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石榴树上的路灯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8-29 08:0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

石榴树上的路灯

□ 朱小平

石榴树上的路灯

抚慰我漂泊途中那些荒凉的,是一盏挂在树上的路灯。

祖父终究没有活赢一棵树,一棵他亲手种下的石榴树。枯叶纷飞,化作尘埃,落地生根。祖父如何也预料不到,老屋旁那棵屡经霜冻的石榴树,被父亲移蔸根植于新楼前坪,旁发蓬蓬幼苗,扶摇直上,今已果实繁繁如绵瓞,似灯笼。仿佛在替祖父延续年轮季节的光色。

去日匆忙,唯留记忆回头慢缓。旧年中秋前夕,凉雨斜飘,夜幕垂帘早。归家路途,辗转几程上车下车,堵在家门前单行村道多时。借助车灯和雨刮器划开的前路缝隙,我努力地打量着久违的渔村,从未露底的斗笠湖,仍在屋坪;屋前通渠小河,依然潺潺,河岸坝基与禾场,比早先更为宽坦。一个越来越接近祖父的背影,蹒跚在坝基边缘,披一件弧度较大的长雨衣,俨然深夜出勤的交警。两只胳膊,熟稔转换直角平角,疏导侧边省道进来的车,折弯停至我家禾场坪,让路给村道。恬静或繁华,于一条乡村小道上变通自如。

照亮我看清故乡陌生新貌的,是密布在屋坪的遒劲石榴枝干上、那一树闪烁的霓虹彩灯。

父亲脱下雨衣,抖落一身雨珠,亲切感油然而现。他沿袭了祖父的性情习惯,不爱吃石榴,偏爱种石榴树。无论晴雨,夜晚总要在门前石榴树上挂一盏路灯。

起先是一根长电线,自一楼窗口牵连起一盏大灯,挂在石榴树梢,只为照着从县城下晚班回村的单车摩托,不驶进斗笠湖。

早几年,已是城郊休闲景点的渔村,主道岔口路灯通明。邻居跟父亲开玩笑:“这些年守护石榴的电费,够买一车石榴了。”

父亲欣慰地取下大灯,换上了纵横交织的小灯珠,七彩灯珠很像渔网上的浮球。逢上年节假日,路上车来人往,点亮石榴树上的彩珠,绿叶掩映,灯光漫散,斑斓炫目,独成一帧“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锦画。像我这样散落在渔村外四处漂流的游子,迷茫黑夜,多么需要一些色彩刺激视觉,借此希望之光,导航家的方向。

祖父生前,渔村路还是由田埂湖岸组成。看似平阔,走上去才感知狭窄崎岖松垮,那时车马罕迹,老辈人凭日头升降作息,偶遇突发急事,提起煤油马灯,照见脚下路,风雨无阻前行。

人们惯把天上的星月当作路灯,这在渔村并不牢靠,误以为月光映照的沟渠,是一条白晃晃的明路;误以为雨后初晴积在路面那洼浅水,是反光的硬朗光滑土路。

儿时问过祖父:为何将石榴树种在斗笠湖畔?

“石榴树喜水,叶茂遮夏荫,花开红火结果实在,最主要是替你拦水,不落湖沟。”祖父没想过,果熟时诱人谗人,惹渔村顽童月下偷采。

那个月色慌张的秋夜,两个小孩人影模糊叠立树下,我大声急问:“是谁?”祖父来不及捂紧我的嘴,只听得“扑通”一声水响,站在一人肩上欲爬树的男孩,掉进斗笠湖,惊恐中他胡乱揪住湖畔一丛巴根草,禾场边另一个想逃跑的男孩,跺脚哭喊,祖父迅即提着马灯冲出门,一把将湖边男孩拉上岸。待平复心情,祖父满怀歉意,摘下几个石榴,揣进男孩脱下的湿衣兜:“吓着你们了,想吃白天来摘。”祖父送走他们回来,顺势就把那盏煤油马灯,挂到在石榴树上。

黑暗中那一点点光,显得格外亮堂,它照得见斗笠湖的水,在近处晃荡;照得见家门前的路,向远处延伸。不论我是出发还是归来,它都像一盏安装在心里的路灯,一直给我温暖,光明,希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9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记者追踪丨路灯不亮?维修单位行动“点亮”居民出行路
本文转自:天山网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胡大敏 实习记者 郭宏磊“我反映天山区大学路片区康兴路路灯不亮后,有关部门很快就把路灯修好了,给政府部门快速反应点赞。”1月10日,居住在乌
2023-01-11 16:52:00
...道近年来,广西北流市平政镇聚焦民生福祉,大力推广“石榴经验”,充分发挥村“两委”、群众、公益事业促进会机制的合力,共谋基层治理新路子,助推公益事业遍地开花,奋力谱写和美乡村建
2024-12-08 11:10:00
...转自:闽南日报本报讯(林燕兰 林志鑫)近日,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路灯投入使用,解决了该村长期无公共照明设施的问题,为村民夜间出行提供了便利与安全。据了解,车本村在历史上曾是靖和
2023-02-19 07:28:00
乡村振兴当先锋 驻村帮扶见实效
...工程公司驻两峪乡两峪村第一书记曾令文,就来到村里的石榴产业园,了解石榴冬管情况。两峪村100亩石榴产业园是村集体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驻村工作队通过考察论证
2023-12-30 08:02:00
记者追踪丨两次采访协调后 乌鲁木齐市天然城市花园小区门口路灯恢复照明
本文转自:天山网石榴云/新疆日报讯(实习记者 郭宏磊 记者 胡大敏 报道)“天气寒冷道路结冰,路面照明条件不好,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因小区门口路灯不亮,乌鲁木齐市民袁伟成近日
2023-02-04 17:57:00
宜居宜业生活美 石榴花开幸福长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宜居宜业生活美 石榴花开幸福长——罗甸县凤亭乡多举措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通村通组路建设让村民出行更方便国光村粑槽舞表演 罗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严云灿 吴紫花
2024-05-01 16:00:00
新春走基层|江源小城“石榴红”
...就能触碰到高原湛蓝的天空。冬日暖阳升起,曲麻莱县“石榴籽”商业步行街上的行人逐渐多了起来。“石榴籽”商业步行街。人民网 况玉摄这条叫“石榴籽”的商业步行街是曲麻莱县以“铸牢中
2024-01-30 15:10:00
...海华 杨海灵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勤华“这本书里讲到石榴种植,对施肥、浇水、修枝、疏果等内容都讲得很详细,对你有帮助。”1月2日,在会东县姜州镇民权村党群服务中心图书室,村
2023-01-05 05:34:00
“石榴籽”青少年走进深圳名企名校,探秘前沿科技,铸就科学梦想
...名师生赴北京、深圳两地开展为期10天的“2025年喀什市‘石榴籽’青少年交流活动”。从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到创新前沿深圳,从历史厚重的故宫长城到科技闪耀的湾区明珠……新疆喀什的青
2025-09-06 15:47: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一年级“珍珠娃”成长蜕变:让好习惯种子生根发芽,绽放惊喜绿意
江南时报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新学期时光的指针悄悄划过了几个月,一年级的珍珠娃们正在一点一滴地蜕变,孩子们心田播下的“习惯”种子
2025-11-26 16:56:00
生命不需要快进键
去年十月,我坐高铁从西安回太原,邻座是一个20岁左右的男生,他一上车就打开平板电脑戴上耳机看剧,聚精会神,一动不动。当火车穿过一个山洞
2025-11-26 18:20:00
爸妈:“预制转场”已备好!网友:多拍点,未来总有一个用得上
爸爸妈妈抱着六个月大的宝宝在各高校门口拍摄大学转场视频,网友:多拍点,未来总有一个用得上!
2025-11-26 19:54:00
婚车路过父亲坟地,河南一新娘带新郎下车跪拜
大皖新闻讯 11月25日,河南濮阳县张先生夫妇迎来大喜之日。令婚礼主持人焦女士没想到的是,发嫁途中,新娘张女士带新郎下车
2025-11-26 20:23:00
福建首例“一供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
东南网11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 通讯员 丁丹阳) 24日,来自漳州的“宝爸”刘丽文在福建省协和医院成功捐献“生命火种”
2025-11-26 10:37:00
亳州汉子41天荒野求生挺进决赛!妻子现场见证:心疼他的暴瘦,更敬佩他的坚毅
大皖新闻讯 11月24日,在张家界七星山历经41天原始荒野极限淬炼的67号选手孙高,与其余12名选手一同,再次背起行装
2025-11-25 17:45:00
一封来自七旬老人的表扬信—“时光逆行者:寒亭农行寻回老人遗落的记忆碎片”
“谢谢这位小姑娘帮我找回了遗忘的养老钱。”11月5日李建美老人和她的老伴来寒亭城关农行取钱时,微笑着对寒亭城关农行的工作人员说道
2025-11-25 21:31:00
山东一小伙从职专逆袭考上北体大 网上发文追忆亡父收获近300万点赞
大皖新闻讯 “这年秋,我跑得越来越快,但也追不上远走的我爸。”“再也不用跟他比个头了,我把头埋在地上,他都没有我高了……”近日
2025-11-25 21:45:00
旧巷双忆(散文二篇)
雪落巷口,怀念爆米花的老头雪花纷纷扬扬,落在佝偻的肩头。巷口的老槐树下,那个我童年里最温暖的身影,在茫茫白色中,凝固成一座孤独的雪雕
2025-11-24 14:48:00
家乡人口头的“鬼”
在我的家乡,今晋阳湖北畔的武家庄一带,村民们口中,时不时的就会冒出一些“××鬼”的称呼来。然而,这些个“鬼”,却不是平日里人们闻之色变的那些个“鬼”
2025-11-24 18:17:00
15岁“雄狮少年”训练时跌落致头部重伤 亲属:目前处于昏迷状态
大皖新闻讯 近日,广东汕头市城南街道一名15岁舞狮少年小陈(化姓)训练时头部重伤的消息让人揪心。11月24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小陈的亲属以及当地一家慈善会了解到
2025-11-24 20:17:00
近二十年!她扛下全家重担,兑现对父亲的承诺
“闺女,咱家病人多,这个家以后就交给你了,不然我闭不上眼……”2006年,父亲临终前的这句话,像一颗沉甸甸的种子,在徐亚范心里扎了根
2025-11-24 12:07:00
退休教授借儿孙名字买别墅 如今房子要不回来 儿子儿媳还闹离婚
近日上海七旬王教授的一桩“借名买房”纠纷,不仅让原本就暗藏矛盾的家庭彻底陷入困境,更引发了“老年人财产权益保护”的热议
2025-11-23 08:35:00
女挑夫的双肩,扛着生活的滚烫与力量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她叫雷玉琴,是河南老君山上唯一“女搬山工”,由于意外受伤,她腿上开了13个口子,一场手术花光了打工的所有积蓄
2025-11-21 11:16:00