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法国拒打新冠疫苗医护返岗!同事:需要时离开,现在回来干嘛?病人:好慌…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05-15 11:23:00 来源:欧时大参

法新社报道,法国政府《宪报》5月14日发布政令,正式允许此前因未按规定接种新冠疫苗而被停职的医务人员返岗复工。该政令自15日周一起生效。

政令指出,“中止2021年8月5日法律第12条规定的接种新冠疫苗义务”。至此,实施了近两年的医务人员新冠疫苗强制令按下暂停键,相关被停职人员将可重新返岗。不过,政府保留在疫情反弹时恢复疫苗强制令的权力。

5月4日,国民议会法共(PCF)小组发起提案,要求彻底废除新冠疫苗强制令,但遭到政府反对。该提案尚未在参议院进行辩论审核。

法国自2021年9月起实施新冠疫苗强制令,涉及对象包括医生、护士、护工、救护车司机、消防急救员、居家扶助(针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以及医院、养老院等社会医疗机构的行政人员,总共涉及约270万人。

法国卫生部今年3月称,全法约0.3%的医务人员因未按规定接种新冠疫苗被停职。但CGT医疗工会代表、因拒绝接种疫苗被停职的Elsa Ruillère则表示,若算上私营机构和协会,涉及人数达到2万至4万人。她还指出,约“五分之一”被停职的医务人员已经彻底转行。

法国拒打新冠疫苗医护返岗!同事:需要时离开,现在回来干嘛?病人:好慌…

▲ 未按规定接种新冠疫苗被停职的医护人员3月17日在Quimper举行示威活动。(法新社图)

按照法国政府5月初发布的文件,相关机构应让复工人员重新返回到原来的岗位,若有特殊情况(原岗位已被占),需提供“同等岗位”,且不得带有任何“歧视性”。在公立医院,如果当事人拒绝提供的岗位,可视作“弃职”被除名;在私营机构,劳资双方可签署“协议中断合同”(rupture conventionnelle)。

停职期间不享受带薪假、退休金或晋升的权利。

01 医院内部批评声音大

4月底,法国卫生部长布劳恩(François Braun)就警告说,“未接种疫苗的返岗医护未必会受到热烈欢迎”。那么,医院内部如何看待这些因拒打新冠疫苗而被停职的同事的回归呢?

《巴黎人报》报道,巴黎公立医院管理局医学委员会主席撒洛蒙(Rémi Salomon)此前曾建议说,“未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不应被分配到收治风险病人的科室”。

急诊医生Mathias Wargon 5月11日在《世界报》上发文说,“医院在人手匮乏中煎熬之时,温和派的回归将受到欢迎,但对于那些当时疯狂抵制新冠疫苗又不愿戴口罩的人,重新融入将很困难”。他还质问道:“既然相信医学(疫苗)是一场阴谋,又嘲笑其他(打疫苗的)同事是人云亦云的小绵羊,还回医院干嘛呢?”

法国拒打新冠疫苗医护返岗!同事:需要时离开,现在回来干嘛?病人:好慌…

▲ 在新冠病毒的几波传染浪潮中,法国医院人手一直很紧张。(法新社图)

法国医院联盟(FHF)主席Arnaud Robinet 5月5日谴责国民议会通过取消疫苗强制令的投票“很疯狂”。法国全国职业护士工会(SNPI)也在今年3月批评法国卫生管理局(HAS)建议取消医护疫苗强制令是在“倒退”。

02 被停职医护:他们偷走了我梦寐以求的工作

《费加罗报》报道,国家取消新冠疫苗强制令让一些打了疫苗的医务人员强烈不满,而被停职人员对这一决定也看法不一。

44岁的正音科医生Adélaïde激动表示,一直以来就等着返岗这一天。“我从未想过要转行,我认定自己选定的职业。”在被停职的两年里,Adélaïde全身心投入到社团活动中,帮助其他被停职的医护人员度过难关。“我是已婚,所以经济上能撑得住。”尽管如此,Adélaïde也承认说,曾考虑在需要的时候去做收银员。

53岁的护士Nathalie也期待重回岗位,目前她处于失业中,“最近一个工作是去年万圣节时在商场里做化妆师”。

52岁、同为护士的Éric谴责说:“他们偷走了我梦寐以求的工作。”疫情前,Éric在姑息治疗科工作,那里的病人大多患有多项基础疾病。“我22年前开始做护士,该打的疫苗都打了。但我拒绝冒险(打新冠疫苗)。”他表示,在被停职期间被迫去工厂流水线打工。

法国拒打新冠疫苗医护返岗!同事:需要时离开,现在回来干嘛?病人:好慌…

▲ 因未接种新冠疫苗而被停职的医护人员没有工资,很多人不得不去做其他工作以维持生计。(法新社图)

不过,也有一些人拒绝重回岗位。Zora疫情前在伊泽尔省一家医院信息科工作。“我不打算返岗。”被停职的事让她对人生做出重新思考,“我意识到我不想再给别人打工了,我会向医院申请签署‘协议中断合同’”。

38岁的Hélène(化名)也表示,“被停职太粗暴了,我咽不下这口气”。在拒绝接种新冠疫苗时被猛批“思想狭隘”、“倔强”、“不负责任”,这让她难以接受。“我不是反疫苗,我不想打新冠疫苗,只是因为觉得研发太快了。” Hélène打算继续做家政服务。

54岁的Jean-Bernard疫情前是私营救护车司机,因为被停职,他成了无家可归者。“我还没想好要不要返岗,但我绝不会辞职。”(译者注:与协议中断合同不同,辞职没有失业金。)

45岁的Nicolas之前是人体器官运输车司机。他也还在犹豫是否返岗。“一方面,我很想念以前的工作;而另一方面,我对卫生系统,以及决策者有很多疑问。”目前,Nicolas靠打零工和积极互助收入补助金(Rsa)生活。

03 病人担忧:否认医学还怎么从医?

普通人怎么看国家取消针对医护的疫苗强制令?民调机构Ifop5月11日的调查显示,79%的受访者支持未打疫苗人员返岗。

当然也有反对者。过段时间将住院接受治疗的Yves态度坚决:“我打算直接问负责我的医护人员反不反对新冠疫苗,反对的话,我会要求换人!”

70多岁的记者、专栏作家Guy Konopnicki有慢性传染病,需要每周去一次医院。“我遇到的都是很棒的人,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他们都按要求履行了义务,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他对那些拒绝接种新冠疫苗的医护人员提出质疑:“既然否认医学,还怎么从医?”在他看来,反疫苗“显然是蒙昧主义”。

法国拒打新冠疫苗医护返岗!同事:需要时离开,现在回来干嘛?病人:好慌…

▲ 虽然选择是否接种疫苗是个人自由,但是很多病人对拒绝接种新冠疫苗的医护人员不太信任。(法新社图)

法国肾病患者协会“Renaloo”创始人Yvanie Caillé表示,很多免疫缺陷疾病人都很担心。“当你指望医学救命的时候,可能不会想让那些不相信医学的人来照顾你。”

Pauline(化名)是肾移植病人,她直言害怕遇到“宁愿被停薪停职也不愿打疫苗”的医护人员。

不过,Yves也承认,由于疫苗保护期有限,已接种疫苗的医护也有可能感染新冠,并传染给病人;而未接种疫苗的医护,如果近期感染过新冠,也会获得抗体。

此外,最近几周不少医院开始取消口罩强制令,这也引发一些担忧。Yvanie Caillé不解地说:“截至目前,医院被看作是脆弱人群的避风港。但现在,未打疫苗的医护重新返岗,口罩也不用戴了,这实在让人不安。”

(欧洲时报/ 原野编译报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5 13: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十条”下的社区医院:一个人劈成三个都不够用
...是在“核酸阳性”的感染者。在广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给核酸阳性的住户贴门磁,同时发送“爱心包”,里面有连花清瘟,小柴胡颗粒等中药和几片退烧药,在阳性人员居家隔离的第六天
2022-12-15 15:15
...”昨天,青年报记者连线周浦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青年医护时,他们正在与时间赛跑,全力挽救危重病患的生命。ICU床位扩容近1倍“我们现在每天就像在打仗。原本是1个医生3个护士
2022-12-30 09:20:00
“患者康复,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州日报“患者康复,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我市广大医护人员坚守岗位 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救治重症患者仔细检查填写病历 病情评估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兔年春节,在万家欢
2023-01-23 02:26:00
各地疫情高峰到来时,ICU会被冲垮吗?
...统计数据,中国的ICU拥有量并不是很低,已接近新加坡、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水平。在“新十条”之后,疫情防控的阵地转移到医院,政府加快了医疗资源特别是重症救治设施的紧急扩容。焦
2022-12-19 11:47
打狂犬疫苗半途饮酒有哪些伤害
...是很重要的,另外在注射疫苗期内,也要留意搞好有关的医护工作中,尤其是千万别饮酒,更不可嗜酒。假如病人在注射狂犬疫苗期内喝过许多酒,要立即到疾病控制中心检验其抗原,假如抗原弱阳
2023-05-29 17:41:00
6名一线上海医生自述:也许是三年来最大挑战,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宏说,预期上海一周内达到感染峰值。冲击波的另一端,医护人员坚守着生命防线。医疗机构本是疫情高风险地区,近期不少医护人员陆续感染,而现在,第一波感染的医护在症状缓解后大都迅速回
2022-12-23 13:22:00
疫情之下,焦虑的血液病患者
...很严重。 询问过医生后,云吞才知道,这家医院里 80%的医护人员都阳了,血液科更是极度缺人,医生们就算发烧了也得去上班。而住院的 未移植患者也大部分都是新冠阳性。 医院里的现
2022-12-30 08:36:00
上海社区卫生中心硬件很好,为何门可罗雀?医生犯难:没治过新冠,不敢发抗病毒药...怎么办?
...心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及养老院——在抗疫第一线,感受医护人员无私无畏的付出、病患及家属的紧张无措,有的养老机构在规范管理和救治下的井然有序。令人欣慰的是,在上海,分级诊疗的效能
2023-01-02 15:40:00
本文转自:贺州日报顶得住扛得起冲得上——我市一线医护人员工作速写 □本报记者罗添“只要我能站起来,我就可以上班。”“我昨晚测了体温有39摄氏度但现在退烧了,我可以按时到岗。”“大
2022-12-30 03:03: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