨水充沛,地气湿热,正是野菌疯长的季节。

野菌蛰伏一冬,积蓄一个春天的力量,就等待一场夏雨的浇淋,一夜冒出千万顶。如果你发现一丛菌,恭喜你,好事成双。在一两米之内的草丛里肯定会有另一丛。当地老百姓形象地把它叫扁担菌,也叫挑菌。担必两筐,挑必成对。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丛菌喜欢结伴而生,成对成长。难道它们也是群居之物,害怕孤独?

“四月燕来,五月河开。”这谚语说的是初夏之雨韧性十足。人们管它叫梅雨。梅雨好像通人性,知道此时是农人忙夏,夜雨早晴。持续一个多月,我们已习惯梅雨的不依不饶。

农人不会专门去采菌,野地干活,锄地割草,碰到顺手摘。这是上天留给农人的一份惊喜。

梅雨之前是春雨。春雨不像夏天来得实在,往往雷声大雨点少,还夹着冰雹。那时住瓦房,最怕的就是冰雹。冰雹过后,家家检漏补瓦。

父亲周末回家,请来几个乡邻帮忙检漏补瓦。没给工钱,但要管人家的饭食。早餐午餐,管饱不管好,晚上必有样把荤菜。母亲盘算着把那只不下蛋的老母鸡杀了,一个人也只得夹两块。母亲为人多肉少而发愁。

发愁也没办法,该干嘛干嘛去。母亲扛着尖担子上大头坡割牛草,田坎边的草沾了稻田的肥力,长得茂盛,母亲挥镰刷刷地割得飞快。不曾想到,一窝野菌,举着拳拳小伞,团在草丛中,十几朵啊。母亲喜出望外,干脆在附近转转,又发现了几丛。满一个衣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瞌睡碰枕头,这下好了,晚上的菜有着落了。野菌鸡汤,绝配。母亲在锅里加了两抓黄豆,几个爷们下工后喝得满嘴抹香。

多年以后,帮工的爷们还把这事挂在嘴边:“汤鲜,肉美,酒香。老韦就是有福气,一个老学究,讨了个漂亮的女人,还会过日子,这样的婆娘,再穷也会弄得一口吃的。”

母亲当天还捡回几朵鲜绿的野菌回来。母亲说:“你们看这些菌,好看不中用,花里胡哨的。鲜艳的,有花斑的,高贵的,黑的,都是毒菌,大家要认认别误采。”

母亲显然偏激,实用主义。但我不认可母亲的说辞。假如我是菌,我宁愿是一朵妖艳的菌,不是存心害人,而是保护自己。

即使是在粮食紧张的年代,母亲只给我们摘扁担菌、八担柴、蘑菇、茶树菇、云耳等,不能识别的菌不要乱摘,宁愿让我们馋死。

长在朽木上的八担柴,味鲜,肉质坚韧。天生有一种倔强的性格。凭一瓢水一担柴煮熟就吃,休想,牙口再好的人也嚼不动。煮好八担柴需要烧八担柴火的功夫,所以人们给它起了这个名字。母亲有八担柴的倔强与坚韧。一个劳力,背孩子下地干活,累死累活,玉米红薯野菜地喂饱我们,七个孩子只夭折一个。这是母亲一生的骄傲。

菌有菌盖、菌褶、菌柄,亭亭玉立如江南女子。可惜它不能呼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绿叶,不会开花,更不会结果。寄生物,处在生物链条的末端。即使是这样,它们也在一场夏雨过后,不管不顾破土而出,惊艳一早,太阳一晒,伞盖耷拉下来,就蔫,就老,就死。

蘑菇是菌类里长得最壮硕的,杆粗,肉厚,味美。有诗为证“桑鹅楮鸡皆不及,嫫姑天花当拱揖。”享受菌香,当怀敬意。

想当然,人工栽培食用菌技术是现代才开始的。错!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中记载,我国在唐代就已经有了人工栽培食用菌技术。

现在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繁多,技术先进。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据菌种的生长环境,利用现代大棚的控温控湿,将木屑、稻茬等作为菌种的培养基。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口感略差,不如野菌香甜。

千般污秽千般尽,百日精华百日来。菌味鲜美,出自腐材。生命短暂,却与人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广育新农人 遍开致富花
...,决定以上级划拨的2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为基础,把发展食用菌生产作为主攻方向。“大棚种植平菇投资少、技术简单、见效快。村民需要能快点看到效益,一等下去心里就没底了。”郑云兄说
2024-03-13 15:02:00
网友晒苹果长出大蘑菇,中科院专家“千里求购”
...子上和椰子壳上的。橙柿互动:苹果长出的蘑菇,是否为食用菌?大家比较关注:既然是苹果长出的,这种蘑菇从味觉和嗅觉上,是不是会有果香?许博士:首先白参作为重要的食用菌,有很大的栽
2024-07-12 13:45:00
芒种熏风日夜忙
...,常常是起早的人遇上带晚的人。乡村四月无闲人。芒种时节,村子里的中年和青年是麦田里的主要劳力,老人和孩子也早早来到田地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实在不能下地劳动的老人和病人,在家里
2024-06-01 00:10:00
产业观察丨福建永泰:小小菌菇何以成为林下经济“金娃娃”?
...纬25度的福建省永泰县,是芳名远扬的“生态菌之乡”。食用菌产业是福建省优势特色产业,产量、产值每年持续增长,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福建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突破千亿元,随着产
2023-04-25 12:48:00
点“菌”成金的中国智慧
...耳的探索。比其他地区幸运的是,古田库区丰沛的水汽让食用菌生长如有天助。从1977年的代料瓶栽技术突破开始,古田的银耳技术共经历三次变革
2024-12-10 08:38:00
夏风迎来菌菇俏(文化中国行)
...化、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林生菇 菇养林我国认识并食用菌菇的历史十分悠久。考古团队从浙江3个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了5份疑似史前灵芝样本,经过考古分析,认为约6800年前,先
2024-07-29 06:41:00
江西遂川:农闲时节人不闲 高素质农民“充电”忙
...、短视频+“新农人”直播带货、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食用菌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等设定课程,涵盖水稻、果树、食用菌和中药材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等内容,学理论、增技能,为来年丰产丰收打
2023-12-04 20:21:00
苹果长出蘑菇,中科院博士求购!网友:这菇有苹果味吗
...蘑菇”是裂褶菌(白参),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分布的著名食用菌,一般长在腐木上,也作为植物病原菌存在,此前曾出现在桃子、柿子、椰子壳上,自己是头一次在苹果上看到,“这一菌株靠很少的
2024-07-12 13:53:00
林菇共育,实现林生菇、菇养林(人民眼·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产值10年增加34亿元,活立木蓄积量增加851万立方米林菇共育,实现林生菇、菇养林(人民眼·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采用剁花法栽培的香菇。姚 卡
2023-02-03 05:2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