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来宾日报
马灯里的担当
覃梦云
父亲有一盏马灯,黑褐色的马灯有着圆盘式的底座,大约有五六厘米高;底座一旁有一个带盖的加油孔和一个句号一样的灯芯扣,加油孔是加煤油的入口,灯芯扣是用来调节灯火大小的。底座上面罩着胖乎乎的椭圆形灯罩,灯罩外面缠绕的两条铁线,用来固定灯罩。两条柱子一样的灯框连接着底座和灯头。灯头顶上有个铁环,抓住铁环就可以提着马灯走了。父亲很爱惜他的马灯,从不允许我们乱碰。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把马灯拿出来擦拭一番,再加满油,换上被烧短了的灯芯。在我的心里,父亲的形象和马灯一样,是会发光发热的,就像一颗小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和安全感,照亮人们脚下的道路。
记得小时候,我发小家里有一个大大的果园,果园里种着很多种类的果树。发小的母亲和我母亲是好姐妹,我们叫她大姨。大姨很喜欢我,经常带我去她家,让我跟她女儿哒晓一起到果园里,一边玩耍一边摘果子吃。玩乐的时间总是飞逝而过,玩着玩着我们便忘记了时间,直到太阳下山,大姨站在家门前,用悠长的声音喊我们的小名:“哒东嗨,哒晓嗨,回来洗澡吃饭了。”我们才意犹未尽地扯着大姨的声线回家。农村的晚饭大多是黄昏后才吃的,往往吃完晚饭天就黑透了。玩闹了一天的我们经常是刚下饭桌就困意上头,蔫蔫地睡着了。
在我们家,小孩子是不允许在别人家过夜的。所以父亲总是拖着劳累了一天的身体,不辞辛苦地提着马灯,跨过两道山梁,走一两公里的山路,到发小家接我回家。我睡着的时候,父亲把我驮在背上,走平稳的路时,他一手扶着我,一手提着马灯;来到山路崎岖的地方,父亲就把马灯的铁环叼在嘴里,双手扶着我。马灯在父亲的胸前摇啊晃啊,把沉沉的黑夜开辟出几米范围的亮光,照亮在乡间的小路上。我趴在父亲宽阔温暖的脊背上,一如躺在温馨的摇篮里,沉浸在甜蜜的梦乡。我醒着时,父亲一手提着马灯,一手牵着我的手走回家,他边走边给我讲故事,亦或教我辨认夜里的方位、辨认黑夜里各种虫子和鸟儿的叫声。有时候父亲还会循着声源,扒开草丛,举着马灯,让我观察草丛中的虫子在夜里的情景。那昏黄的灯光就像天上最亮的星光,划破无边的黑夜,那笼罩的光芒宛如安全的堡垒,驱散了一个孩童对黑夜的恐惧,点燃了孩子探索黑夜的好奇心。
父亲的马灯有时候也外借,记得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全家人都被闪电雷鸣和剧烈的敲门声惊醒了。我跟随父母起身,一打开门,一个身影裹携着风雨冲了进来。来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一进门就急切地开口说:“哥孙,我叔生病了,急着送去医院,借你的马灯给我们。”这时候我才看清对方是一个公太家的大儿子,那个公太家的儿子多,经常欺负我们家,今天占一点田埂、半尺菜地,明天挖几米果园搭厨房猪圈,爷爷奶奶气不过经常和那个比母亲年纪大一点点的太奶吵架。所以,我们家和他们家私交淡薄。可是,父亲还是经常教育我们要尊敬长辈,见到太公家的人一定要先打招呼。
父亲听了对方的话,也赶忙说:“好,你等我一下,我和你们一起送伯公去医院。”父亲慌忙地拿出马灯,检查灯芯和油量,再用一个小竹筒装上一筒煤油,穿上雨具提着马灯就跟着对方冲进风雨中。马灯在风雨交加的黑夜里点亮了一小片光亮,黑夜的风雨迷雾中,马灯风吹不息,雨浇不灭,坚定地伴随着父亲前行。
在这之后,公太一家和我们家来往渐渐多了起来,我们家杀猪会给公太、太奶送杀猪菜,他们家做粑粑也舍得给我们家送几个了,爷爷奶奶也不再和太奶吵架。
如今时过境迁,父亲已经去世多年,父亲的马灯也已经不知去向。但是马灯曾经点亮的光辉却永远在我的心里,那片光芒还会更加温暖继续照亮更多的人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6 09: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